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台打賞亂象,該怎麼改變?

直播平臺打賞亂象,該怎麼改變?

伴隨著網絡直播的如火如荼,網友為主播一擲千金、未成年人偷偷花費數萬元打賞主播等亂象層出不窮。全國出現了多起未成年人大手筆打賞主播的事件。很多爸媽還沒來得及搞清楚直播是啥,家裡的錢就被寶貝們拱手送給了主播。上海13歲女孩,用媽媽的手機給喜歡的主播打賞,兩個月花了25萬元;內蒙古16歲男孩沉迷網絡打賞主播,兩個月花掉29萬元。 重慶市開州區12歲的男孩“小龍”刷新了網絡消費新數據:為打賞喜愛的主播,“小龍”在某網絡平臺上,短短5秒就刷出了價值6萬元的禮物。

統計發現,過去半年中,因直播打賞引發的糾紛甚至違法犯罪行為,相關的公開報道事件就有28件,涉及金額超過890萬元。其中未成年人趁家長不注意打賞網絡主播,花費過萬後才被發現的新聞報道達8起;此外,為打賞主播進行盜竊、詐騙等犯罪行為的有20條相關報道。

根據調查發現,大部分直播軟件都在畫面底部設置了打賞功能,用戶可通過綁定微信或支付寶等支付方式購買平臺提供的禮物,送給正在直播的主播。平臺會為用戶提供價格不等的禮物類型,其中部分免費禮物可以通過完成日常任務獲得。充值所購禮物起步價為6元,單筆上限為98元、298元或1598元不等。此外,用戶也可通過個人設置購買平臺提供的虛擬貨幣,供觀看直播時使用。映客、一直播等直播軟件時,在充值過程中並沒有身份核實等步驟,用戶只需綁定移動支付方式就可進行充值。而花椒直播則在充值購買畫面下方提供了一條“用戶充值協議”鏈接,協議中提到:請確認您完全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如您已年滿18週歲,或您已年滿16週歲且依靠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否則請您停止註冊或使用本協議項下的服務。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進行賬戶充值時並不需要進行實名認證。

2016年9月9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通知,通知規定直播平臺必須“持證上崗”,未經批准不得使用“TV”等廣播電視專有名稱,直播活動開始前需向省級以上廣電部門備案等。2016年12月1日實施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對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和發佈者的資質及其傳播的信息內容作了規範,明確禁止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傳播淫穢色情等活動。

但是,目前對於直播的監管主要集中在內容審核,而關於網絡直播的打賞機制,似乎並沒有明確規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於網絡直播,在內容和安全播出等方面都有具體的規範和要求,但直播打賞尚未涉及。雖然直播打賞屬於一種商業行為,管理部門只是依法行政,不會做過多幹涉。但直播打賞必須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能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專家建議設立打賞者年齡、額度門檻。那麼,對直播打賞特別是對於未成年人直播打賞,該怎麼進行合理合法的規範約束呢?網絡直播平臺設置打賞功能本身無可厚非,但應避免誘導性打賞的行為。對於未成年人因網絡直播鉅額打賞引發的糾紛,因為未成年人並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當打賞金額與其行為能力不匹配或盜用監護人財產進行打賞時,監護人可向受益方要求返還。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嶽磊認為,目前,我國尚無明確的網絡直播打賞監管法規,扼制直播打賞亂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相關部門應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如,控制打賞資質、設置打賞限制、明確退回機制等。其次,制定並完善相關法規,並對主播誘導打賞的行為進行懲處,做到有法可依。最後,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網絡直播中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要構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提升未成年人的自我防範意識。

隨著網絡直播的風靡,對於新聞中頻繁報道的青少年大手筆打賞主播的這種現象,你有什麼看法?

網絡直播,可以讓人們更快的接受新鮮的資訊,同時也可以提供新的就業渠道。但是現在頻繁在看到新聞報道青少年打賞網絡主播的事件,有些青少年甚至偷偷花掉家裡數十萬的積蓄。這種體現的是一種直播亂象,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並且這種亂象急需解決。

青少年高額打賞網絡主播。一方面對於家庭經濟有一定的影響,對於貧困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家庭矛盾,不利於家庭的和諧。另一方面,這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金錢觀的體現,青年人會產生攀比的心理,會造成不良社會風氣,會引發其他的青少年來效仿。

那會產生這種現象一方面是青少年的虛榮心作祟,並且自制力差,容易受到網絡主播的誘導。且金錢觀不成熟,尤其是對網絡賬戶上的金錢使用不夠理性。另一方面和家庭的教育觀念也許很有關係,很多家庭只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而忽視了他們的健全人格的發展以及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的培養。同時,也由於網絡平臺對於用戶的信息不夠嚴格,對於註冊、打賞等功能沒有明確的界定,監管責任缺乏。

要解決這種亂像,可以通過:第一、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對於青少年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金錢觀的引導,讓青少年有一個健全的人格。第二、這些網絡平臺也應該提高主播門檻,規範直播內容,並且對於打賞的用戶資質進行審核,對於青少年的打賞設置有明確的額度,以及應該完善後續的追回機制。第三、政府應該起到督促的作用,促進直播平臺不斷的去完善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