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开学季!追忆不同年代的青春……

九月即将到来,

又逢一年开学季!

不管你是即将步入怎样的求学阶段,

还是早已告别大学时代许久,

每年这个时候,

一个关于“我们当年开学是……”的话题,

就会悄悄渗透在你的茶余饭后。

不同的年代,不一样的开学记忆!

那些更新换代的“入学装备”,

就像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但时光易逝,不变是对青春的眷恋……

50、60年代

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可算是凤毛麟角,

国家会包办很多装备,

所以入学时基本上都是轻装上阵,

一支钢笔,生活需要的换洗衣物

几乎就是全部的行李。

1962年入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朱先生回忆:

去的时候带了3件行李:一个背包,一只箱子,还有装着热水瓶、脸盆、饭碗之类的网兜。衣服里缝着两个月的生活费24元。我们寝室里有个山东同学,看来家境还不错,箱子是用很好的木头打成的。最穷的是个安徽同学,裤脚管是用各色布片接长的。

印象最深的是,大家的饭碗一个比一个大。我的饭盆能装半斤饭,最能吃的一个同学,饭盆足有小号的脸盆那么大。

70年代

那个时候高考刚刚恢复。

大学生们怀揣梦想、前赴后继,

上学的装备也很简单。

基本装备有:

被褥、饭盒、暖壶、鸡蛋、雪花膏。

比较奢侈的学生会带:

手表和收音机。

如果有人有一辆自行车,

简直堪比现在的大学生在校园里开兰博基尼。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16元,

是学校根据“家庭情况”分级发放的。

虽然物质匮乏,但幸福度很高,

大学没有学费,且包分配。

又到一年开学季!追忆不同年代的青春……

80年代

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改善,

收音机也流行了起来,

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会戴一块表。

但由于当时通讯设备仍不发达,

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只能靠书信往来,

所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

那时候衣服的胳膊肘、膝盖等地方盖有补丁很正常,

一些学生用起了帆布旅行包,

也曾引发一波流行热潮!

又到一年开学季!追忆不同年代的青春……

90年代

见证了数码的更新换代。

大学生们带的常规物品是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

奢侈品是大哥大、BP机。

从免费到收费,

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

上学就有“铁饭碗”成为历史。

那时,学生们的行李箱里,

粮票依然有,但此外,

多了不少时髦的玩意儿:

录音机、英语词典已逐渐成为必备,

当时的年轻人也流行用磁带听音乐、学习。

那时候,如果戴着随身听走在校园里,

那真真是时代弄潮儿,

每月的生活费大概100-300元,

部分来源于家里,部分来源于勤工俭学。

又到一年开学季!追忆不同年代的青春……

00、10年代

进入新世纪后,

社会的经济水平迅速增长,

电子产品逐渐普及。

从早几年的黑白屏手机、MP3、

电子词典、台式电脑等,

到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

再到这两年的iphone、ipad、单反相机等,

学生们在“三大件”上的花费越来越多。

每月生活费已经不敢保守估计,

新生采购一套装备的花费近万元也不是奇事。

大学生的入学账单越来越厚……

又到一年开学季!追忆不同年代的青春……

00年代

又到一年开学季!追忆不同年代的青春……

10年代

时光的车轮,

不会因为眷顾而停留。

时光荏苒,

那年、那时已定格为永恒的回忆。

议政金陵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