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過留聲」你還沒意識到吧?你正將兩個孩子養成兩個獨生子女

「雁过留声」你还没意识到吧?你正将两个孩子养成两个独生子女

專欄介紹:

[雁過留聲]是我給家長朋友分享文章的專欄。有時分享別人的文章,有時也發自己寫的文章。此專欄於週三發佈,期盼家長朋友留言,以示支持和鼓勵!想看什麼內容的文章也請告訴我們。

小喇叭:聽音頻,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雁過留聲]已上線“喜馬拉雅”,敬請關注。

「雁过留声」你还没意识到吧?你正将两个孩子养成两个独生子女

這段時間,家有二孩的教育諮詢越來越多,雖然各有各的表現,但也有一些共同之處,特別是存在一些教育誤區,今天的[雁過留聲]就跟大家聊聊二孩教育吧。

隨著《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的公佈,家裡有老二的家庭越來越多,隨著老二的出生、長大,老大的教育問題也隨之多起來。就我們公號接觸的諮詢案例來看,老大給家長帶來的煩惱主要表現為以下這些地方:

1、老大故意做一些不被允許的行為,引起家長的注意。

2、老大因為表現不好,導致被家長甚至是老師的批評與日增多,從而喪失自信心。

3、老大因為不適應“被照顧”到“顧及弟弟/妹妹”的角色轉換,產生“被忽視、被冷落”的情感體驗,心境受影響,由積極變消極。

4、多種複雜情感的支配下,老大對弟弟/妹妹產生攻擊行為,並將這些攻擊行為延伸至同伴交往過程中,從而影響同伴關係。

從1到4,老大的表現是逐步升級的,其根源就是1,想引起家長的注意。因此,我們也可以將老大的“惱人”行為看成是“引起家長注意”而產生的連鎖反映,這種連鎖反映帶來的後果已經嚴重地影響了老大的心理成長。而且,老大的年齡已近學齡,有的已經入學,將會對他(她)的學習動力、同學關係產生極其不利的負面影響。

不少家長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找到我們時,已是手足無措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怎麼辦呢?

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找問題的根源:

1、老大的心理根源(這個已找到,即“博得家長的注意”)

2、家長的疏忽起於哪裡?

3、家長生育第二個孩子的初衷是什麼?

4、家長被哪些潛意識障礙著?

我們一個一個地分析著看看吧。

家長的疏忽起於哪裡

當老大用不被允許的行為引起家長注意時,家長會如何做?

打個比方,老二出生後,媽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老二身上,自己得到的關愛減少了好多,要“怎樣才能引起媽媽的注意呢?”這些就是老大心裡在盤算的事情。

“不痛不癢的事情,媽媽還是會不搭理我,所以,我一定得做出一件讓媽媽不得不搭理我的事情來。”大班至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在思維上已完全具備這樣的思考能力了,可能他不會像我寫的這樣表達,但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意思。

這個不得不讓媽媽“搭理”的事情,很可能是諸如“在老二好不容易睡著時,故意弄出很大動靜”之類。

一般來說,媽媽是很容易“上套”的。做母親的都知道,小嬰兒有多難哄睡著,為了避免第二次哄睡,媽媽就不得不過來安撫老大。當老大用這種辦法滿足了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後,他會繼續、並且用更惡劣的行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那麼,一個越來越讓人“煩心”的老大就這麼被媽媽“助長”起來了。

其實,很多“過來人”媽媽現在都在後悔,與其讓老大變成現在這樣,還不如當時好好對待老大的問題,哪怕把小嬰兒吵醒再哄睡一次。

怎麼對待呢?

第一步,要讓老大知道,自己在家庭裡的角色。這個就正好說到“家長生育第二個孩子的初衷是什麼?”這一問題。

家長生育第二個孩子的初衷

第一種:

獨生子女的時代,大家都太明白獨生子女的弊端了,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太自私、不會換位思考”,當然還有“太孤單”,特別是有的家長會想到自己慢慢變老了、百年之後,這個世上就只有這麼一個孩子,遇事連個商量的兄弟姐妹也沒有……想想就覺得很蒼涼。

第二種:

還有的家長是對自己的家庭教育不滿意,想“吸收教養老大的經驗教訓”後再養一個孩子,把老二教養得更優秀。不得不說,抱有這種想法的家長真不在少數。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

如果你想改善獨生子女身上的毛病,在老二出生時,就不得不重新定位兩個孩子的家庭角色。

  • 老二出生前,老大是家裡最小的,尚未長大,需要照顧,需要家長的指導和啟發。

  • 老二出生後,老二是家裡最小的,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料;而老大比老二年長,身心發育都較老二成熟,在媽媽無法分配精力去照顧兩個孩子時,老大理應成為媽媽的小幫手。

因此,老大的第一個家庭角色是——小幫手

  • 總有一天,孩子們會長大,而父母會越來越蒼老,這是每個家庭的發展方向。家庭的責任和重擔總有一天會挑在孩子的身上,作為老大,理應成為最主要的家庭責任擔當人。

因此,老大的第二個家庭角色是——未來的家庭責任擔當人

  • 作為老大,早於老二出生,無論是學知識、明事理、遵守行為規範、自我服務能力都早於老二學會,這就要求老大時時處處都儘量學好、做好,給老二做榜樣。當然,如果老二做得不對的地方,家長應該鼓勵老大像“小老師”一樣指導老二。

因此,老大的第三個家庭角色是——小老師

所以,我建議正在為“煩心的老大”一煩莫展的家長朋友,不妨試一試:找一個專門的時間,跟老大好好聊聊他的家庭角色。如果你給了他(她)這樣的家庭角色:

  • 他(她)將不再覺得被忽視

  • 他(她)也不可能再和老二斤斤計較

  • 這些角色所賦予他(她)的,除了家庭地位和榮譽,還有責任,這些責任會促使他約束自己

可能有的家長朋友還有一個擔心:這麼做的話,會不會對老二的成長不利呢?中國文化提倡的“長幼有序”,的確在客觀上限制了老二的發展。我們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帶普遍的現象就是,在多子的家庭裡,老二往往是最讓父母操心的。

我覺得,是有辦法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的。

因為老二比老大相比有一些先天的優勢

1、在一對更為成熟的父母,會享受到有經驗的家庭教育(這點正是家長生育第二個孩子的第二種初衷)

2、有一個稍大點的同伴,給自己做榜樣,指導自己的成長

3、因有哥哥/姐姐的關照,老二的安全感更強

4、沒有家庭責任的包袱(任何事情都其兩面性,家庭責任你可以看成動力,當你揹負不起時,它就是包袱),老二的天性會更自由

鑑於以上四點,父母可通過發展老二的天性和優勢,讓老二在其興趣領域卓有成就。

接下來看家長生育第二個孩子的第二種初衷——把老二養得更優秀。

不得不說,如果你抱著這種初衷,真的對老大很不公平,相當於預設了老二比老大好。據我這邊瞭解,還真有不少的家長會比較偏愛老二。我們都知道,人是有心理暗示的,如果你已做好這種預設,你會看老二什麼都順眼、看老大什麼都不順眼。這種區別性的眼光和態度,會讓老大變得越來越讓你“煩心”

家長被哪些潛意識障礙著

上面談到“把老二養得更優秀”就是家長的第一個障礙老大心理成長的潛意識。

第二個是,想對兩個孩子面面俱到的“超人媽媽”心態

我們經常會感嘆:過去一個家庭裡有那麼多孩子,好象也沒現在兩個孩子這麼累人。其實,我們並未意識到,這其中的本質區別是:

  • 過去家庭的孩子生活在一個有血緣關係的兒童群體裡,有長幼、有秩序、有分工、有責任、有規矩,當現成規範無法解決時,還有親情在平衡和維繫。

  • 現在有的家庭生活著兩個獨生子女,父母努力地做到:給兩個孩子同樣的關愛、關注、付出和培養,而這兩個孩子間沒有交集、沒有秩序,更不可能有各自的角色分工。在這種情況,你多養一個孩子,就一定是翻倍的付出。如果力不能及,就不得不面對“老大問題”。

第三個是,“獨生子女”教養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延續

想“把老二養得更優秀”的家長們錯誤地認為,養第一個孩子的經驗是可以完全複用的。殊不知,二孩家庭與獨生子女家庭有顯著不同。家庭性質不同,教養方式也得作出相應的改變。如何改變?請看上文《家長生育第二個孩子的初衷》中有關“老大家庭角色”的相關建議。

第四個是,沒有意識到兩個孩子的衝突情境,正是孩子們成長的良機

當兩個孩子發生衝突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立刻出面,化解糾紛。如果我們能夠忍住,先靜觀其變,給予孩子們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你可能就會發現令人驚訝的局面出現,你最初設想的——讓老二的出生改變老大身上獨生子女的毛病,這一願望就這麼實現了。

我曾聽一位小學老師介紹她家的老大解決老二撕自己作業的事情。她一直還不太明白,為什麼每次老二來到老大的房間時,老大總是和他玩追跑遊戲,等老二跑出房間後就趕緊把門關上,當時,她還在心裡想“老大做作業不專心,老二一進門就跟他玩”。聽我給她講起,有一個姐姐為弟弟撕作業的事情發愁時,她才恍然大悟。

請相信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個能力正是在“有問題”出現時,才有機會得以發展和提高的。

50個家庭的育兒難題

方方面面啟發你

本號創建人劉鴻雁的家庭教育專著《管束與放手之間——來自50個中國家庭的育兒難題》從其2000多諮詢案例中精選而出。

本書從“管束與放手的拿捏”這一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入手,就“物權意識的建立”、“讀懂孩子的天性”、“賞識教育與行為規範”和“高質量的陪伴”四個方面解讀家長們普遍關心的育兒難題。

「雁过留声」你还没意识到吧?你正将两个孩子养成两个独生子女

天貓、京東、噹噹網可購

諮詢、點播課程,提供親子照

長按下方二維碼【lhyxinli】

兒童心理成長的微信號:ertong_xinli,是兒童心理資訊和服務平臺,歡迎關注。

問題快速查找:A叛逆,B愛發脾氣,C固執,D嫉妒,E敏感,F急脾氣,G磨蹭, H愛告狀,I哭鬧&耍賴,J立規矩,K膽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別人東西,O教育方法,P做個好爸爸,Q入園焦慮,R不合群,S興趣培養,T注意力,U性心理請關注本號後回覆對應字母,如“叛逆”回覆“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