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快遞導致支付寶近7萬餘額突然消失,支付寶騙術無處不在

據北青網報道一位來自湖南的小羅姑娘7月24日,她在某購物網站上買了一根皮帶,到了第二天,也就是7月25日,她手機上顯示,自己的包裹已經簽收了,但到傳達室去取的時候,卻被告知包裹還沒到。

通過假裝售後服務騙子以三倍賠償的誘惑一步一步盜取了這位羅女士的個人信息,就在最後一步輸入驗證碼的時候羅女士心生警惕才避免了被盜取個人財富近7萬元

原來騙子通過盜取的羅女士的個人信息把近7萬的餘額都轉入了賬戶下面的一個“小錢袋”裡隱藏了起來,錢還沒有被犯罪分子轉出去!只差最後一個驗證碼就完成了整個騙局。隨後,民警讓小羅重新設置了支付寶密碼,並把小錢袋中的69800元轉到了餘額裡面,錢又回來了!27日上午,羅女士的快遞也到了。

一份快遞導致支付寶近7萬餘額突然消失,支付寶騙術無處不在

支付寶現在已經才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無論是購物消費,投資理財還是購買保險,大到企業公司,小到地攤商販,可以說支付寶已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同樣的針對支付寶的騙局也層出不窮:

1 芝麻信用“刷分”騙局

騙子聲稱自己為淘寶客服人員幫助提高芝麻分,而他們提高芝麻分的方法就是讓你在一個“XX金融”裡貸款,並熱心表示讓你把錢打給他然後幫你還款不收取利息。住邯鄲的孫文蘭女士(化名)就因為這種騙局反覆打款近1萬5千元,然而,轉賬成功之後,孫女士再打對方電話時,對方的電話卻怎麼也打不通了。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專家介紹,受害人是通過支付寶裡面的一個界面操作的,因為這個界面操作,大部分人是沒有用過的,所以不知道信用額度到底是怎麼回事,然後點擊一不小心就成功給自己貸款了,但是貸款以後,反而更加相信對方真的是支付寶客服,所以就把貸款的錢轉給了對方。在涉及網上轉賬、退款等陌生業務,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操作,最好掛斷電話後,重新撥打固定的客服等諮詢電話,進行核實。

一份快遞導致支付寶近7萬餘額突然消失,支付寶騙術無處不在

2 利用螞蟻花唄以核實信息為由要求用戶提供賬戶截圖騙局

在qq群動態中,汪先生看到有人打廣告,說可以人工提高花唄額度,於是汪先生通過qq聯繫了對方,對方給了他另外一個聲稱是客服的QQ號。客服開始說向他核實信息,讓他截一張餘額寶的餘額圖片,實際上是在獲知他的餘額信息,然後說貸款要一系列信息核實,是公司規定。

支付寶裡常用的幾種支付方式,其中餘額、餘額寶、銀行卡、花唄都可以用於支付。騙子要求汪先生對這幾項裡面的資金詳細狀況都要提供截圖,以備核實,而這些支付方式中可以使用的錢數正是騙子的目標。

根據賬戶裡金額的多少,騙子把目標稱為大魚和小魚。弄清楚目標賬戶到底有多少錢後,騙子會提出要提高花唄額度,就需要做假的流水。

當下各類型的商城都會有這種二維碼支付的物品。點擊消費之後,有一個代支付,代支付裡面可以選擇二維碼支付。這個二維碼鏈接就會通過QQ、微信這些軟件推送給被害人,被害人對這個二維碼進行掃碼支付,從表面上看不出二維碼是什麼。其次,不僅偽裝了外表,這條購物鏈接,在金額上騙子也設置了“陷阱”,而這個金額,要大於受害者支付寶裡的餘額。因為餘額不足,點擊後,錢根本就支付不出去,這樣反覆幾次。最後,在第一次支付失敗之後,後面更改支付方式的時候,是不需要密碼確認的。嫌疑人利用了這個支付漏洞。再換一種支付方式,叫餘額寶支付,這時一點交易,錢就直接出去了。不僅僅是餘額寶裡的錢,就連花唄裡面可以預支付的額度,同樣也可以用這種方式被刷走。等意識到錢被刷走的時候,想追回的時候,受騙的人卻發現,自己的qq或者微信已經被騙子拉黑,再也無法聯繫上。

一份快遞導致支付寶近7萬餘額突然消失,支付寶騙術無處不在

3 支付寶“幽靈賬戶”騙局

在網上有這樣一則新聞,溫州平陽有一位市民遭遇了一件“怪事”:他的支付寶賬戶下竟莫名其妙關聯了子賬戶,還“被”消費貸款了1萬元。日前,該“幽靈賬戶”的幕後黑手獲刑。

平陽市民陳先生稱接到了支付寶“借唄”打來的客服電話,催其歸還螞蟻微貸個人消費貸款1萬元,“客服說我已經超過5日未歸還,可我從來沒有向‘借唄’貸款啊。”陳先生說,他事後查看了自己的支付寶賬戶,發現賬戶名下竟多了4個子賬戶。在警方的介入下,河南人曹某、徐某相繼歸案。據查,曹某平日裡以網上販賣支付寶實名認證賬戶為業。2015年4月,他們在成都遊玩時,有人在QQ上告知曹某,其出售的支付寶賬戶享有“借唄”額度7000元,於是從中“借”了2000元出來。曹某得知後,便用手機登錄該支付寶賬戶,嘗試著將剩餘的5000元全部貸出。事後,曹某和徐某將5000元轉賬至徐某母親的銀行卡賬號中。後來,兩人購買了新的手機號碼,在手機上登錄支付寶,查看發現手頭現有的和已出售的賬戶中,共有4個賬戶享有“借唄”貸款額度。當天,兩人又以每個8元的價格,向他人購買200個支付寶實名認證賬戶,其中共有60個賬戶享有貸款信用額度。次日,兩人分別通過向不同支付寶賬戶的“借唄”申請貸款,共貸款金額20多萬元。

其實通過這些案例我們不難發現,騙子通常是以花唄,借唄來行騙,通過高額的回報來誘惑受害者,如今移動支付越來越多的時代我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要警惕那些不法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