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軍爲何選擇義烏兵,而放棄紹興兵

自古能以姓氏成軍的部隊,絕大部分都是翹楚,戚家軍就是這樣一支軍隊。

戚家軍的創始人是嘉靖年間著名將領戚繼光,當時由於東南沿海走私橫行,倭患猖獗,戚家軍奉命剿除倭患,可許久沒有打仗的明軍,再不是太祖時代的兵精將猛,這些老兵油子,無不是抱著在軍隊裡混吃等死的心態,遇到軟柿子就捏捏,遇到那些不要命又生猛的倭寇,自然是能跑就跑。

帶著這種兵,戚繼光也沒辦法,他找總督胡宗憲請求,給他招募3000兵,他要親自練,總督找了3000名紹興兵,這些兵訓練後也打了幾場勝仗,但問題也很多,他們內心十分懼怕敵人,離敵人近了就退走,如果敵人退走了,他們就追,敵人回頭抵抗,他們又退回來,總之就是不能進行硬碰硬的短兵相接的戰鬥,而且有時還妄殺平民或者隊友的首級來虛報戰功。

戚繼光對這些紹興兵失去了信賴,決心自己挑選。

義烏南鄉倍磊村有一"寶山",歷來傳說有銀礦,引無數奸商、地主眼紅,這便是八寶山。嘉靖三十七年,永康鹽商施文六路過倍磊,聽說八保山一帶的山坡有銀礦,頓起貪薏,召集同鄉人方希六等九十餘人,並哄騙景寧、龍泉等地兩千多人,進行挖掘。義烏縣陳氏族領陳大成得知此事,立即帶了親信、子弟、農民三千多人,用鋤頭、柴刀、棍等農具兵器打死一千多人.義烏人那勇敢不怕死,而且一呼百應的優點,正是明軍所需要的.於是水到渠成,戚繼光來到義烏縣城,重新招募士兵,儘管戚繼光選兵的標準很高,但仍挑選了4000餘親兵,形成"戚家軍"。

戚繼光選兵的原則也很有意思,他並沒有以參選者身體素質為第一條件,而是以對方的人品。估計是受到紹興兵的心裡創傷。

他招兵是有標準的:凡是那些臉皮白淨、行動伶俐、看見官府的人也毫不顧忌的人,都不要。因為這些人都是油滑之徒,關鍵時刻靠不住,會開溜,而且還會拉著其他人一起溜。萬一被上司抓住,他們又有足夠的口才嫁禍於他人。所謂一粒老鼠屎,攪壞一鍋湯。這種人在軍隊中,不但不能作戰,反而會起到瓦解軍心的作用。

他要的是那些黑大粗壯、皮肉堅實的鄉野老實之人。這樣的人才好指揮,能打仗。

在戚繼光的精心操練下,這隻軍隊紀律嚴明,作戰英勇,戰鬥力極強,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這在日久承平的萬曆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

戚家軍百戰不敗的原因在於戚繼光的治軍思想極為先進,以東亞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部隊,後膛的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大口徑的加農炮發熕,還有鳥銃、倭刀、鐵甲,戚家軍的裝備絕對是東亞第一、世界前列。

戚家軍的紀律嚴明也是聞名天下,但凡出征時有擾民行為的一律斬首示眾,作戰驍勇、善待百姓,所以戚家軍無論在哪裡作戰都能夠獲得當地百姓的支持,苗瑤等少數民族都為之誓死效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