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警惕看不见的职业病

@上班族,警惕看不见的职业病

上班族,警惕看不见的职业病

“下班后去健身?不行不行,我晚上还有个饭局,去不了。”

“周末去郊游?改天吧,周末还要赶个PPT”

“晚上回家吃饭?可能不行,这个月的绩效还没完成,晚上要加班。”

……

类似的对话经常会在上班族身上出现。每天此起彼伏的电话、频繁的应酬和日复一日加班充斥我们的日常生活。身在职中的我们,也许早已感到身心疲惫,但是梦想着趁年轻拼出一番事业,不得不咬牙坚持。

然而,近期,一则“37岁年轻父亲查出胃癌晚期”的新闻,是否能够引起你们对健康的深思。这位年轻有为的父亲在经历过病痛的折磨后对正在打拼的年轻人说出这样一句话:一定要关注健康,烟酒少碰,在家吃饭。

其实,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上班族威胁他们健康的又何止只有加班熬夜这么简单?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疾病正在悄无声息的靠近我们。今日,小编精心为年轻的上班族们梳理了一些常见但不引人注意的综合征以及针对它们的解决方法。愿本文能提升屏幕前各位年轻人的健康理念,使大家在享受事业成功的同时,拥有高品质的健康生活。

时间综合征

时间综合征是指人们对时间过于关注而产生的情绪波动、伴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症状。时间综合征不仅带来严重的失眠、肠胃病、心血管疾病,甚至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人们对时间的紧迫感,不是由于仓促从事的实际需要所产生的,而是从暗示中领会得来的。例如,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假还没休完,转眼又要上班了。下周还要出个PPT,这个月的绩效还没完成,月末还要……当人体处于恐惧状态或高度忧虑状态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耗氧量增加,但又得不到充足的氧供给,造成心脏缺氧,接着冠状动脉受阻,使心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缺氧状况会更加严重,以致影响人的生理系统的诸多方面,进而影响到人的心理活动。

时间综合征的治疗,可采用自我沉思、生物反馈疗法、自体治疗和其他深度放松技术手段治疗。时间综合征的预防,关键是要改善经常性的神经高度紧张和心理焦虑的状态,客观对待工作压力,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学会“忙中偷闲”。心理压力过大时,要适当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及时调整心态,做到“处变不惊”。

久坐综合征

长期久坐而不注意活动,可引起许多病症,如头晕、便秘、痔疮、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今,医学上将因久坐引起的一些疾病,统称为“久坐综合征”。

心肌衰弱。因为久坐消耗少,人体对心脏工作量的需求减少,由此可引起心肌衰弱。心肌衰弱导致心功能减退,血液循环减慢,血小板聚积,为高血压、冠状动脉血栓症等埋下隐患。

肌肉酸痛。人体各器官组织要靠血液循环输送养料,排泄废弃物,以完成其新陈代谢功能。久坐可使体内携氧血液量减少,氧分压降低和携二氧化碳血液量增多,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引起肌肉酸痛、僵硬、萎缩。

颈椎疾病。久坐不动可引起颈椎僵硬,使人体的正常生理弯曲“颈曲”被破坏,形成一种酷似驼背样的颈肩隆起,影响了颈椎动脉对头部的供血量,脑血流量的减少,会造成大脑的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间长了,会引起头昏脑涨、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胃病。人体每日摄入的食物,因久坐少动而长时间聚积于胃肠,使肠胃负荷加重,肠胃蠕动受阻,易致胃、十二指肠溃疡。

为了避免“久坐综合征”,最好的办法是忙中偷闲地活动起来。可在平时多参加跑步、健美等运动锻炼,促进新陈代谢以维持身体健康。

信息污染综合征

现在,人们每天收到的新闻、观点、调查、预言、传言等信息越来越多,大量杂乱无序的信息,大脑往往来不及消化理解,许多就会变成信息垃圾,严重干扰人们的判断能力,给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危害,这就是被现代医学所称的“信息污染综合征”的表现。

有专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让一组测试者每天看几万张不同的照片,没过几天,这些受试者都患上了偏头痛。而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受信息的能力是异常惊人的,在0.1秒钟的时间里,大脑可接受1000个信息单元。由于有些人不善于分析和处理信息,以致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后,大脑受繁杂的信息干扰产生生理、病理改变。“正如肠胃接受不了暴饮暴食一样,人的大脑也不是一个什么都可以装得下去的仓库,人的大脑负担和心理负担能力都是有限的。”

信息污染综合征是长期大量被动吸收过量信息造成的。当今世界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可是人类的思维模式却还没有调整到可以接受如此大量信息的阶段,人们接受的信息已远远超过了所能接受信息的极限。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被动的行为,如每天上网、看电视、看新闻等,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自我强迫和紧张,产生焦虑症状。信息污染综合征严重时,常出现寂寞、心情压抑、沮丧、疲倦、紧张、性情孤僻、头昏脑涨,心悸恍惚,胸闷气短,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等,严重的可导致紧张性休克。

对此,日本一位心理学家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当人们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使目的以外的多余因素闯进自己的内心,反而会使自己的实力发挥受到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戴一块表的人知道时间,戴两块表的人反而不敢确定当前的钟点了。

那么,如何防止“信息污染综合征”呢?中国有句古话叫“记事者必择其要”,人们接触到的所有信息,如果不加选择地全部接收,就会使心理增加负荷,同时使注意力受影响,当信息过多时,就会使感官增加负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不准、大脑混乱、心理疲劳等现象。这就要求人们平时在接受信息时要加以分辨和选择,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去接受。

同时,生活要有张有弛,让大脑得到休息。此外,适度的饮食营养和体育锻炼,合理的休息,充足的睡眠,适量饮水,适当的娱乐等,也都有助于防止“信息污染综合征”的发生。

慢性疲劳综合征

人们对疲劳有三大误会:第一,以为疲劳了,休息休息就好了;第二,以为疲劳时多吃点儿好的;第三,认为疲劳不是病,甚至觉得就是懒。疲劳分生理性疲劳和病理性疲劳,生理性疲劳就是真的累了,经过休息可以缓解的;病理性疲劳是真的病了,经过休息不容易缓解。生理性的疲劳一般引起的原因可能跟劳累、剧烈运动、睡眠不足、不科学减肥有关。病理性的疲劳,一种是有消耗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甚至癌症,再有一种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疲”的症状首先就是疲劳,持续3到6个月不缓解。第二是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免疫功能下降,或者是其他系统的紊乱或损害,比如说脱发、体重增加或减少,厌食、腹泻,睡眠障碍、头痛、记忆力减退,涉及到两个系统以上,还有一些人会伴随着全身其他多部位的疼痛和不适,符合以上特点的,才能诊断为“慢疲”,“慢疲”的诊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除了其他的器质性病变。

“慢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有学者认为因精神过度紧张,长期疲劳;也有认为与病毒,如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反转录病毒等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在国外文献上将其归类为传染病。有的学者发现患有此病的人的免疫系统大都存在异常,许多病人都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因此精神因素也不容忽视。

疾病的关键在于预防。上面介绍了上班族日常容易患上的职业疾病,下面我们来学习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健康知识与保健技能,“顺时而变”从源头防微杜渐消除职业病。

秋季养生之道在于“收”和去“燥”

秋季宜收不宜散。秋天到了,天气开始由热转寒,就是开始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这个时节,从生物的角度来看,进入了“秋收”的阶段。人体也由夏季代谢旺盛阶段转变为代谢均衡。所以,秋季的养生,不能离开“收”这一原则。

所谓秋季养生的“收”,是指“收手”。即经过一个夏天的锻炼,人体处在一个状态最好的阶段。这个时候,继续锻炼对于身体状态已经不会再有更多增加,反而会增加人体损耗。所以,这个时候要见好就收,降低体育锻炼保存体力,为日后到来的冬季打下良好的基础。

立秋之后,还要注意它带来的时令的主气———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会产生诸多的干燥症,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黏痰难以咯出,谓之“燥咳”。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此外,肺与大肠也有密切联系,肺燥可下移于大肠,肠燥则便秘。

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当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少吃辛辣、干燥的食品。不使心火上升灼烧津液,才不会发燥。此外,可吃些雪梨、鸭梨等水果,生食能清火,蒸熟吃可滋阴。对人体各部位出现的干燥症,宜酌情予以调治。如鼻燥,尤其平时有萎缩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的人,可点些薄荷滴鼻油;喉燥饮用玄麦柑橘冲剂,可获良效;柿霜能清热宁咳,用于燥咳颇为适宜;肤燥可用珍珠霜润肤;肠燥可选择有润肠作用的蜂蜜、芝麻等服食。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秋燥对人的损害,还应注意调节空气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水分。干部可在庭院、室内养植一些能净化空气、涵养水份的绿色植物,睡前也可以在卧室放置一盆冷水,以缓解燥气劲急之势。

以上内容摘编自《远离职业病:干部健康读本》和人民网

上班族,警惕看不见的职业病

《远离职业病:干部健康读本》

石磊 主编

人民出版社

2013年3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