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禁止“滴滴打车”?

日本为何禁止“滴滴打车”?

日本认为,滴滴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

日本是一个出租车业十分发达的国家,我们到东京、大阪等日本大城市旅游出差,发现满街都是出租车,而且大部分还打着“空车”的提示牌。在街头,手一招就过来几辆车,完全享受不到在北京街头冷冻半小时还打不到车的痛苦。

但是,这是一个错觉。如果你在日本的家里,或者在公司,想叫一辆出租车的话,那就不是这么回事。你必须给出租车公司打电话预约,如果你想去东京成田机场,或者去东京羽田机场,想利用他们的定额制的出租车,对不起,那得提前一个小时预约,否则没戏。

日本为何禁止“滴滴打车”?

问过一名东京的出租车司机:“空载率那么高,你每个月还有多少收入?他说有4、50万日元(约3万元人民币)”。东京的出租车的起步价一直以来是780日元(约46元人民币),现在有一部分公司降到了410日元(约25元人民币)。

要知道日本出租车的定价是需要日本国土交通省审批的。

日本为何禁止“滴滴打车”?

我们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如果想打车的话,利用滴滴打车或者快车、专车的APP软件,动动手指就能很快约到车,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十分便捷。日本也知道滴滴打车这个软件,想利用这一软件赚钱的人也不少,但是日本为什么就发展不起来,形成不了像中国这样一个叫车服务系统呢?这是因为日本社会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法律障碍。

8年前,美国的滴滴打车公司Uber进入日本市场,首先在福冈市开展了这项服务,Uber的整个操作系统跟中国差不多,也就是说,滴滴打车系统给出租车公司提供一个招徕乘客的IT系统服务,然而,出租车公司通过加盟这一系统来实现增加乘客增加营业利润的目的。

日本为何禁止“滴滴打车”?

美国在日本的这一家滴滴打车公司不是像中国那样狂砸10几个亿,用补贴出租车司机甚至减免乘客的出租车费的方式来扩大业务,而是要求出租车公司提供加盟费,来获取这一滴滴打车的系统叫车服务。也就是说,日本的这一家滴滴打车公司它的最大盈利点,是通过增加加盟者来获取利润(加盟费)。

但是,这一家公司运营了3年,不仅领不到日本国土交通部的营业许可证,同时也无法在福冈之外的城市拓展业务。最后,这一家滴滴打车公司不得不宣布关门,放弃日本市场。

那么,滴滴打车为什么会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发展呢?严格说来,在政府对出租车营业执照实施严格控制的背景下,滴滴打车是打了一个法律的擦边球,他们强调的是“互联网+”的服务,而不是经营出租车,因此不需要出租车的经营许可证。但是,事实上,滴滴打车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出租车公司。

日本为何禁止“滴滴打车”?

同时,许多中国乘客只在乎自己的用车便利,而不在乎出租车本身是否合法。中国虽然也有很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是,许多时候,人们还是觉得,只要自己便利,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与法律有些抵触,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后慢慢修改完善就行。中国的这一种相对灵活的做法,确实有利于新生事物的成长,有利于新产业的发展,也有利缓解城市打车难、行车难问题。

但是,确实也导致了一些无证营业黑车的横行,冲击了正规合法的出租车市场,给社会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山东21岁的空姐李明珠在郑州“滴滴打车”被害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要市场,还是要法律”的选择上,中国多数人显然是选择了“要市场”。

日本为何禁止“滴滴打车”?

一个打车软件,可以折射出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心态,和国民在利益与法律关系上的不同诉求,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国情不同”。

“滴滴打车”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一定有它发展的环境与土壤,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倒逼中国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改革。但是,在倒逼出租车行业改革之前,你必须给出租车行业松绑:

1、一下雨,“滴滴打车”可以随意提价2倍,但是出租车多收一元钱,都属于“违法”,因为你出租车提价必须经过市民听证和政府审批。所以,政府也应该给出租车公司一个市场定价权!

2、出租车公司要新增一辆车,必须淘汰一辆车,因为政府不会给你新牌照。但是“滴滴打车”爱增加多少就可以增加多少,没人管。所以政府必须对出租车公司的发展放宽限制!

日本为何禁止“滴滴打车”?

所以,两者一比较,滴滴从某些方面来说,的确不利于出租车这一社会公共交通事业的健康安全发展!

中国滴滴何时才能让乘客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