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報聚焦茂名基層組織人才「蓄水池」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

在18版“黨建週刊”欄目中

聚焦茂名幹部培養制度。

今天,人民日報聚焦茂名基層組織人才“蓄水池”

話不多說,看看圖文真相吧!

今天,人民日報聚焦茂名基層組織人才“蓄水池”

今天,人民日報聚焦茂名基層組織人才“蓄水池”

文章從

優中選拔、一線錘鍊、特色培養

三個方面反映茂名推行實施

“候任村(社區)幹部”制度取得的成績

原標題:廣東茂名加強對2700多名“候任村(社區)幹部”培養——涵養基層組織的人才“蓄水池”

今年三十出頭的魏孟詩一直在珠三角工作,薪水待遇優厚。2017年,她卻選擇回到家鄉廣東茂名,當起了一名候任社區幹部。

像魏孟詩一樣,越來越多走出去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擔任起“候任村(社區)幹部”。近年來,茂名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村(社區)發展,推行實施“候任村(社區)幹部”制度,著力打造高素質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全市至今已選聘優秀“候任村(社區)幹部”2778名,涵養基層組織的人才“蓄水池”。

01優中選拔,首要把握政治標準

27歲的林常威是高州市根子鎮高科村人,大學裡一直是優秀幹部,畢業後在外工作順風順水。今年3月,林常威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家鄉高科村候任村幹部,滿懷自信、鬥志昂揚地走上了全新的工作崗位。

茂名有目的、有計劃地物色、培養、儲備一批“候任村(社區)幹部”。“通過建立完善選配、培養、管理、激勵一整套機制,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村級後備幹部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茂名市委書記李紅軍說。2017年12月,茂名全面推行“候任村(社區)幹部”制度,按照每個村(社區)1—2個名額配置,提前讓其參與處理村(社區)事務,為基層組織注入新鮮血液。

今天,人民日報聚焦茂名基層組織人才“蓄水池”

2017年12月22日,全市推行“候任村(社區)幹部”制度工作現場會在電白區召開。

據介紹,“候任村(社區)幹部”主要從本村(社區)致富能手、退伍軍人、村(居)民小組長、大學生村官、回鄉大學生和其他優秀人員中選出,滿足“候任村(社區)幹部”人選的“八項基本條件”,其中突出把握好政治標準,堅決杜絕政治不合格的人員成為“候任村(社區)幹部”人選。

據統計,在2778名“候任村(社區)幹部”中,35歲以下的2208名,佔79.5%;大專以上學歷的1358名,佔48.9%。他們的到來,進一步優化了基層村級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提升了基層村級幹部的工作效能。

02一線錘鍊,增添農村發展活力

“村裡來了一名年輕的候任村幹部,帶來了一股新風。”新面孔的到來,讓根子鎮柏橋村黨支部書記何怡高為之一振。

其實,很多鎮街的村(社區)幹部和何怡高都有同樣的感受,覺得這批年輕人文化水平高、綜合素質高,上級佈置的工作,一看就懂,立即上手,村委會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記者走訪調查瞭解到,當地“候任村(社區)幹部”們一上崗,多數都能迅速進入狀態: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推動新農村建設,他們在一線;千方百計打贏扶貧攻堅戰,帶動群眾奔小康,他們在一線;化解群眾矛盾糾紛,維護群眾合法利益,他們在一線……

今天,人民日報聚焦茂名基層組織人才“蓄水池”

荷花鎮候任村幹部積極協助村委會幹部上路宣傳道路交通安全知識。 巫一帆 攝

電白區麻崗鎮“候任村(社區)幹部”參與成功化解的農村土地、山林糾紛佔比達七成以上。水東鎮藍田坡村的戴泰鵬成為候任村幹部後,積極幫助村集體開展農村電商創建,讓村裡的優質農產品流通順暢起來。

“這些年輕人工作熱情高、有情懷、不計較個人得失,在農村這片廣闊土地必將大有作為。”電白區麻崗鎮黨委書記吳偉華說。

03特色培養,順利實現新老交接

“如今‘村(社區)幹部候任制’已在茂名市開花結果,為農村(社區)打造了人才‘蓄水池’。”茂名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說。

為讓這批年輕幹部們迅速進入狀態,茂名建立“候任村(社區)幹部”的特色培養制度,安排他們擔任“五員兩助理”(即擔任公共服務平臺操作員、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治安聯防員、食品藥品監督員,掛任村級書記助理、主任助理),讓他們能幹事、肯幹事、想幹事。

今天,人民日報聚焦茂名基層組織人才“蓄水池”

同時,組織部門每年選派“候任村(社區)幹部”到鎮街進行為期1個月的掛職鍛鍊,並由駐村(社區)、鎮(街道)幹部結對培養“候任村(社區)幹部”。目前,全市共舉辦培訓班130多場次,實現了“候任村(社區)幹部”全覆蓋。

經過兩年的儲備,不少村(社區)已經順利實現幹部的新老交接。在2017年村級換屆前,作為試點的電白區共儲備“候任村(社區)幹部”276名,換屆時共有196名順利當選為村(社區)“兩委”幹部,當選率為71%,其中7名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值班總監:黃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