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不是病,過度治療反害己。

骨刺,是一個讓很多人談之色變的東西,好像長了“骨刺”就是大病一般,惶惶不可終日。

其實,骨刺就像人的皺紋一樣,是人體衰老的自然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的退化,“骨刺”就產生了。今天讓我們一起深入的瞭解一下,神秘的“骨刺”究竟是什麼?

01

什麼是骨刺

“骨刺”也叫骨質增生,而在醫學中叫“骨疣”,是關節因種種原因造成軟骨的磨損、破壞,並促成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

骨刺不是病,過度治療反害己。

骨刺像臉會長皺紋、人體會衰老一樣,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並不是疾病。

02

為什麼會生骨刺

人體內有一套很神奇的自我調節、自我保護、自我平衡機制——代償機制

骨刺就是這個機制中的成員,是人體為適應力的變化而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可以說,骨刺是骨骼的修理工。

骨與關節是複雜的機械系統,好比機械軸承一樣,主要靠光滑的關節面相互接觸進行活動,而周圍的軟組織對關節的正常運動進行限制和穩定。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開始發生退行性改變,脊柱和關節的平衡遭到破壞,表現為關節周圍肌肉韌帶鬆弛以及關節軟骨退變,出現脊柱和關節穩定性下降。

身體為了適應這些變化,恢復平衡狀態,身體就會通過骨質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積,減少骨骼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使脊柱或關節更加穩定。從這個意義上講,骨刺的出現是有一定好處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骨刺生長的地方,主要是負重大、使用頻繁的重要關節,比如頸椎、腰椎、膝蓋、腳跟等等。

03

骨刺”為什麼會疼

很多人一聽“骨刺”這個名字就會犯了望文生義的毛病,認為它會“扎”到肉,會很疼,其實不然。

骨刺的形狀,並不像它的名字中的“刺”一樣,更多的是光滑的、鱗片狀的,不會“扎”到肉裡。而且絕大多數的骨刺沒有什麼症狀,只是悄悄的在生長、維持機體的平衡。

很多“骨刺”患者會有關節痛等症狀,但其實這並不是“骨刺”本身造成的。疼痛、麻木、紅腫、運動障礙等症狀,與骨刺的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只有在周圍組織炎症嚴重的時候或累及了神經和血管,疼痛才會出現。

對於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的骨刺,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可一旦繼發病變加重、出現不斷加重的臨床症狀,就要及時去醫院找專業醫生診治。

04

骨刺能否“消掉”

許許多多的藥品生產廠家瞅準了需求,將“消骨刺”、“去除骨刺煩惱”等等作為宣傳標語,惹的患者們爭相購買。

然而,這些藥真的能“消除骨刺”嗎?

雖然藥物可改善關節疼痛、腫脹,促進鈣離子的吸收,避免鈣質流失,但是,要說針對性的靶向消除骨刺,當然是不能的了!因為骨刺的本質就是骨,如果那些藥真能消除骨刺,那恐怕骨頭也留不下了吧!

05

有骨刺,怎麼保養

雖然骨刺其實是一種人體的代償性機制,甚至其本身談不上是一種疾病,但是我們仍應該給予一定的重視。

以膝關節骨刺為例,很多人對骨刺認識不足,認為骨刺越磨越好。但實際上恰恰相反,骨刺作為保護性的代償機制,越磨反而病情越重,嚴重者甚至需要關節置換

所以,得了骨刺,要科學養護:

1.疼痛時要休息:這是保護關節的一種方式。即引起疼痛的動作少做一些。比如爬山疼就不爬山、蹲廁疼就改坐便,這些生活細節有助於保護膝關節。

2.做適當的運動:長了骨刺,並不是就不能動了。相反,非急性期可以適度散步、騎車、游泳等活動,特別是要增加關節周圍肌肉的鍛鍊,以增加關節穩定性。

避免關節過度負重活動,尤其應避免不適當的長跑、爬山、爬樓梯等鍛鍊。

3.及時減重:體重過大會加速關節磨損,適當減重可以減輕膝關節的受力,減輕關節磨損,抑制骨刺生成。

4.避免受涼:骨關節對於寒冷潮溼十分敏感,寒冷潮溼會刺激關節周圍組織,引起疼痛。所以,穿的暖暖的,對保護關節很有好處。

5.足跟骨刺要注意穿鞋:選擇橡皮底的柔軟鞋子。避免走在堅硬的地面上。儘量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不時抬高足跟減輕足跟負荷。

END

一個默默為中國人脊柱健康奉獻的團隊

骨刺不是病,過度治療反害己。

骨刺不是病,過度治療反害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