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闲置宅地5年翻3倍,被菜农种上了各类蔬菜

大片的闲置土地,被菜农种上了各类蔬菜。

全国闲置宅地5年翻3倍,被菜农种上了各类蔬菜

2013年3月开始拆迁的城中村如今变身为百亩菜地。菜品丰富,有村民们在菜地浇水松土,忙的不乐乎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界定,达到总投资的25%认定为开发,不是囤地,现在房企开发都是分为四期,第一期达到25%,剩下三期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推进,所以主要还是合同出让明细问题造成囤地现象。

2017年9月,全国111个重点城市开展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检查。12月29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检查结果。检查结果表明,全国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良好,合同正常履约比例达到81.8%,安徽等8个省级行政区正常履约合同超过90%,但检查对象中仍有近二成不能正常履约。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比对数据发现,根据近二成的未履约率计算,2017年住宅用地闲置面积约3.4万公顷,而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对外发布的2012年11月数据,全国闲置房地产用地为1.1万公顷,其中闲置住宅用地面积为7461公顷。这意味着,全国闲置住宅用地面积5年内增长3倍之多,国土资源部加大打击囤地行为力度势在必行。

全国闲置宅地5年翻3倍,被菜农种上了各类蔬菜

20年严查屡查屡多

20余年来,国土资源部一直打击囤地,以确保住宅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但现在看来,局面让人无法乐观。

早在1999年,国土资源部出台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就明确规定,闲置土地满1年的可征收土地闲置费;满2年以上的可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2005年,“国八条”追加“1年不开工按土地出让金的20%进行罚款”。2009年新修订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进一步细化关键环节,比如将“动工开发”定义为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区分需挖深基坑的项目、使用桩基的项目和其他项目,避免出现“仅围墙动工”现象。

2017年9月,国土资源部部署对71座城市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展开检查的同时再次强调,住宅用地是保障住有所居的,不能拿来炒作囤积,并明确了三个检查工作环节,包括城市开展自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导、现场抽查核实和督导,以及国土资源部调研、督导。

全国闲置宅地5年翻3倍,被菜农种上了各类蔬菜

二成未履约谁是元凶

从2012年11月份的7461公顷到2017年11月底的3.4万公顷,全国闲置住宅用地面积5年翻3倍。

其大背景是,2012年全国出让国有建设用地面积32.28万公顷,2013年至2016年出让20.32万公顷、15.1万公顷、12.0万公顷和20.82万公顷。

除了供应量的连年叠加,近年来楼市调控趋严也导致部分房企以销定产,降低施工速度。

严跃进表示:“房企囤地一种是恶意的,主要是因为地价上涨有利可图,另一种是无意的,主要是由于开发压力大,资金到位状况差,本质上都是对土地供应和开发节奏的干扰。在实际操作中,囤地项目甚至可能会违规用于抵押,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落地。”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主任刘澄表示:“房企囤地主要有两类原因,第一种是由于周边同类型产品过多,等待更好的开发时机;第二类是开发商捂地等待升值

,未来以更高的评估价格合作开发或者整体转让。”

全国闲置宅地5年翻3倍,被菜农种上了各类蔬菜

赶上房价上涨,后入市的房子一平米甚至可以多卖好几千

但是,在合肥(楼盘)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看来,房企一般情况下是不情愿囤地的,其中沉淀的资金成本是一笔大账,“从成本角度来考虑,第一要做规模,第二做速度,第三控制成本。按照合肥市场的测算,囤地资金成本率为12%,也就是说,如果有100亿元的土地囤积,每年的成本就是12亿元,开发企业是不愿意付这个钱的,它们更希望快进快出。”

值得注意的是,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贠小苏曾公开表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54%左右的闲置土地主要是政府部门原因造成的,这显然成为房企囤地的另一隐性因素,其主要反映在当下的土地出让合同明细中。

凌斌表示:“造成房企囤地的主要原因,客观层面是开发企业以销定产,市场销售遇阻时降低开发速度;主观层面是土地出让合同明确了开工竣工期限,其中承诺的诸如水、电、气、道路等配套条件没有及时沟通履行,造成施工延误。

严跃进表示:“认定方面其实压力不大,但是囤地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类似动拆迁等原因,都可以成为合理囤地理由,有很多解释空间。建议后续土地项目也要贴上‘身份证’,这样土地交易才可以实现精准管控。”

全国闲置宅地5年翻3倍,被菜农种上了各类蔬菜

之前还只是偶见的数个菜田,在今春已屡见不鲜

根据《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已征收的集体土地属于国有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属国家,不能要回种菜。

全国闲置宅地5年翻3倍,被菜农种上了各类蔬菜

葵花茂盛,淹没拥醉了白色的警示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