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報掀起裁員潮,且行且珍惜

華商報掀起裁員潮,且行且珍惜

從昨天開始,微信朋友圈以及微博上,瘋傳一張關於“華商報”裁員的圖片,後續也看到了相關報道。

今天,有幾個媒體界的朋友問我對此事怎麼看。於是激發了我寫這篇短文的情愫。

華商報作為西北紙媒之王,在中國紙媒的市場上有著絕對的權威優勢,在西北的媒體界佔有一家獨大的地位很多年。

對於《華商報》的地位,《南方週末》在其“2004致敬中國傳媒”中是這樣表述的:“在西部,一份叫《華商報》的報紙,正靜悄悄地以資本和人才為紐帶繪製擴張的藍圖。”

從這一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出華商報作為西北紙媒之王的權威性。

近日,一方面開始裁員消息,一方面是新辦公大樓的消息,都充斥著華商傳媒。

實際上,華商報裁員,很正常,不裁員,也正常,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選擇,作為一個評論者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為裁員說一些太大的詞彙。

原因很簡單:企業要減少開支成本。

華商報這次走到輿論的前沿在中國所有媒體中絕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以前報道過很多,以後肯定也會有。

近年來,受到互聯網和新媒體的打擊,各大傳統媒體開始轉型,當然開個微信號、做個今日頭條,擁抱互聯網那不是轉型,只能叫做迎合趨勢。

我去年在一次媒體人的論壇會中,就說過這麼一句話:傳統媒體的轉型一定是從裁員開始的。

當時很多同行的朋友們都對我的這個觀點投來了鄙視的目光,但我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當然時過不久,國內的大型某媒體就掀起了裁員潮,於是一系列的媒體單位的裁員潮便來了。

今天,華商報裁員,我認為太正常不過了。

因為對於媒體單位來講,傳統媒體的盈利能力在下降,新媒體的盈利模式任然有待考量,甚至盈利還不具備支撐起“生存”的能力,這時候,僅靠原有的機制和贏利點要維持和往年一樣的開支,顯然是不可能的,唯一的選擇只能是裁員。

而我要說的時,理性看待此事,華商傳媒那麼大的企業,能裁掉你,也說明你一定存在某方面的問題。

其餘不再多說,只祝願沒有被裁掉的人員再奮鬥,說明對華商報來說你還有價值;而已經被裁掉的員工,希望別抱怨你的企業,培養了你這麼多年,而且從華商報走出來的媒體人,身上都有一種默默的能量,俗話說,你已經在華商報鍍了一層金了。我們姑且不論華商報內部的機制問題,就從外界來說,這是一個具有權威性的媒體,所以好好定位你的下一步計劃,另闢奇行。

最後,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