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哲学|精神艺术

瑜伽哲学|精神艺术

瑜伽哲学|精神艺术
瑜伽哲学|精神艺术

你可能从未发现,阅读是如此有趣

瑜伽艺术(Yoga kala)属于情绪、本能、直觉、洞察力(antahkarana)的范畴。

它以来自实践和经验的原则为指导,使分析性知识和事实性知识得到同步感受。这种同步和谐是一切艺术的目标;瑜伽亦如此。

它是一种教育,帮助人实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进步。练习者可以达到一种优秀的状态,充满韵味、高雅、优美。

瑜伽的目的在于开发身体、训练心智、稳定情绪,以实现人整体的精进。

它实现了身体各种力量、肌肉、关节、四肢、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腺体系统、生殖排泄系统的完美协调。

它使感觉、心、智性、意志、意识和自我结合起来,使它们能和谐地运作。它为身心灵的分离画上了句号。

正如《瑜伽经》所说,世界上没有对立的事物。

瑜伽的最终状态,也是艺术的最终状态,即获得并表现出幸福、满足、成就感、自由、至福,从而达到整体性存在的巅峰。

瑜伽哲学|精神艺术

《阿希哩布陀尼耶本集》用简洁的话语对此进行了概括,瑜伽是将个我(jivatman)融入梵我(paramatman)的过程。

瑜伽是一个心理-精神课题,联结人与关照的对象。

奎师那神称之为在人类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之间取得安定、和谐、平衡的一种方式。

帕坦伽利谈到专心致志的努力和永不中断的冥想。瑜伽修行者能够控制并协调身体的运动,将这些运动和意识结合起来,沿着通往至上的道路前行。

《薄伽梵歌》中说,瑜伽既能促使我们的动作更加纯熟,又能使艺术表现更为精湛。

画家选择他的材料,如画布、画笔、颜料。音乐节研究作曲、符号、音调、音阶。诗人运用辞藻、格律、韵脚、声调。雕刻家选择石头、黏土、工具。舞者选择合适的力度、街拍、服装、场景。

每位艺术家都需要一些东西的辅助才可以进行艺术创作——琵琶、小提琴、场地、竖琴、钢琴、画笔、颜料、石头、叮叮当当的脚铃。

在印度,维纳琴(vina)被认为是辩才天女萨拉斯瓦蒂(Saraswati)的乐器,因为它不需要任何其他乐器的伴奏就可以完美地演奏拉格。拉格融合了旋律、韵律、共鸣,是一种优美压制的声音振动的有序结合,由音乐家用乐器创作出来。

瑜伽哲学|精神艺术

瑜伽修行者将自我作为乐器,最大限度地进行探索,以期辩才天女能够以智慧的形式流动,从而实现身心灵的统一。

他将身体架构比作维纳琴,头颅是维纳下端的葫芦,脊柱是维纳的琴颈,椎骨是旋钮和挡板,神经系统是弦。如果葫芦不够圆,不够牢固,或者上面有洞,这个维纳就无法弹奏。正如维纳的琴桥通过手指尖的技巧帮助音箱振动,鼻子通过呼吸带给瑜伽修行者和艺术家赖以生存的气息,从而赋予他们生命力,使它们能够将智慧之花和灵巧精准的动作相结合,达到完美的巅峰;如果太松,就弹不出声音。当乐器达到完美的状态,调音准确时,乐师就能和他的乐器以及音乐合而为一。

同样的,瑜伽修行者不断精进其身体,将这件乐器微妙的力量、虔诚的专注和不间断的练习相融合,作为对神的敬奉。

他没有画布、画笔、颜料、石头、锤子、凿子,但他利用体式锤炼身体,根据道德准则培养觉知,通过呼吸储存能量,利用内在宇宙之光或灵魂的光芒调整意识,以实现至上的美。

他和他的住所合而为一,因此他的身体变成了他的人间乐土。

瑜伽哲学|精神艺术

本文摘自《瑜伽的艺术》【印度】B.S.K.艾扬格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