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留声」你还没意识到吧?你正将两个孩子养成两个独生子女

「雁过留声」你还没意识到吧?你正将两个孩子养成两个独生子女

专栏介绍:

[雁过留声]是我给家长朋友分享文章的专栏。有时分享别人的文章,有时也发自己写的文章。此专栏于周三发布,期盼家长朋友留言,以示支持和鼓励!想看什么内容的文章也请告诉我们。

小喇叭:听音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雁过留声]已上线“喜马拉雅”,敬请关注。

「雁过留声」你还没意识到吧?你正将两个孩子养成两个独生子女

这段时间,家有二孩的教育咨询越来越多,虽然各有各的表现,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特别是存在一些教育误区,今天的[雁过留声]就跟大家聊聊二孩教育吧。

随着《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公布,家里有老二的家庭越来越多,随着老二的出生、长大,老大的教育问题也随之多起来。就我们公号接触的咨询案例来看,老大给家长带来的烦恼主要表现为以下这些地方:

1、老大故意做一些不被允许的行为,引起家长的注意。

2、老大因为表现不好,导致被家长甚至是老师的批评与日增多,从而丧失自信心。

3、老大因为不适应“被照顾”到“顾及弟弟/妹妹”的角色转换,产生“被忽视、被冷落”的情感体验,心境受影响,由积极变消极。

4、多种复杂情感的支配下,老大对弟弟/妹妹产生攻击行为,并将这些攻击行为延伸至同伴交往过程中,从而影响同伴关系。

从1到4,老大的表现是逐步升级的,其根源就是1,想引起家长的注意。因此,我们也可以将老大的“恼人”行为看成是“引起家长注意”而产生的连锁反映,这种连锁反映带来的后果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老大的心理成长。而且,老大的年龄已近学龄,有的已经入学,将会对他(她)的学习动力、同学关系产生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

不少家长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找到我们时,已是手足无措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

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找问题的根源:

1、老大的心理根源(这个已找到,即“博得家长的注意”)

2、家长的疏忽起于哪里?

3、家长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初衷是什么?

4、家长被哪些潜意识障碍着?

我们一个一个地分析着看看吧。

家长的疏忽起于哪里

当老大用不被允许的行为引起家长注意时,家长会如何做?

打个比方,老二出生后,妈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老二身上,自己得到的关爱减少了好多,要“怎样才能引起妈妈的注意呢?”这些就是老大心里在盘算的事情。

“不痛不痒的事情,妈妈还是会不搭理我,所以,我一定得做出一件让妈妈不得不搭理我的事情来。”大班至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在思维上已完全具备这样的思考能力了,可能他不会像我写的这样表达,但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个不得不让妈妈“搭理”的事情,很可能是诸如“在老二好不容易睡着时,故意弄出很大动静”之类。

一般来说,妈妈是很容易“上套”的。做母亲的都知道,小婴儿有多难哄睡着,为了避免第二次哄睡,妈妈就不得不过来安抚老大。当老大用这种办法满足了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后,他会继续、并且用更恶劣的行为去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一个越来越让人“烦心”的老大就这么被妈妈“助长”起来了。

其实,很多“过来人”妈妈现在都在后悔,与其让老大变成现在这样,还不如当时好好对待老大的问题,哪怕把小婴儿吵醒再哄睡一次。

怎么对待呢?

第一步,要让老大知道,自己在家庭里的角色。这个就正好说到“家长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初衷是什么?”这一问题。

家长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初衷

第一种:

独生子女的时代,大家都太明白独生子女的弊端了,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太自私、不会换位思考”,当然还有“太孤单”,特别是有的家长会想到自己慢慢变老了、百年之后,这个世上就只有这么一个孩子,遇事连个商量的兄弟姐妹也没有……想想就觉得很苍凉。

第二种:

还有的家长是对自己的家庭教育不满意,想“吸收教养老大的经验教训”后再养一个孩子,把老二教养得更优秀。不得不说,抱有这种想法的家长真不在少数。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

如果你想改善独生子女身上的毛病,在老二出生时,就不得不重新定位两个孩子的家庭角色。

  • 老二出生前,老大是家里最小的,尚未长大,需要照顾,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启发。

  • 老二出生后,老二是家里最小的,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料;而老大比老二年长,身心发育都较老二成熟,在妈妈无法分配精力去照顾两个孩子时,老大理应成为妈妈的小帮手。

因此,老大的第一个家庭角色是——小帮手

  • 总有一天,孩子们会长大,而父母会越来越苍老,这是每个家庭的发展方向。家庭的责任和重担总有一天会挑在孩子的身上,作为老大,理应成为最主要的家庭责任担当人。

因此,老大的第二个家庭角色是——未来的家庭责任担当人

  • 作为老大,早于老二出生,无论是学知识、明事理、遵守行为规范、自我服务能力都早于老二学会,这就要求老大时时处处都尽量学好、做好,给老二做榜样。当然,如果老二做得不对的地方,家长应该鼓励老大像“小老师”一样指导老二。

因此,老大的第三个家庭角色是——小老师

所以,我建议正在为“烦心的老大”一烦莫展的家长朋友,不妨试一试:找一个专门的时间,跟老大好好聊聊他的家庭角色。如果你给了他(她)这样的家庭角色:

  • 他(她)将不再觉得被忽视

  • 他(她)也不可能再和老二斤斤计较

  • 这些角色所赋予他(她)的,除了家庭地位和荣誉,还有责任,这些责任会促使他约束自己

可能有的家长朋友还有一个担心:这么做的话,会不会对老二的成长不利呢?中国文化提倡的“长幼有序”,的确在客观上限制了老二的发展。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带普遍的现象就是,在多子的家庭里,老二往往是最让父母操心的。

我觉得,是有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

因为老二比老大相比有一些先天的优势

1、在一对更为成熟的父母,会享受到有经验的家庭教育(这点正是家长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第二种初衷)

2、有一个稍大点的同伴,给自己做榜样,指导自己的成长

3、因有哥哥/姐姐的关照,老二的安全感更强

4、没有家庭责任的包袱(任何事情都其两面性,家庭责任你可以看成动力,当你背负不起时,它就是包袱),老二的天性会更自由

鉴于以上四点,父母可通过发展老二的天性和优势,让老二在其兴趣领域卓有成就。

接下来看家长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第二种初衷——把老二养得更优秀。

不得不说,如果你抱着这种初衷,真的对老大很不公平,相当于预设了老二比老大好。据我这边了解,还真有不少的家长会比较偏爱老二。我们都知道,人是有心理暗示的,如果你已做好这种预设,你会看老二什么都顺眼、看老大什么都不顺眼。这种区别性的眼光和态度,会让老大变得越来越让你“烦心”

家长被哪些潜意识障碍着

上面谈到“把老二养得更优秀”就是家长的第一个障碍老大心理成长的潜意识。

第二个是,想对两个孩子面面俱到的“超人妈妈”心态

我们经常会感叹:过去一个家庭里有那么多孩子,好象也没现在两个孩子这么累人。其实,我们并未意识到,这其中的本质区别是:

  • 过去家庭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儿童群体里,有长幼、有秩序、有分工、有责任、有规矩,当现成规范无法解决时,还有亲情在平衡和维系。

  • 现在有的家庭生活着两个独生子女,父母努力地做到:给两个孩子同样的关爱、关注、付出和培养,而这两个孩子间没有交集、没有秩序,更不可能有各自的角色分工。在这种情况,你多养一个孩子,就一定是翻倍的付出。如果力不能及,就不得不面对“老大问题”。

第三个是,“独生子女”教养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延续

想“把老二养得更优秀”的家长们错误地认为,养第一个孩子的经验是可以完全复用的。殊不知,二孩家庭与独生子女家庭有显著不同。家庭性质不同,教养方式也得作出相应的改变。如何改变?请看上文《家长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初衷》中有关“老大家庭角色”的相关建议。

第四个是,没有意识到两个孩子的冲突情境,正是孩子们成长的良机

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立刻出面,化解纠纷。如果我们能够忍住,先静观其变,给予孩子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你可能就会发现令人惊讶的局面出现,你最初设想的——让老二的出生改变老大身上独生子女的毛病,这一愿望就这么实现了。

我曾听一位小学老师介绍她家的老大解决老二撕自己作业的事情。她一直还不太明白,为什么每次老二来到老大的房间时,老大总是和他玩追跑游戏,等老二跑出房间后就赶紧把门关上,当时,她还在心里想“老大做作业不专心,老二一进门就跟他玩”。听我给她讲起,有一个姐姐为弟弟撕作业的事情发愁时,她才恍然大悟。

请相信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正是在“有问题”出现时,才有机会得以发展和提高的。

50个家庭的育儿难题

方方面面启发你

本号创建人刘鸿雁的家庭教育专著《管束与放手之间——来自50个中国家庭的育儿难题》从其2000多咨询案例中精选而出。

本书从“管束与放手的拿捏”这一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入手,就“物权意识的建立”、“读懂孩子的天性”、“赏识教育与行为规范”和“高质量的陪伴”四个方面解读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育儿难题。

「雁过留声」你还没意识到吧?你正将两个孩子养成两个独生子女

天猫、京东、当当网可购

咨询、点播课程,提供亲子照

长按下方二维码【lhyxinli】

儿童心理成长的微信号:ertong_xinli,是儿童心理资讯和服务平台,欢迎关注。

问题快速查找:A叛逆,B爱发脾气,C固执,D嫉妒,E敏感,F急脾气,G磨蹭, H爱告状,I哭闹&耍赖,J立规矩,K胆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别人东西,O教育方法,P做个好爸爸,Q入园焦虑,R不合群,S兴趣培养,T注意力,U性心理请关注本号后回复对应字母,如“叛逆”回复“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