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軍人的尊崇,在這裡生根

老戰士董耀武已經退役20多年了。在一次走訪退役老兵的活動中,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人武部政委一見到董耀武,就莊重地向他敬了個軍禮。這份尊重,讓董耀武瞬間熱淚盈眶。

近年來,寧夏軍區與自治區政府聯手合力,走近退役老兵,噓寒問暖、精準幫扶,探索出一條幫助軍烈屬、退役老兵、現役軍人家屬“三群體”脫貧解困的路。對軍人的尊崇,在寧夏落地生根。

寧夏有退役軍人17.8萬,經過篩選,寧夏軍區與自治區民政部門確定了4375戶走訪對象。除各級值班執勤人員外,軍區領導和軍分區、人武部幹部職工全員出動,與市縣區扶貧、民政部門工作人員一起進村入戶,對4375戶進行逐一摸排走訪,瞭解軍人“三群體”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

寧夏軍地雙方一開始就達成共識:不把老兵當“包袱”,而是當財富,主動上門解決問題;協調社會力量,從源頭上幫扶退伍老兵。讓每位老兵面對面感受到組織的溫暖,是寧夏軍區對走訪者的要求。入戶見人,認真傾聽,有什麼怨言記下來,有什麼困難填在表格內。把急需解決的矛盾找出來,把歷史遺留問題反映回來。

走訪中,老兵們的話語和精神境界令人感動:“退伍這麼多年,黨和人民還記得我們,知足了。”“我還是一個兵,隨時聽從黨召喚。”寧夏軍區司令員說:“要充分相信這群曾穿過軍裝的人的覺悟,他們雖然脫下了軍裝,但身體裡仍然流淌著軍人的血液,仍然是祖國的鋼鐵長城。”

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挨家挨戶搞調研,為的就是一戶一策送溫暖。對於退役老兵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軍區與自治區政府統一衡量,能解決的堅決不拖,不能解決的做好解釋工作,“讓每個退役老兵順心順氣。”

“部隊來人給馬光祖家蓋新房了!”這條消息在青銅峽市唐灘村傳開,獲得了村民們的稱讚。馬光祖是烈士馬志雲的父親,兒子38年前在部隊犧牲。因家庭貧困,祖孫三代擠在上世紀80年代的老房子裡。寧夏軍區黨委組織財力和人力,79天為老人蓋起抗震房。新房完工那天,76歲的馬光祖老人一遍遍撫摸著寧夏軍區為他新添置的洗衣機和新被褥,感動得泣不成聲。

一個曾在邊境作戰中立過三等功的老兵殷曉軍,常年給一家企業打工。因企業效益不景氣,拖欠了他13個月的工資,好幾萬元錢,致使他生活拮据。人武部得知此情況後,派專人與企業聯繫。企業負責人異常配合,帶著欠款找到殷曉軍當面道歉:“我就是賣房賣車也不應該欠英雄的錢。”這種“一戶一策”的精準幫扶方式,讓退役軍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誠意、責任和希望。

2018年7月3日,寧夏軍區政治工作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軍烈屬、退伍老兵和現役軍人軍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做好軍烈屬、退伍老兵和現役軍人軍屬優撫解困工作實施意見》。兩個“意見”、40多條優先脫貧和優撫政策鮮活出臺。

52歲的參戰老兵周世亮是優惠政策直接受益者——正當他的養蜂產業遭到重創時,軍地扶持政策出臺。一週內,縣農牧局為其發放了養殖補貼,使他的養蜂產業“峰迴路轉”。看著漫山遍野飛舞的蜜蜂,不善言辭的周世亮感慨:“如果有下輩子,我還願意去當兵,為祖國去衝鋒陷陣。”

行動是最好的召喚。自治區扶貧、民政、教育、住建、交通、農牧、衛計等11個廳局將按職責分工認領任務。此外,自治區計劃投入資金4700萬元,分步實施優惠政策,讓更多的退役軍人脫貧受益。

在全區範圍內創造一個尊崇退役老兵的良好環境,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和寧夏軍區黨委一致的情懷。實實在在的關懷,溫暖著退役軍人的心,也推動著尊崇軍人群體成為社會風尚。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6日 06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