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庙:“海丝”之路从这里启程

南海神庙:“海丝”之路从这里启程

李细华 摄

南海神庙:“海丝”之路从这里启程

肖雄 摄

南海神庙:“海丝”之路从这里启程

LiKun 摄

开栏语

广州早在公元3世纪已是海上丝绸之路主港,在历史长河中,南海神庙、黄埔古港等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迹,成为了富含文化传承的知名景点。而随着南海Ⅰ号、南澳Ⅰ号古沉船的发现与发掘,更多海上丝绸之路在广东留下的历史印记被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惊喜地发现,徐闻古港、佛山陶瓷、台山广海卫城、潮州笔架山古窑遗址等等,都与海上丝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了广东与世界交往的重要历史遗存。

与海上丝绸之路结下缘分的广东,远不止沉船、古港、陶瓷,只是因为历史变迁,很多有关的记忆已被渐渐淡忘。今天,广东省旅游局联合南方日报正式启动“i玩广东·海丝胜景”专栏,愿你与我们共同携手,记录这些历史遗存,将之传承下去。我们还将启动“i玩广东·海丝胜景”线路设计和景点票选活动,评选出最佳海丝设计线路、最具人气海丝景点、最具开发潜力海丝景点、最具文化内涵海丝景点等等,届时参与投票者还将有机会获得免费参与海丝线路组团出游的机会,与外国游客一起探访广东的海丝胜景!

日前,第12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在广州市黄埔区南海神庙开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摩肩接踵的游客,无不凸显南海神庙在世世代代广州人心中的地位。

位于南海之滨的广州,凭借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亦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在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属于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唯一大港。

南海神庙,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史迹,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古代船客们扬帆出海前要祭拜的海神庙,历代皇帝曾派人前来祭海,御碑上留有真实而生动的记录。

海丝史话▶▶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的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祭海的场所,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史迹。南海神庙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有据可循: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广州通海夷道”,指的就是以南海神庙前的唐代古码头为起点的通航之路;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乘坐“和平之舟”到达广州后,第一站便考察了南海神庙,并确认这里是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南海神庙内的碑刻文字,记载了中国海上交通贸易的历史。据有关人士介绍,大量石刻资料反映南海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神,为广州与北海、泉州、漳州、宁波、扬州、蓬莱等城市共同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素材。

历史遗存▶▶碑林、古亭、神像,重现历史

南海神庙素有“南方碑林”之称。开元十四年(726)首席宰相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以特遣持节身份祭祀南海神,开启南海神祭礼盛典,自此,历代皇帝均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碑刻,故有此称。

古木,是最生动的历史遗留之一。广州市古树名木的第1至第8号均在神庙内,位于庙西的一棵皂荚树年近400,其它几株木棉、海红豆等,树龄均在200岁以上。

除了古树,庙西章丘冈上的“浴日亭”,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诞生于此,亭内立有苏东坡诗碑。

自古以来,浴日亭观是游客观看海上日出的好地方,千百年来,虽海岸线逐渐南移,浴日亭周围也变成了一片滩岸,但登亭远眺,山海胜景近在眼前。北宋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发配惠州途中,寄情山水,在南海神庙浴日亭观看日出大海,豪情满怀,写下《南海浴日亭》一诗,在亭内石碑上可见。

在碑林、海上日出等景观之外,是关于神庙的传说,因“海丝”历史,而充满异国色彩。传说在唐贞观年间,印度波罗人派遣一批使者赴中国朝贡,这支波罗国的船队远渡重洋,来到广州南海神庙外的江面上,眼前风平浪静,山青水秀,美不胜收,后得知此地有神庙,便停留在此,上岸参拜神灵。一位名叫达奚司空的使者在拜完南海神后,在庙的左右两旁各种一棵波罗树。乐不思蜀的达奚司空玩得甚欢,一时忘了同伴,不料船队已扬帆远去,自此他每天到土丘眺望大海,盼望能等到船队归来,载他返乡。久而久之,化作石人,后来便有了望船成石的传说。

因此在庙中众神中,肤色较黑的,便是这位印度波罗使者,当地村民将其尊为“波罗神”,供奉在南海神庙里拜祭。

胜景新颜▶▶传统波罗诞融入新形式

南海神庙的波罗诞,是传承文化的民俗活动。已经成功举办十二届的波罗诞,节目颇多,古老而纯粹的正诞日,即“五子朝王”,最热闹。居住在南海神庙附近的村民们前呼后拥地把神像抬起逐坊逐乡去巡游,这是乡民给南海神贺寿的日子,他们抬着南海神的五个儿子“大案”“元案”“始案”“长案”“祖案”神像,虔诚地向南海神庙行进。

水神庆会也是波罗诞的重要活动之一,以神话舞台剧的形式展示,场面盛大,表现力极强。

除此之外,传统的拜花仪式,如今也有新的演绎方式。今年花朝节融入了广场歌舞剧,以新颖的行为艺术、歌舞剧形式展现历史典故,还原信俗。在鲜花精致区,游客们可以看花赏春,拍照留念。

波罗鸡、波罗粽广受欢迎

波罗鸡,并非食物,而是波罗诞的特色工艺品,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波罗庙附近摊位上,波罗鸡颇为抢眼。波罗鸡制作费工夫,鸡芯模用3-5公斤的泥土制成,接着需要一针一线缝上鸡脚,黏上真鸡毛,再一一上色。据手艺人说,包括刷胶、晾干等工序,做一只波罗鸡需要完成36步。

除了见功夫的工艺品,波罗诞的传统美食亦特色十足。与用竹叶包的端午粽子不同,菠萝粽使用的是芭蕉叶,以糯米绿豆为馅料,村民们先提前做好,到了波罗诞时互送亲友,香糯而不腻的味道,令其广受欢迎。

传统艺术异彩纷呈

庙会期间,南海南庙广场的周边设有民间工艺体验区和非遗集市展示区,游客可以观赏到捏糖人、吹糖画、皮影戏、打铜器等各种传统技艺。数场梨园活动亦丰富多彩,集中展示粤剧、潮剧、客家山歌、韶关采茶戏、乐昌花鼓戏、中山咸水歌等粤剧粤曲文化。

在这里,粤剧、花鼓戏、采茶戏、山歌剧、咸水歌、客家山歌、汉剧等得到展现,专业院校师生的文艺演出,不失水准。如果要静静地享受文化熏陶,还可以鉴赏文人墨客的作品,倘若诗性大发的话,还可以吟诗作对一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入,波罗诞的信息在景区门户网站及手机微网站上均得以呈现,游客能够获取波罗诞的资讯,并能够体验虚拟景区,浏览景区的全景画面,收听中英文语言讲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