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與清華大學深化合作 發力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

7月9日,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共同見證下,戴姆勒與清華大學在德國總理府簽署合作意向書,進一步深化雙方在可持續交通研究領域的合作。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創立於2012年,結合了戴姆勒的創新實力與清華大學的科研優勢。未來三年,該聯合研究中心將每年投入經費數百萬元人民幣,重點擴展在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領域的研究,繼續推動交通領域產學研結合的新模式發展。

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與清華大學深化合作 發力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Hubertus Troska)表示:“中國不僅是汽車產業的引領者,更是全球創新引擎。隨著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新項目的拓展,戴姆勒致力於攜手中國最前沿的研究機構,進一步推進‘瞰思未來(C·A·S·E)’戰略在中國市場的落地。作為中德交通領域產學研合作的典範,清華大學-戴姆勒在該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的合作,將有助於我們為中國客戶帶來兼具可持續性及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創新出行體驗。”

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教授表示:“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將清華大學的強大科研能力與戴姆勒在汽車工業領域的創新傳統緊密結合。隨著雙方繼續擴展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領域的聯合研究,我期待雙方通過不斷深化合作,共同推動可持續交通的發展。”

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安爾翰教授(Prof. Dr. Hans Georg Engel)表示:“自聯合研究中心成立以來,戴姆勒與清華大學已攜手數年,通過一系列研究項目共同探索中國可持續出行的未來。此次簽約將進一步拓展戴姆勒在華本土研發,我們願與本土合作伙伴一道,致力於為中國客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與清華大學深化合作 發力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

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創立於2012年,聚焦中國市場需求,開展可持續交通領域的聯合研究。2013年,該中心針對城市道路、城際幹道、環路和交叉路口的交通狀況進行數據收集。2014年,開展典型交通狀況優先次序和技術參數研究工作。2015年,啟動“交通弱勢參與者的視覺識別”聯合研究項目,旨在通過完善攝像頭算法,優化交通弱勢參與者的識別,該項目已建立了包含4萬個樣本的“清華大學-戴姆勒自行車騎行者基準”數據庫。

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與清華大學深化合作 發力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

隨著本次簽約,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的工作範圍將進一步擴大,例如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的創新,以及面向國內外人才開展的聯合教育和研究實習項目。這些研究項目將由戴姆勒研發專家和清華大學學者共同主導,有機結合雙方的研發創新實力和深厚學術積澱。同時,通過各研發項目中清華學子們的積極參與,還將促進相關科研領域的人才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