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城市建设,使太原一些地标消失。或许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但总让我们心中不忍。

尖草坪立交桥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存在时间:31年

建设时间:1985年

拆迁时间:2016年

尖草坪立交桥(太钢立交桥)始建于1985年,系太原市第一座立交桥,当时为缓解太原钢铁集团职工的出行而修建。尖草坪立交桥建成后的尖草坪立交尖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转盘式立交桥(上部环桥供机动车通行,中间部分供非机动车通行,下部为地道工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桥为城北地区居民的出行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1年,太原市政府对该桥进行了维修和美化。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该桥已不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同时受地铁二号线施工影响,该桥于2016年3月16日凌晨进行拆除。承载了老太原人31年记忆的尖草坪立交桥至此结束了历史使命。

太原湖滨会堂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存在时间:50年

建设时间:1958年

拆迁时间:2008年

始建于1958年的湖滨会堂,与迎泽宾馆隔街相望,是山西人尤其是太原市民耳熟能详的老建筑之一,是公认的山西“人民大会堂”。湖滨会堂建成以来,一直担负着省、市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活动的接待任务。国内外许多知名文艺团体曾在会堂演出。

五一广场观礼台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存在时间:约10年

建设时间:50年代

拆迁时间:60年代

50年代后期,几经增建、扩建和修整,太原五一广场的中心建起了坐北朝南的检阅台和观礼台。五一广场坐北朝南的观礼台,是省会太原的地标建筑,在那个年代,如果你去太原不到五一广场观礼台留个影,那等于去北京没在天安门广场留影一样遗憾。

台前宽阔笔直的迎泽大街,直通汾河西畔;台后美丽的广场街心花园喷芳吐翠,鹅卵石铺设的曲径,莲花飞鱼形喷泉,……从此,这里成了省城人民举行盛大的集会和活动休息的地方。每逢盛大的节日,全市人民都汇聚于此,进行纪念活动。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政府决定将以集合活动为主的场地改为以文化活动的园林化场地,拆除六十年代建成的检阅台和观礼台。

迎泽公园的假山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存在时间:59年

建设时间:1957年

拆迁时间:2016年

说起太原市的标志性地方,每个太原人能想起来的一定是迎泽公园。作为太原市最大的公园,总面积达666900平方米,从1957年6月正式开放至今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迎泽大街上还没走进迎泽公园的时候,远远就能看见一座假山,夏天清澈的水从山顶上倾泻而下,是迎泽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座于1976年无意形成的景点,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脚步,即将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太原洋灰桥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存在时间:54年

建设时间:1942年

拆迁时间:1996年

民国时期,在修建太原至军渡的公路时,同时在太原汾河上修建了一座木结构的公路桥,这座桥梁在抗日战争中被炸毁。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日军占领太原后,日伪政府为了战争的需要,在城西西汽路汾河上修建了一座70孔钢筋混凝土排架式矩形桥,俗称“洋灰桥”,“洋灰桥”全长700米,其宽度仅有6米,其中车道5.5米,仅能容一辆汽车通行。桥的最大荷载为12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开工建造,次年7月竣工通车。那是当时连通汾河两岸的唯一通道。

太原北营火车站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存在时间:80年

建设时间:1933年

拆迁时间:2013年

1933年,北营火车站开建。

1960年以前,北营火车站只办理客运业务。后来,随着各地运往山西的物资多了,北营站开始承办货运业务。2010年2月1日,北营站由原来的太原车务段划归太原火车站。

2012年8月15日,北营火车站停止客运业务。

2013年2月1日,北营站又划归榆次火车站管理。

2013年7月,长风铁路桥附近的铁路将与太原南站接轨,北营火车站被拆除。

五一广场天桥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存在时间:28年

建设时间:1988年

拆迁时间:2016年3月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作为太原市最长的人行天桥,五一路人行天桥矗立在五一广场28年,作为五一路改造工程南起点,它也将被拆除3月21日,施工人员正在对天桥桥面的非钢结构进行清理,以后这里将改为下穿人行通道。

太原火车站广场雕塑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存在时间:8年

建设时间:1986年

拆迁时间:1994年

1984年,太原市计划在火车站广场修一座纪念性的雕塑,一时不知如何设计,于是面向全国征稿。幸运的是太原欧阳宁明,张卫东、李晓阳的作品《能源纪念碑》深受好评,被专家组选中确立。1986年,《能源纪念碑》在太原火车站前建起。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能源纪念碑》是全国最早最大的不锈钢城市雕塑,在设计思路、创作手法和材料使用上,都走在前面。

纪念碑由三部分组成:底座为黑色花岗石板,高1.5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雕塑主体人物由煤矿工人、钢铁工人、化工女技术员组成,高7.5米;副碑为红色花岗石板贴面的3根冲天支座,高30米。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山西省1991年的太原市粮票,采用的图案就是《能源纪念碑》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能源纪念碑》由三部分组成:雕塑主体人物由煤矿工人、钢铁工人、化工女技术员组成,高7.5米;副碑为红色花岗石板贴面的3根冲天支座,高30米。《能源纪念碑》底座为黑色花岗石板,高1.5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

1994年,太原火车站广场改扩建拆除了《能源纪念碑》,将其移到了太原娄烦县。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迎泽大桥,横跨太原汾河,全长 480米,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桥梁,曾经是太原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五十年代之前,是太原桥梁史上最长最宽最宏伟的大桥。

1954年l月l日,施工历时一年的迎泽大桥全线竣工。

1997年国庆节,宽达50米的新迎泽大桥建成通车,为太原人的十里长街梦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1980年山西省太原市壹斤粗粮和细粮采用的图案就是迎泽大桥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太原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太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成立于1934年8月8日。

太钢的前身是西北炼钢厂,1932年由西北实业公司筹建;1934年破土动工;

1937年初步形成小型钢铁联合企业;

1937年11月8日太原陷落,西北炼钢厂更名为太原铁厂;

1945年日本投降,恢复原名。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西北炼钢厂更名为西北钢铁公司。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太原钢铁厂1958年的领鞋证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1983年山西省太原市十斤的粗粮票和细粮票,采用的图案就是“太原钢铁厂”的图案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1979年太原市的壹市斤面票,采用的图案是太钢、太原发电厂汾河水库图案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太原双塔寺,已经有380多岁了。双塔位于双塔寺最高的地方,两塔都是八角13层,高约54.7米。塔内有楼梯,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尽在眼底。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山西省1959~1960年的地方粮票,采用的图片就是太原的双塔寺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太原火车站,位于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大街东头,始建于1907年,隶属太原铁路局管辖,现为特等站。太原枢纽联接南北同蒲线、石太线、石太客专、太焦线、太中银线、京原线等。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山西省1975年布票采用的图案就是太原火车站图案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中国拖拉机工业的起点,以东方红拖拉机的诞生为标志。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东方红大功率履带拖拉机诞生,90年代,第一个国产大功率轮式拖拉机专业生产基地在一拖建成。

太原那些拆掉的城市坐标,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1975年的山西省布票采用的图案就是东方红拖拉机(晋粮票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