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穀元團膳標準見成效 讓大鍋菜也能吃出小炒味

看慣了精緻小炒,沒想到大鍋菜也能做得如此精彩,著實讓不少人吃驚了一把。那麼,要想把大鍋菜做得好吃,究竟有啥秘訣?記者走訪了北京百穀元餐飲公司各託管食堂。

炒菜前需要先炙鍋 素菜只燒八九成熟

百穀元團膳標準見成效 讓大鍋菜也能吃出小炒味

“俗話說三鍋一小炒,五鍋一大份。做大鍋菜和小炒的味道肯定是不一樣的。”百穀元營運經理介紹,有的食堂每天要負責單位200多號人吃飯。對於大鍋菜的定義,他認為,凡是一鍋出5份量的菜,就叫大鍋菜。

李經理告訴記者,他從事廚師行業20餘年,對於燒大鍋菜的技巧,有自己的心得。

“我用的鍋是直徑80釐米的,用這麼大的鍋炒菜,之前要炙鍋。”他解釋說,炙鍋就是先把鍋放在火上燒熱,這樣燒素菜或是葷菜都不容易粘鍋。“另外,大鍋炒素菜,只炒八九成熟就可以了。”對此,董明師傅解釋,“因為成菜起鍋裝入大盆後,菜餚的餘熱還會將原料進一步悶熟。如果完全炒熟再出鍋,素菜的味道就老了,顏色也不鮮亮。”

素菜多需走油焯水 燉菜注意窮菜富湯

在銀行擔任大廚的朱明師傅,從1990年上技校開始,就接觸烹飪這一行業。他告訴記者,大鍋菜可以用多種烹製方法成菜,但其中用的最多的是炒和燉。

百穀元團膳標準見成效 讓大鍋菜也能吃出小炒味

“火力強弱很重要,另外大鍋菜的時間長短,產生的味道也不一樣。”朱師傅說,因為大鍋菜必須考慮大部分人的口味,所以其地方風味往往不大突出。

與小炒相比,大鍋菜在炒菜方面有啥需要注意的?朱明師傅介紹:“大鍋炒素菜一般需要走油或焯水。比如說炒菜花,如果焯水再炒,一方面熟得快,另一方面省時間,也節省體力。”

朱明師傅還介紹了另外一個重要事項,那就是要注意“窮菜富湯”。“所謂窮菜富湯就是要儘量讓湯汁多一些,尤其是含有粉條之類的燉菜。”他解釋說,因為大鍋菜短時間打不完,原料就會吸收湯汁,到時候菜就會發粘、發乾,影響口感。

香料準備需齊全 蔥姜配料要粗獷

說起大鍋菜和小炒的區別,王師傅說:“一般家裡炒菜,香料之類的不算齊全也能做出味道。但大鍋菜量大,如果香料不齊全,往往影響菜的口感。”他告訴記者,自己做大鍋燉菜,尤其是肉類,有幾樣香料是必不可少的,如大茴、小茴、辣椒、香葉以及桂皮。

王師傅還介紹了炒大鍋菜的技巧:“原料要切得稍微粗大些,以免下鍋後碎爛。特別是大鍋菜中的姜、蔥、蒜等小配料,不能切得過小過細,否則香味就會打折扣。”

多用新鮮時令菜 調整口味是關鍵

在機關食堂裡做大鍋菜,一方面要考慮到量大,另一方面要考慮到成本。兩者結合起來,就註定大鍋菜親民且應時的特點。負責機關食堂的劉師傅對此深有感觸。“對於烹製大鍋菜,各人有各人的技巧。

我感覺,大鍋菜和小炒沒有太大區別,只是量大一些罷了。”董師傅說,像乾煸雞、回鍋肉、小魚花生等菜品,大鍋菜同樣也能做得有滋有味。

在食材選擇方面,考慮到成本和健康,劉師傅認為:“到啥季節就應該吃啥季節的菜。但是,因為大鍋菜要顧及大部分人的口味,所以在用鹽、下料方面需要特別注意,另外還要結合咱本地人的喜好。”

百穀元經理表示,要想讓大鍋菜受人歡迎,必須先摸清大家的習慣,及時推陳出新,調整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