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繼創維後又遭鄭淵潔舉報

7月29日上午,作家鄭淵潔發微博聲稱讀者向其舉報拼多多平臺上一間名為“星寶寶家居生活專營店”的店鋪在銷售盜版皮皮魯圖書,並且經過律師調查取證,盜版圖書封底的防偽標識碼竟是印上去的。鄭淵潔表示,將舉報拼多多銷售盜版皮皮魯圖書的行為,並且要求拼多多關閉和處罰“星寶寶家居生活專營店”。

拼多多:繼創維後又遭鄭淵潔舉報

7月30日,鄭淵潔公佈了事件後續:拼多多接到舉報後將“星寶寶家居生活專營店”拉入店鋪黑名單,並對其進行封店和資金凍結處理。除此之外,在鄭淵潔要求下,拼多多責成盜版書商以鄭淵潔的名義向中華慈善總會旗下項目捐款一萬元人民幣。

拼多多:繼創維後又遭鄭淵潔舉報

拼多多是一個以“社交+電商”運營模式運作的平臺,通過誘導用戶向朋友、家人、鄰居等親密關係人群發送“砍價”請求,以低價拼團購買所需商品,是一種社交變現的運營方式。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並於2018年7月26日登錄美股納斯達克。從平臺創立到月流水400億,拼多多隻用了短短三年,其商業模式的成功離不開其將娛樂社交元素融入電商運營的開創性思維方式。

在拼多多出現以前,國內電商市場基本已被阿里、京東等大平臺瓜分,拼多多的崛起可謂是對電商格局的重構。在電商市場幾近被瓜分完畢的情況下,拼多多是如何做到在夾縫中異軍突起,除了開創性的運營思維,拼多多自詡的“實惠”理念也是一個關鍵的切入點。

拼多多:繼創維後又遭鄭淵潔舉報

如果知乎上有人提出“熟練運用營銷心理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這個問題,拼多多大概就是該問題下的熱評答案回答者。在與阿里和京東的商業競爭中,拼多多將消費者的價格心理利用到極致:想要盡大可能地獲取“物美價廉”的商品,而這個價則是“低價”甚至是“底價”。

“同一件”商品在拼多多、淘寶和京東三個平臺上,價格是不一樣的,商品在拼多多上的價格明顯要低於後兩者,對於“同一件”商品,消費者在購買時明顯更青睞於價格相對實惠的平臺。當然這裡的“同一件”指的是擁有合法版權、來源於正規渠道的商品。那麼拼多多在保證價格低廉的前提下,商品來源如何呢?也許能從拼多多上市時在社交媒體瘋轉的段子窺其一二。

拼多多:繼創維後又遭鄭淵潔舉報

老於媽、粵利粵、康帥傅、abidas......拼多多上充斥著與大量與知名品牌擦邊的的假冒偽劣產品,儼然成為了假貨聚集地。這些偽劣商品已構成嚴重侵權行為,將版權問題暫且擱置不談,商品的質量也著實令人擔憂。事實上,拼多多就侵權問題被舉報絕不是偶然,7月28日,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發佈聲明,針對拼多多平臺上出現大量假冒電視產品,創維公司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與銷售活動,並保留追究“拼多多”及相關侵權方責任的全部法律權利。

拼多多:繼創維後又遭鄭淵潔舉報

假冒與山寨產品一直是電商行業的頑疾,拼多多現在所面對的輿情也是淘寶早期所遭受的。想要徹底打擊盜版偽劣產品應從產品的根源性入手,即落實到製假產業鏈上,作為電商平臺的拼多多有責卻不應負全責。正如拼多多創始人所言:平臺打假是一個長期過程。電商平臺建立產業鏈監管審查機制與社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同樣需要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這段時間內對盜版偽劣產品的猖獗行為放任不理。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同步性,在健全產品質量與管理體系的同時應加強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形態建設,鼓勵消費者的維權行為,從根源上剷除社會滋生假冒偽劣產品的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