破题产业AI,阿里云做了什么?

投资行业总是不缺概念,继O2O、共享经济之后,AI成为近两年最热的风口之一。而最近,风向有所变化。资本狂热之后,围绕AI如何落地的思考变多。去年创始人还在拿数据和算法讲故事,今年则开始强调大订单与大客户。

AI风向转变

AI落地之难还引发AI真伪之辩,有业内人士指出"AI产业是伪命题,产业AI才有未来"。AI本质是一种底层技术,倘若没有合适的应用场景,这些技术不过是实验室的玩具,也让AI 产业公司无法独立形成产业。

AI 产业,即AI+从逻辑上不成立,那么产业+ AI呢?阿里云用实践给出了答案。

阿里云从来没有将 AI 作为一个独立产业来看,而是将其放在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寻找语音、图像等技术在各行各业所能发挥作用的场景,这是产业 AI与AI 产业的根本不同。

阿里云布局产业AI

从2016年起,阿里云就"先见性"开始探索产业AI路线。

2016 年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杭州城市大脑"揭开神秘面纱。

破题产业AI,阿里云做了什么?

2017 年,阿里云ET工业大脑被应用到国内能源巨头协鑫光伏切片生产车间后,提升1%良品率,相当于增加数亿元收入。

一年后,将ET农业大脑安装到养猪场的四川特驱集团也分享了一组数字:预计今年母猪年生产能力可以提升 3 头,死淘率降低 3% 左右。

至此,阿里云的产业 AI 已经全面覆盖到城市、工业、农业领域,加上之前在航空、医疗领域的布局,阿里云产业 AI 产品矩阵基本成型。上线时间最早、也可能是技术最复杂的城市大脑,最具代表性。

阿里云ET城市大脑率先破题

科技黑不黑,关键看产业化潜力。破题产业AI,阿里云真正做到了。

ET城市大脑将像登月计划一样,孵化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技术。目前已在杭州、衢州、澳门、吉隆坡等城市先后落地。

破题产业AI,阿里云做了什么?

ET城市大脑可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在杭州萧山区,由数据和 AI 驱动的城市大脑可优先调度120救护车。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缩短一半,平均节省14分钟。

产业转型和崛起的新时代,产业AI不光在优化提升,更在创造新的价值,这是阿里云ET城市大脑正在做的事情。

阿里云城市大脑通过数据维度切入各领域,并利用海量、实时的数据倒逼计算能力和算法的优化改进,从而释放数据智能带来的潜力。

比如,ET城市大脑的阿里巴巴机器智能实验室视觉计算团队为了应对复杂场景下的车辆检测任务,提出了基于区域融合决策和上下文相关的多任务深度神经网络,可以解决多视角、多姿态及车辆遮挡等问题。这一技术成果打破了全球权威视觉算法测评平台 KITTI 的世界纪录,将车辆检测率拉升至 90.55%。

阿里云ET城市大脑通过计算这个杠杆,正撬动整个社会中沉睡的公共数据资源,把底层的价值释放出来。而ET城市大脑的顺利落地也越来越印证"产业AI之路"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以ET城市大脑为经验累积,全新产业AI时代,阿里云将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持续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汽车、家庭等多个场景推出ET大脑等"产业AI"方案,并通过阿里云服务于各行各业,帮助各行各业进行数字化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