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战海:出行事件不断外卖昙花一现,滴滴IPO要凉了?

商场如战场,争斗不休。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如此,美团和滴滴的精彩掐架让人不禁深思。美团涉足出行,而滴滴反击,进军外卖领地。看来,这两品牌已经势成水火。但细究不难发现,美团和滴滴做出这样的战略决策无疑是在逞匹夫之勇,它们的华丽开场就注定了失败的必然结局。

滴滴一直以来在出行领域抢占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并购了快的和Uber后,滴滴就一直霸占着出行的龙头位置。美团打车,嘀嗒出行等各类出行软件的出现都没有动摇滴滴位置。滴滴经过多年对自身战略定位的坚守,早已在消费者心智中抢占了出行这一认知。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激烈,滴滴也迈入了老年化,心智逐渐被市场蒙蔽。为了反击美团对自己核心领域的进攻,滴滴开始对美团核心领域进行进攻,涉水外卖行业。然而,这也正是滴滴战略失误的开始。

滴滴外卖的推出,着实让人震惊。但意料之中的是,滴滴外卖的失败是必然的。滴滴本身是专注于出行服务,而盲目对于外卖行业的涉入,是滴滴重大的战略错误。外卖市场虽然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但是饿了么的强势崛起,美团外卖的当仁不让,已然构成了强烈的竞争关系,使得外卖市场竞争激烈。而滴滴外卖,在这样的强大压力下,纵然有强大的资金去投入,终究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滴滴外卖和美团打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样都进行了品牌延伸,滴滴出行,滴滴外卖,滴滴在进行市场开拓的时候似乎忘了一个品牌最多只能代表一个品类市场,滴滴外卖的出现是对滴滴出行认知的无情打脸。可见,滴滴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许战海:出行事件不断外卖昙花一现,滴滴IPO要凉了?

同时,滴滴外卖仅仅出现了几个月,滴滴外卖就是对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模仿和复制,并没有创新之处,没有差异化,又该如何竞争?而后的滴滴也闭口不谈外卖领域了,也许是意识到了战略的错误性。滴滴想要通过外卖反击美团,无疑是以卵击石。

而盲目地进军外卖行业,给滴滴本身也带来了较大的经营困扰。战略上的错误自然会造成运营上的偏差。滴滴外卖无法改变滴滴的“打车”认知,从认知层面上来说就已经失败。可见,滴滴外卖在一出场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虽然滴滴外卖短时间争得了一口气,借机彰显了反击美团的强硬态度,但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滴滴在外卖上的拓展给滴滴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滴滴外卖的拓展使得企业战略发现了严重性的偏差,同时也造成了在滴滴打车业务中企业资源不聚焦,不管是在资金上,还是在后期服务上,滴滴打车都没有进行相应的运营配称。滴滴在业务上的分散而忽略了企业资源聚焦的重要性,对于出行这一品类市场来说,滴滴如果聚焦资源,集中精力完善滴滴出行服务,那么滴滴出行的龙头位置是稳坐不变的。然而,由于滴滴进军外卖的负气之举使得滴滴出行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许战海:出行事件不断外卖昙花一现,滴滴IPO要凉了?

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素来受消费者喜爱,但是随着时间的打磨和出行事件的不断频发,消费者对滴滴出行的青睐也在悄然逝去。出行,本身图的是方便,当然,安全是第一位的。而近年来,滴滴出行却成为了犯罪分子作案的工具,滴滴出行,逐渐和不安全挂上了勾。滴滴出行不安全事故频发不断,性侵,奸杀等事件让人闻风丧胆,尤其是近期的温州女孩顺风车遇害事件,着实是对滴滴出行最大的质疑和否定。短短几个月,事件一桩接一桩,滴滴出行沦落为被人唾骂的境地。滴滴顺风车业务被迫在全国下线。这是对滴滴出行的惩罚,也是对滴滴的警告。可见,滴滴出行,在企业的不聚焦经营下,已经和消费者们渐行渐远。

然而,这一切是滴滴“罪有应得”。曾经多起事件的发生早已拉响了警报,滴滴责令整改,然而事实是滴滴的整改成了最大的笑话,没有产生任何效果。滴滴迎来的是外界质疑声不断,真的整改了吗?滴滴忙于外卖业务的推进,哪有闲工夫真的去整改呢?企业资源不聚焦,滴滴一面背着整改命令,一面发展外卖业务。企业的资源一部分被分配到了外卖上,滴滴又如何对出行进行整改呢?直到相同事件的发生,滴滴才恍然大悟,到了此时,滴滴出行的负面形象已然深深烙在消费者心中。往日滴滴一去不复返。

滴滴没有坚持最初的战略,相反,进行了品牌延伸,导致企业资源不聚焦,继而在收到消费者反馈后没有做出及时的回应和措施。滴滴发展多业务,没有在出行业务中深耕,导致事件频频。

滴滴犯了严重的战略错误,盲目涉水别的领域,而造成主业务混乱不清。滴滴想要扩大版图,增加营收,最应该做的是坚持定位,聚焦企业资源,精耕出行业务。加强客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同时为了提高出行安全系数,不断提高技术开发,设置一键报警等功能保障出行。另外,创建多种出行方式,做大出行领域,不仅开发快车,顺风车领域,在飞机,船等出行上亦可囊入其中。用多样的出行方式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从而扩大滴滴出行规模。

现如今,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一出,滴滴出行业务受人唾弃,外卖业务昙花一现,这样的滴滴在激烈竞争中,离IPO有多远恐怕谁都无法回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