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箭與船運,中國卻沒能把握住技術的發展!

如果公元986年冬天,在君子館與遼軍對峙的數萬宋軍精銳不是因為天寒地凍,弓弩不能張開而慘敗,雄心勃勃的宋太宗能否有機會收復燕雲十六州,統一南北?如果沒有紅夷大炮的幫助,滿洲統治者對明朝的征服會更快還是更艱難?如果沒有舟船漕運將糧食源源供應北方,龐大的帝國政權能否長期維持?又是否會讓中國人在海上走得更遠?

弩箭與船運,中國卻沒能把握住技術的發展!

歷史的變局,往往就隱藏於這些常常不夠精彩而被史書一筆帶過的細節中。技術的發明和傳播,對歷史的影響往往比朝堂廷議深刻得多。

弩箭與船運,中國卻沒能把握住技術的發展!

弓箭、弩的歷史

弓箭是人類最早發明的機械之一,它利用竹、木、牛角和獸筋的彈性,將箭矢投射到遠處,以殺傷野獸和敵人。

弩箭與船運,中國卻沒能把握住技術的發展!

但是使用弓箭也要多年嚴格訓練才能百步穿楊,洞穿重甲則需要過人的臂力。中國人在春秋時代開始大規模使用弩。弩利用機械,將拉弦和射擊分解為各自獨立的動作,於是使用者可以腳踏弩臂上弦,以腰力補充臂力的不足,之後精確瞄準。這種武器的廣泛使用,使得秦漢兩朝的農耕民族軍隊可以擊敗長於騎射的匈奴,他們被迫西遷;也使得宋代在缺乏騎兵的劣勢中,與北方的遊牧民族抗衡數百年,發展出輝煌的文明。

弩箭與船運,中國卻沒能把握住技術的發展!

弩傳入歐洲後,被稱為“十字弓”。弩的發明,可以讓一個普通農民稍加練習,就能殺死身經百戰的騎士。技術進步總是讓艱難的技巧變得簡單易學,從而使普通人能力倍增。騎士們第一次遭遇來自平民的致命威脅。騎士階層為了自保,要求教會禁止這種“懦夫的武器”。但是十字弓依然不可阻擋地大規模傳播開,被手持這種武器的無名小卒殺死的甚至包括“獅心王”理查一世。與此同時,英國人則用簡單有效的長弓獲得了對抗騎士的軍事優勢,在歐洲大陸與法國爭霸百年,一直到火器時代到來。

弩箭與船運,中國卻沒能把握住技術的發展!

對於戰爭雙方來說,訓練和生產的成本低廉至關重要,這意味著戰爭的一方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合格兵兵源,並迅速補充物資損失,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弩箭與船運,中國卻沒能把握住技術的發展!

船運的發展

船對歷史的影響,也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在史前時代,獨木舟和木筏就已經幫助人類遷徙到大洋洲。在那之後,船使河流和海洋成為人類運輸的快速通道。一輛八匹馬拉的馬車可以裝載四噸貨物,而八個人駕馭的船可以運二百噸。

弩箭與船運,中國卻沒能把握住技術的發展!

船運給河流和海洋的沿岸帶來了繁榮,人在水運的樞紐處聚集,形成城市,而城市甚至王朝也因此依賴於航運。南方的糧食只能通過河流運到開封,北宋不得不在這個危險的地域定都,最後付出慘重代價;南宋的泉州因為海運貿易而繁榮發達,也恰恰是泉州的失陷,讓蒙古人獲得了可與南方軍隊爭勝的船隊;在元明清三個統一南北的朝代,又是航運使得南方糧食賦稅源源供應北方的都城,保持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弩箭與船運,中國卻沒能把握住技術的發展!

技術背後是體制

與弩和火藥的發明一樣,歷史上造船和航海技術中國曾經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國,但最終在西方的技術大躍進時代走向衰落,在公元2世紀就能造出十丈樓船的民族,到18世紀只能建造被西方人嘲笑的小船。

技術衰落無疑是文明衰落最明顯的表徵。讓中國人一直感到不甘甚至悲憤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在歷史上有著舉世聞名的發明創造,卻最終在15世紀之後輸掉了競爭?寫出《槍炮、細菌和鋼鐵》的美國學者賈雷德・戴蒙德給出了他的見解:“因為中國是如此執著的一箇中央集權,因為歐洲是如此吵鬧不已打來打去的一盤散沙。”

弩箭與船運,中國卻沒能把握住技術的發展!

歐洲的吵鬧紛爭,讓忽略技術創造的國家被淘汰更替;而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的中國,則可以通過一個愚蠢的決定,阻止一切技術的進步,甚至銷燬曾經的財富。

弩箭與船運,中國卻沒能把握住技術的發展!

乾隆十二年,清廷下了一條禁令,禁止福建的工匠建造一種“桅高篷大,利於走風”的新船,因為它速度太快,不利於水師稽查管理。船運維持了中國的大一統,也恰恰是大一統,使得中國的船運和國運走向衰敗,歷史的玩笑常常令人扼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