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農墾龍鎮農場,開發歷史最早的一塊東北聖地

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政府為了彌補財政開支不足,在一向禁止開發的“東北聖地”移民開荒。民國初年,龍鎮四周數十里之內,大部分土地已墾為耕地,居民達數千戶。1912年10月,黑龍江省公署在龍門設招墾局(現龍門農場住地,又稱老龍門),招墾放荒。

1952年,黑龍江省公安廳建立黑龍江省龍鎮勞改支隊,1956年至1958年12月隸屬於北安地區勞改工作分局,政權工作歸黑龍江省北安縣人民政府領導。1963年9月,恢復德都縣治以後改歸德都縣(現在為五大連池市)所轄。

1958年12月1日黑龍江省公安廳指示:龍鎮農場、引龍河農場、二道河農場、襄河農場、龍鎮公社合併,場名稱為龍鎮勞動改造管教支隊。1962年,由於四場合並後的龍鎮農場,因面積大,管理困難,黑龍江省公安廳決定:引龍河農場、襄河農場撤出,二道河農場仍歸龍鎮農場,農場分開後龍鎮支隊下屬8個大隊。每個大隊或中隊都建有四面圍牆、帶鐵絲網的監獄,監舍大都有南北通炕,每鋪大炕可睡下30餘人。監舍少則三四排、多則五六排,足可關押二三百多名犯人。平時出工由武警持槍看押並設有警戒線,返回監獄圍牆四周也有武警荷槍把守。除武警、犯人外,有管教幹部、其他職工及其家屬,也有刑滿釋放就業人員(簡稱農工)。還有機耕隊、大車班(含牛馬號)、大食堂、菜園等。

直到1968年秋第一批雞西知青進場,到冬天又有齊市、哈市、上海等地大批知青陸續進場,龍鎮農場變勞改農場為知青農場,各分場之前及當時的大體情況如下:

龍鎮農場原畜牧場,位於場部南3 公里處,創建於1956年,時為畜牧場,現為龍鎮農場第一生產隊,東南靠瀋陽軍區81696 部隊和81699部隊,西南與龍鎮政府龍鎮大隊5 隊接壤。1964年我上初中正置長身體時,畜牧場賣的牛奶只有兩毛多錢一斤,我會在傍晚去那兒買回兩斤牛奶,第二天早上和家父一起喝。後來,家裡為減少來回奔波,專門養了頭奶羊解決了喝奶的問題。

龍鎮農場良種站,位於場部東3.5 公里處,始建於1965年,按專業名稱為良種站,農場氣象站就設在這裡,良種站南靠原黑北公路和地方鐵路,西鄰龍鎮鐵路中轉貨場,北與龍鎮發展大隊相望。由於我們家是湖南人,特別喜歡吃辣椒,每當秋天我都會騎著自行車到良種站去摘採辣椒,一買就是大半麻袋,回來或曬乾辣椒串或剁碎作辣椒鹹菜等,一直吃到來年秋天。

龍鎮農場東田家,位於場部東8.5 公里處,創建於1955年,其地名東田家始於1927年,因此地有一姓田的在此開荒種地,該地又位於龍鎮東部,故稱東田家,北邊靠原黑北公路,西與原5分場相連,東南與 2 號水庫和本場林場相望。在我的印象中,只有東田家監獄特殊,犯人不能走出監獄圍牆,一切勞動或活動都在圍牆內進行。原來那裡關押的是原國民黨師團級重犯,在那個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的1962年,顯然是在嚴加看管。

聚盛棧地名始於1927年,日本侵華時期,這裡有個火車站,並設有車旅店、集市,比較繁華,故稱為聚盛棧,北靠北大崗,東鄰東龍鎮,西南與東田家相望。那是個我難忘的地方,剛升初中時就在那裡參加過達13天的撿土豆勞動,剛參加工作又到那兒為家裡打過柴火,我把從聚盛棧到東龍鎮路兩邊的毛草和柳條砍個精光,勉強湊夠裝滿了一輛牛車。

龍鎮農場東龍鎮,位於場部東11公里處,創建於1955年,地名東龍鎮始於1927年此處有一自然屯,地理位置在龍鎮東部,故稱東龍鎮,西靠聚盛棧,東北與襄河農場接壤。記得那年榛子成熟時,我在東龍鎮往東向去的山坡上採摘,早上最先趟去露水、下午腳踏晚霞,身背一麻袋帶外殼的榛子,那種喜悅勁就甭提了……。

龍鎮農場北大崗,位於場部東北12.5公里處,創建於1955年,地名北大崗因海拔330 米,地勢較高,又在龍鎮東北方,故稱北大崗,南面靠著聚盛棧,西與龍鎮政府發展大隊相連,北與瀋陽軍區81277 部隊農場接壤。我曾在北大崗那片山林採摘過蘑菇,在那個溝裡割過江蔥,在那些水泡子中撈過魚,也在知青連隊蹲過點、督促過收割小麥。

龍鎮農場原1分場,位於場部東南16公里處,始建於1955年,原為二道河農場1 分場,1959年併入龍鎮農場,南與德都縣396林場接壤,西與訥謨爾河為鄰。我記得從1分場到396開荒點的路上,有一位齊齊哈爾的下鄉知青乘夜色穿越那片空地時,遇到了野狼,他嚇得爬上了樹,那隻狼硬生生蹲在樹下,兩眼死死地盯著他,直到天大亮了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他躲過了這一劫、卻凍壞了耳朵和手腳。

龍鎮農場原2 分場,位於場部東南19公里處,創建於1955年,原為二道河農場2 分場,1959年併入龍鎮農場,北靠本場林場,東與老三站接壤。有一年春天,我從場部徒步走到2 分場給家裡抓豬仔,又揹著裝有20多斤的豬仔麻袋徒步而回,那次行程可謂吃盡了苦頭。

為二道河農場第三作業站,地名老三站,1959年併入龍鎮農場,東靠原二道河農場場部,南與德都縣396林場接境,西與原二道河農場2 分場為鄰。

龍鎮農場原3分場,位於場部東南27.5公里處,創建於1955年,原為二道河農場場部,1959年併入龍鎮農場,東南靠德都396林場,東與瀋陽軍區81378部隊農場相連,西與老三站為鄰。

龍鎮農場原5分場,位於場部東南4 公里處,創建於1955年,北靠糧油加工廠、南有磚廠,西鄰瀋陽軍區81699 部隊,西北與場部相望。大煙囪是那裡最顯著的特徵,因為那裡有個加工廠,供應場部周邊職工家屬的成品麵粉、小米、苞米碴子和豆油等,該廠酒坊車間生產的二鍋頭、老白乾遠近聞名。這個加工廠後來搬到場部火車站前基建隊所屬的老苗圃那塊風水寶地去了。除了加工廠的大煙囪外,靠南方向又聳立起了磚廠的大煙囪,生產優質紅磚,毫不客氣地說,當時場部建修配廠、修家屬房、蓋招待所、建中學校舍、修新醫院和供銷社等,紅磚都是從該磚廠拉出的,貢獻可真大。

龍鎮農場原6分場,位於場部西7 公里處,創建於1955年,其地名蔡家崗始於1936年,據建村人姓氏和地理形態稱屯名,故稱為蔡家崗,南靠沾河林業局,西與原7 分場(丁家窪子)接壤,東與龍鎮政府的增產大隊、龍鎮大隊相連。

龍鎮農場原7 分場(丁家窪子),位於場部西13公里處,始建於1964年,西靠訥謨爾河,西北靠引龍河,東與蔡家崗接壤。

黑龍江省農墾龍鎮農場,開發歷史最早的一塊東北聖地
黑龍江省農墾龍鎮農場,開發歷史最早的一塊東北聖地
黑龍江省農墾龍鎮農場,開發歷史最早的一塊東北聖地
黑龍江省農墾龍鎮農場,開發歷史最早的一塊東北聖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