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經濟富裕,爲什麼還會有那麼多農民起義?

在中國歷史上,宋朝一直都是一個矛盾的王朝,經濟雖然富庶卻經常被欺負,農民起義不斷,重文抑武卻教條禮制不興。宋朝很富?天子腳下的農民卻都飢寒交迫,那些所謂的優越生活只屬於官僚士大夫。

我們都知道的《水滸傳》就發生在宋朝時期,一般都只有在饑荒年老百姓飯都吃不起的情況下才會起義造反,但宋朝經濟富庶為什麼還會有農民起義呢?也是讓人匪夷所思。

宋朝經濟富裕,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農民起義?

宋朝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是歷代王朝中次數最多的,兩宋統治的時間是320年,但歷史上記載的起義就有434次,從建國以來就沒斷過。其中比較出名的有:993年,北宋剛剛建立不久,王小波、李順在四川青城起義,持續了兩年;宋徽宗時期,方臘、宋江先後領導了農民起義;1130年,南宋時期,鐘相、楊么在湖南起義……但是,宋朝的農民起義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普遍規模較小,影響力不大,所以說宋朝才沒有被農民起義被滅。田賦稅收制度

宋朝的田賦制度是繼承於唐朝的兩稅法,全國有土地的農民都要按照財產分五等,越有錢的繳稅越多。除了要交田賦外種地要用的農具、皮具,甚至草鞋都要繳稅,而且各級官員層層扒皮,給農民增加了負擔。

宋朝經濟富裕,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農民起義?

“宋朝五等戶制度”制度,原本是按照財產給農戶分級,誰家財產多就繳稅多,但給農戶劃分等級的權利卻在地方官,於是很多的地方豪強就與地方官勾結,把原本貧困的農戶劃分為富戶,無疑更加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官僚士大夫的優雅生活也是用貧困農戶的悲慘生活換來的。農民和地主的階級矛盾

宋朝沒有抑制土地兼併、商業發展,使得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同時商業發展也拓寬了經濟來源和就業渠道,更多人獲得了更好的生活條件。雖然宋朝的商業有了野蠻生長的趨勢,商人有了錢就想繼續擴大再生產,於是就去兼併土地,結果財富越來越集中,農民卻越來越窮。農民雖然失去了土地,但商業發達的宋朝卻給他們提供了工作的機會,這也就是宋朝農民起義小規模的原因。

宋朝經濟富裕,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農民起義?

加強中央集權管理

宋朝大興科舉,實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加強了中央集權管理,希望選拔出優秀的文人委以重任,不少落榜的文人對朝廷懷恨在心也加入了造反事件,對打仗不擅長的他們自然也對國家沒什麼威脅,這時候的中央集權管理就更好的處理了內部矛盾。

為了防範農民起義,宋朝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對內維穩的層面上,面對遊牧民族的侵略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就造成了內憂外患的局面,雖然宋朝是農民起義最多的朝代,卻沒有被內部因素毀滅,而是消亡在了外部侵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