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在主流手機廠商們紛紛取消3.5mm傳統耳機接孔的當下,作為正統“候補”的專用接口(Lightning/Type-C)耳機在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並末因此變得火熱。而作為替代解決方案的無線耳機和藍牙耳放市場反倒日益喧鬧起來。不過從筆者個人使用體驗上講,與其重新購入價格不菲的藍牙或專用接口耳機,不如考慮如何讓手中的老耳機們重新“上崗”。於是乎,作為延續“生命”,繼續發光發熱的藍牙線和便攜耳放便映入眼簾。作為音頻圈內的配件大廠,飛傲便適時推出了新一波夏季新品——μBTR。筆者也是第一時間購入,接下來就結合與此前入手的BTR1來分享下個人感受吧: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包裝上,新出的μBTR要比早出了大半年的“前輩”BTR1要更大,扁平的長盒全身雪白,與後者的“黑白配”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雖然盒身更為扁長,但“開苞”後便會發現小“μ”的盒內空間相較BTR1的緊湊式羅列要更空些。而機身收納方式也由後者的黑色海綿鑲嵌變成了雙面膠+橡皮繩粘連束縛。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底部除了型號不同外,可以看到右下角的標誌中,作為藍牙便攜耳放的二者同樣支持高通的apt-X編解碼,此外它們還均擁有可以獨立調節音量的實體按鍵,不過作為新品的μBTR還具備NFC一觸即連功能,與支持NFC的手機/播放器搭配使用更為方便。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翻至盒身底部,小“μ”頂部留白,而BTR1後面則有“背夾”使用圖示,可以夾在挎包或後褲袋上。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附贈配件的豐富度上,除了必要紙質品外(樂無限快入指南等,MS新出的μBTR多了張藍牙使用提示卡),均附有一根充電線,不過BTR1多了條手繩(如果是皮質的無疑更有質感)。出於成本與定位,BTR1要更為高端些,而μBTR則主打入門級用戶。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上張兩款機型的對比圖:BTR1給筆者的第一觀感像是縮小版的打火機。金屬材質加持使機身富有質感,也頗為份量,而正面佔據大半的豎條紋也添了份沉穩。相比之下,新發布的μBTR則更為迷你,塑質的機身採用了鋼琴烤漆工藝,特別是機身正面的透明樹脂,更顯美觀剔透的同時,也少了些廉價氣息。重量方面,後者恰好是前者的一半多點(BTR1為20.5克,μ為13克)。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μBTR的機身採用了高亮拋光工藝,手感細膩滑潤。比之BTR1更為輕巧。到底有多小呢?大概相當於小手指這麼長(約5.5cm)。除了NFC外,在機身正面還“隱藏”了一顆紅藍雙色指示燈,因為做有柔光處理,所以燈效柔和並不刺眼。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耳機與充電口分列於機身頂、底部,μBTR採用了時下流行的Type-C接口,目前很多主流手機均採用此接口,其好處在於正反盲插,出門也不用多帶根線了(可與手機線通用)。機身內置了一塊120mAh的電池,可連續聽歌9小時左右,足以滿足一至兩天的使用需求。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機身側面的一體式音量鍵和電源鍵(同時也充當著播放/暫停,雙擊可激活手機上的語音助手,如Siri),一旁為MIC。機身音量與手機/播放器音量是分開的,可獨立調節分別控制。為了便於日常攜帶,在機身背部裝配有彈力背夾,當然通過其上的小孔也可穿上手繩佩戴。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該耳機是具備多點配對功能,支持一拖二,即同時連接手機、平板等多部設備,平板用於玩遊戲看大片,同時也不影響手機來電接聽,切換起來也非常方便。支持一鍵回連,藍牙斷開後,只需短按主按鍵,即可進行回連操作。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雖然在售價上僅為一百出頭,但μBTR在整體配置上卻努力做到同價位中的最好,其採用了高通CSR8645芯片(雙聲道,雙mic,雙wire,且帶有APT-X,要知道很多競品都還在用著8635),藍牙版本為4.1,支持SBC,AAC編解碼(有效接收距離為10米)。此外,其還內置了一顆TPA6132A2高性能耳放芯片,以發揮更好的效果。下圖為與飛傲自家F9PRO的搭配,迷你的機身正好可以放置於耳機收納盒中。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雖然μBTR的定價只有138元,但聲音素質還是相當不錯的,與手中的BTR1並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其聲音細膩自然,人聲清澈爽淨,舒適耐聽。關鍵是這貨足夠輕、小,小到可以隨手揣在褲兜口袋,輕若無物。插耳機、音響直接可以變無線。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來看下我們的另一個“主角兒”BTR1,鋁合金材質的黑色機身更為結實耐用,正面類“羅馬柱”樣式的條紋風格也頗具時尚美感。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小巧精緻,如U盤大小:BTR1單獨把電源鍵放在了機身正中位置(雙擊可以開啟音效EQ,不過因為是芯片自帶的,所以無法調整),底部則是經典的紅藍雙色燈,在低電量時會紅燈常亮,開啟音效時則綠燈常亮。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外觀與材質二者走的是不同的風格,不過因為價位的不同,硬件配置也有所區別,BTR1內置了一顆AK4376A作DAC解碼芯片,其解碼能力高達384kHz/32bit,相比一般多為集成方案,在解碼能力、輸出功率和信噪比等方面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能夠確保穩定的高品質傳輸,並擁有良好的底噪控制能力。BTR1支持藍牙4.2版本,支持SBC、AAC、aptX音頻編碼。續航方面,BTR1的電池容量為205毫安,續航時間官方宣稱為8小時。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音量調節鍵(短安調節音量,長按不放切換上下曲)則在機身側面,專門做成了內凹的“蹺蹺板”設計,手感還是不錯的。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機身頂部的MicroUSB充電插口:BTR1並沒有採用時下流行的Type-C接口,略顯遺憾,不過想想OV大廠還在用此接口也就無所謂了。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與μBTR一樣的背夾式+掛繩孔設計可以讓你方便的放入上衣口袋或掛在脖子上隨身攜帶。其他功能方面與μBTR是一樣的,在此就不多作介紹啦。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實際使用方面,搭配飛傲自家的千元國磚M7和米6(均支持aptX模式),耳塞為F9PRO和銅雀EN700 PRO,在沒接入BTR1之前,聲音較為寡淡。高頻有毛刺感,層次感較為一般,低頻缺乏力量感,特別是聲音單薄冷淡,“數碼味”更濃,少了些“人情味”。

而在接入且開啟音效後,三頻的銜接更為均衡自然,低頻強勁有力,量感豐沛,彈性很足,下潛也很到位。爆發力很強,力量感也回來了。中頻層次分明,密度更大,細節飽滿豐富,聲場也放得很開,聲音通透偏暖聲,人聲位置相對靠前,與樂器間的分離度較好,並不會有“雜亂無章”的混沌感。在聽蔡琴的《渡口》時,低沉而富有磁性。相比之前沒接入前,要更富於韻味,更有情感,頗為耐聽。高頻亮而不刺,解析力更強,清晰度與瞬態也更好。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有線耳機的好搭檔——飛傲BTR&BTR1藍牙耳放體驗

總 結:作為便攜式藍牙耳放,飛傲的這兩個“小傢伙”的整體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較早“出道”的BTR1雖是首作,但切中用戶痛點,可裝入口袋的迷你機身方便隨身攜帶,加入出眾的聲音素質和持久的續航表現,使之在同類競品中有著出類拔萃的表現。而剛發佈的μBTR輕盈精巧,新加入的NFC和Type-C的更換也算是潮流所向,使用起來更為方便。雖然機身更為輕薄,但續航仍然達到了9小時之久,還是相當難得的。價位方面,μBTR的售價僅為BTR1的一半左右,如果你對音質有更高的要求,可以選擇後者,而對於用手機無線聽歌的入門用戶而言,μBTR無疑是最具性價比的。當然,你也可以等等,因為飛傲的BTR3也快要上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