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被「電影咖」加持的劇集,爲什麼涼涼?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作者|崔百珎

“電影咖”從大熒屏迴流至小熒幕,似乎在近兩年形成了一種現象。

今年,有幾部“電影咖”的加盟的劇集備受關注,但實際播出之後,卻反響平平。這些劇集各自的原因雖然不一而足,但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電影咖”出演劇集,並不能直接決定其最終的成績。

把大眾的關注點聚焦在迅哥兒“少女感”的《如懿傳》;收視率數據跌破天際的《天盛長歌》;多版“盜墓”劇在先,卻仍靠秦昊演技圈了劇粉的《沙海》......

“電影咖”迴流,也許在短時間內能夠憑藉其噱頭而引發大眾關注,但劇集播出之後,是否能憑藉作品打動觀眾、吸引大眾,則是另一個層面上的問題了。

这些被“电影咖”加持的剧集,为什么凉凉?

而劇集最終能否“出圈”,成功殺入泛受眾茶餘飯後的談資,恐怕還要有更多天時地利人和、甚至是影視營銷手法上的輔助。但無論是內行還是外行,總是將劇集“成與不成”的影響因素,粗略的歸類為演員行不行上。

這對“電影咖”們不公平。

1

有些劇,看上去“撲了”?

8月18日,csm52數據顯示在湖南衛視黃金劇場播出的《天盛長歌》的收視數據是:0.233。大大跌出了湖南衛視角逐黃金檔的慣有水平,與此同時,也有網友表示“《天盛長歌》還能這麼順利的播下去嗎?”

早在該劇收視表現不佳伊始,劇集官博就發出了嚴正抵抗影視行業亂象的一則聲明,核心要素是該劇不刷數據、收視不摻水。

隨著劇集的播出,豆瓣評分以達7.6的《天盛長歌》的話題討論度卻並不高,不少人坦言:《天盛長歌》挺好,但就是看不下去。也許是見慣了速食娛樂內容的受眾群,鮮少有精力細細品味節奏舒緩的劇集內容。

於是,有人評論:《天盛長歌》好“涼”!

这些被“电影咖”加持的剧集,为什么凉凉?

截至發稿,共計87集的《如懿傳》已更新至16集,但該劇討論的話題中,仍舊摻雜了大量的“周迅的少女感”、“演員的違和感”等,與前一兩集銜接更緊密的內容。通過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如懿傳》目前的最高單日播放量,為該劇播出首日的1.6億,從那至今,《如懿傳》的單日播放量再未創新高。

这些被“电影咖”加持的剧集,为什么凉凉?

歷經波折終於與觀眾相見的《如懿傳》,在採用了視頻網站獨播的播出方式“出世”了,卻收穫了網絡點擊量一般,劇集口碑不高的結果。有人將成因粗暴的歸結為“周迅一把年紀還演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卻忽略了其他原因。

劇集中的人物設定與大眾已經形成的刻板印象相斥,導致觀眾看劇時的代入感差;劇中演員均較為成熟,但後期調色、濾鏡並無對視覺效果的調整,導致被“濾鏡”養成習慣的觀眾們,不能適應《如懿傳》畫面呈現出的“真實感”;堅持採用“如意”的原聲,引發了一些觀眾表示視聽效果有違和感;劇集開播伊始,劇中角色紛紛“下凡”,取了英文名互動,娛樂性並未增加卻平添了一絲“尷尬”......

收視率高不高、點擊量多不多、熱議度有多高......劇集創作者們對於自家作品屬不屬於“爆款”,可能還另有一套評判標準。但時變時新的市場和受眾,究竟在什麼時候青睞怎樣的作品,也確實是一件難以捉摸的事情。

这些被“电影咖”加持的剧集,为什么凉凉?

而今,從配色到構圖、從造型到角色......都仔細推敲過的《天盛長歌》雖收視數據不甚美觀,但仍舊持續在更新;而細緻到餐桌上的一菜一飯的《如懿傳》也在按著自己的步調播放中;從大IP改編而來,藉助“電影咖”秦昊的演技得以守住一些觀眾的《沙海》,雖然不是時刻登頂話題榜,卻也在自己的受眾圈層內贏得了好口碑。

至此,劇集“撲街”與否,一時半刻並不會看出什麼。只不過,有了“電影咖”加盟的劇集作品,想要再憑藉這樣一個噱頭而賺個盆滿缽滿似乎不太現實了。

目前,引得湯唯“下凡”的《大明皇妃·孫若微傳》,攝製組已於7月29日殺青;從《帝王業》更名至《帝凰業》,再更名至《江山故人》的劇集,暫不得知由章子怡與週一圍這兩位“電影咖”挑大樑的作品進展如何;而傳聞中的大型玄幻古偶《宸汐緣》,是由張震和倪妮兩位出演的......

而今,2018年秋推會在即,不知各大一線衛視將會如何抉擇?

2

劇集成色,不可全權依賴“電影咖”

“電影咖”的稱呼方式,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營銷的噱頭。在影視圈,其實有很多演員最初是因為出演電視劇而出道的。隨著演技的提升,他們更專注於電影的表演創作。由於鮮少出演劇集,所以被冠以“電影咖”的稱謂。而且,影響一部影視作品成色的原因很多,演員只是其中一個,但演員並非是左右作品的決定性元素。畢竟,電影和劇集,只是不同的影視藝術呈現形式,而演員與其所出演角色契合度高,才是最重要的。

在當下仍在播出的網劇《沙海》暫未播出時,書粉、網友的質疑聲不斷;然而,作品登上熒幕,不少觀眾都為“電影咖”秦昊的演技所折服。大家調侃看這部作品的心路變化,堪稱是大型“真香”現場,而影響了觀眾對這部作品看法的有力因素是演員的演技。

“秦昊的演技救了《沙海》的場。”秦昊優秀的演技更好的展現了在《沙海》時候的吳邪的特質,達到了演員與角色的和諧統一,也因此吸引了觀眾對這部作品的認可。

这些被“电影咖”加持的剧集,为什么凉凉?

共計54集的《沙海》播出過半,泛受眾範圍的觀眾對於這部劇的熱議度並不高。換言之,這部劇本身並未“出圈”。但好在青睞該劇集類型的受眾、“盜墓”系列書粉,以及秦昊演技粉、其他演員粉絲等核心受眾的關注,讓該劇的點擊量收穫了不錯的成績。

而《沙海》“出圈”的話題也並非沒有——最近一次引發大眾熱議的相關話題是:“吳磊吹泳圈”。

这些被“电影咖”加持的剧集,为什么凉凉?

出演劇集的演員是不是“電影咖”?更多的是一種吸引泛眾眼球的噱頭。

即便是同一位演員,在不同作品中的呈現效果,除了與演員資深演技有關,與拍攝手法、現場打光效果、所著服裝配飾等也息息相關。倘若觀眾甚至影視從業者,僅憑一部影視作品的的效果,而對演員演技一錘定音,並放大其對影視作品整體效果的影響力,實在是有失偏頗。

以電影《山楂樹之戀》出道的周冬雨,其清純的熒屏形象曾深入大眾內心。直到她出演了《麻雀》,劇中人物角色的設定不時引發觀眾吐槽,而她一場動情至極的哭戲也引發了大眾的吐槽——醜。

这些被“电影咖”加持的剧集,为什么凉凉?

客觀來說,周冬雨的五官並非是明豔、立體的類型,而小眼睛、腫眼泡、圓鼻頭、厚嘴唇......在相對扁平的面龐上,疊加幅度較大的面部表情時,並不容易展現角色的情緒及狀態,反而會凸顯五官缺陷,形成一個頗有衝擊感的視覺效果。

反之,在其獲獎作品《七月與安生》中的一場哭戲,拍攝者採用了一個近似於45°角的拍攝角度,並且巧妙的藉助了柔和的光影效果,營造了一個讓五官更為立體、面龐更為清秀光影條件,從而凸顯了五官的靈動,而演員的情緒也在更為剋制的面部表情的演繹下被傳遞出來了。

这些被“电影咖”加持的剧集,为什么凉凉?

在影視藝術的呈現效果上,拍攝手法與打光的合理運用尤為重要,這在周冬雨的處女作《山楂樹之戀》中的一場哭戲也能佐證。初出茅廬的周冬雨此時還沒有經歷過任何系統的表演培訓,她哭起來的樣子是用力並極具真實感的,但是張藝謀用了演員頭頂上方微微傾斜近似於45°角的角度,配以源自於面部側方柔和的光,給這張自然到極致的面龐更具觀賞價值的角度。

这些被“电影咖”加持的剧集,为什么凉凉?

演員,尤其是電影演員,其精緻的五官、上鏡的身段,給創作者了更便利的創作空間。但是,影視作品是多種藝術綜合呈現的結果,並不能將整體作品成功與否歸咎於任何一方。任何只抓準影視藝術創作中多個協作方中的任意一個,而令其承擔成片最終效果全盤責任的批評是不客觀、無價值的批評。

3

選角不當引發“後患”,自我催眠無意義

《如懿傳》前兩集一出,周迅即刻榮登話題榜。

但大眾討論的核心點在於迅哥兒“少女感”消失。藉此風口浪尖上,有的人聲討周迅年紀大卻偏偏硬凹少女;也有迅哥兒的粉絲衷心表白:迅哥兒的“少女心”誰都比不了!

無論如何,人至中年的周迅在劇中扮演十三四歲的少女,觀感確實不佳——當然,整體效果和劇中飽和度極高的服飾、場景配色也不無關係。

这些被“电影咖”加持的剧集,为什么凉凉?

總之,迅哥兒是不是還有滿滿的“少女感”並不應該成為觀眾們的爭議點,而應該是片方選角時,能否選擇更契合角色的演員。

有心裡“明白”的觀眾表示:《如懿傳》的前兩集有必要出現嗎?如果一定要出現,那麼,這部劇“攢盤子”的人,為什麼就不能選兩個年紀合適的演員出演主角們的小時候呢?

这些被“电影咖”加持的剧集,为什么凉凉?

周迅不再是《大明宮詞》中古靈精怪、對愛情充滿期待的太平公主,也不再是那個《像霧像雨又像風》中不諳世事的杜心雨......沒有誰可以逆過時間的河流,演一輩子少女,而老了的周迅,卻可以嘗試更多適合成熟的她的挑戰。

《如懿傳》中前幾集青櫻或如懿的違和感,並非是周迅一手造成,而與此類似的“演員、角色錯位”,筆者希望不要再在影視劇創作中出現。

畢竟,每一個欣賞影視藝術的人,對於影視形象的合理預判自有“一杆秤”。

結 語

有人說,“電影咖”迴流小熒屏,是因為優秀電影劇本的缺失,也源於這些演員們對於優質劇本的渴望。但任何影視藝術的創作,都不應心懷“投機取巧”的僥倖心理,將整部影視作品的成色重任全部壓至演員身上。

而製片人、導演、編劇等影視藝術創作者,能否將恰當的角色與合適的演員進行有效聯動,從而為創作出更受觀眾喜愛的優質影視作品發力,才是創作團隊首要思考的問題。與此同時,如周迅、章子怡、湯唯等在電影的路上坦蕩走來的“大花”,相對較難選擇合適自己當下出演的角色、作品的現狀,其實也反映了當下影視行業中的多元作品類型供需不足的情況。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