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为人处事用了这10句话,必然能成就一番功业

子曰:为人处事用了这10句话,必然能成就一番功业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都会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在的诚信。

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义。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

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 — 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

在与人相处中,就表现为对优于己、强于己者不服气;对有缺点错误者鄙视、嫌弃;严于责人而宽于责己;拿正确的道理当作手电筒,只照别人,却不照自己。

这样,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路(择其善者而从之),也难免造成人际间的不和谐,以至发生冲突。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温故而知新”有四解。

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第四,是指通过回味历史,而可以预见,以及解决未来的问题。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人生在世,做错事是常有的,“不迁怒,不贰过”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没有将领,但普通人不能没有志向。

这里的“志”是“志向”。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面对诸多挑战,没有一点“志气”充盈胸中,是万不能支撑过去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改革攻坚时期,面对质疑、退缩、观望等消极情绪,领导干部胸中要有一点“志气”,排除万难,勇往直前,否则如何担当得起历史的重责?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

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

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

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人连自己的事情也做不好,喜欢去插手别的事情,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提倡“在其位,谋其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人要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是此意也。

做人到走投无路时,才看出气节所在。平日的高谈阔论不足观之。

做事遇到困难,才是有突破之时,过了这个坎,你就事业有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