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长泰蔡氏族人聚居的福地内枋村——一个长在稻田上的村庄,村里有座宝楼名叫“泰芳”。泰芳楼,一个镌刻“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已经与这个与世不争的静美村庄相守相伴200多年了。本期,漳州市文旅局、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携手带你走进——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走进泰芳楼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盛暑时节,知了叫了,荔枝红了,内枋村的水田也长成了一派金黄。跨过小桥,穿过一片废弃的厝基地,泰芳楼出现在眼前。破碎的檐瓦,坍塌的墙角,磨光的门槛,苍老而慈祥的容颜是泰芳楼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坐东朝西,背靠狮子头山,面朝银洞山,清澈的内枋溪从门前的大砖埕下潺潺流过。圆拱形的正大门由厚实的加冬木精制而成,门框上设有精巧的灌水道,可防大门被火烧。大门上方是青石匾额“泰芳楼”,三个楷书大字,工工整整,深嵌其间。“泰”字寓平安美好,天地交泰,民生康泰,万事亨通,又与“长泰”县名一致。“芳”字由“艸”与“方”合成,说文解字寓指天下万国香草荟萃,引申为美好德行或名声。我们不得不佩服主人的精巧用心。因为泰芳楼主营烟草,生意誉满海内外,“泰芳”二字的表达何其恰当。细看匾额,右侧竖写“嘉庆庚申年置”,即为公元1800年,揭示该楼2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在那样的僻静山乡,泰芳楼能有如此规模实属不易。据蔡氏后裔介绍,泰芳楼占地约8亩, 主楼长25米,深25米,高9.8米。 这是一栋传统的土石木结构建筑,由主楼和厢房构成。主楼四四方方,整栋二层,楼内4个大厅、2个小厅、36间房间,其极尽奢华可见一斑。遥想蔡氏家族当年在这里繁衍生息,上百号人口集中生活,一定是极其热闹。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泰芳楼的美,不仅在于巍然壮观,更在于建造匠心独运。泰芳楼的底层由打磨光洁的长条花岗石叠砌而成,墙体厚达2米多。第一层向外并不设窗户。走进一楼,感觉房间光线极为不足,仅在其中一间设一巴掌小洞,据说是为屋外向内喊话通讯所用,亦可在抵御防守时用作瞭望处、放枪处。站在光洁的青石板铺砌的天井中央,仰上可承天地风云,环顾可视所有厅房。回字形走廊,环环相通,联络方便。天井一角凿有一方水井,青石井沿,八边合扣,水质纯净,可供饮用。连同一旁那方惜已裂开的石盆,据说材料都来自南洋。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二楼靠近大门的两部楼梯为石板,靠近内厅的两部则为木板。上层墙体为传统土夯墙,墙宽40厘米,四面设窗,通风采光皆好。每一扇小窗,都用一支小木棍向外支起窗板,望出去,就是一幅绿色田园画。二楼现存的雕饰物各式各样,有镂雕窗户,穿雕屏风,透刻横楣,藻饰雀替等,岁月烟火熏黑了其原来的炫丽面目,可喜的是其间雕琢的山水花木、飞禽走兽仍栩栩如生。正厅神龛最为珍稀。桌围是祥云双螭相勾连,屏风上两幅圆形吉禽图,一幅是展翅立鹤叼灵芝,一幅是展翅翔鹤叼灵芝,图中皆丹阳高照、祥云缭绕、诗书成卷,图外圈则是牡丹金菊碧叶环拱。这些装饰物漆有金粉。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我们参观了主楼两侧厢房。南厢翠竹掩映,墙基与主楼一样由光洁的长条石垒砌而成,二米多的上方为鲜艳的红色墙砖,马鞍屋脊透着一股清秀。绕到屋子南侧,主人告诉我们,这些伸出墙体的小凹槽是里面的厨房用来排泔水的。绕到后边半坡一看,主楼上方是一圈向外伸出的长橼,顶着墨瓦,有如给房子戴了斗笠,风雨不怕。主楼马鞍脊下则是乘风欲飞的如意。屋后的挡土墙层层而上,金灿灿的桂圆挂了满树,叫人马上联想那甜津津的滋味。北厢,泰芳楼当年的烟草加工坊,现已基本坍塌,鹅卵石的墙基裸露出来,中庭的老龙眼遒枝错节。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谈起泰芳楼的由来,蔡氏族人无不引以为豪。原来,泰芳楼的建造主人名叫蔡长安,号银山,谥名惠恺,秉性聪颖,善做生意,富甲一方,曾捐官至布政使。他特地选址在既隐蔽又通水路的地方建造泰芳楼,工程十分艰巨。据长辈口口相传,泰芳楼楼址原是沼泽深潭,方便泊船,渡口就在楼前数十米处。既为深潭,此处建楼当然需要垫下大量沙石,自然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原来,清朝嘉庆年间,长泰社会一度安定,农业较为发达。相传,当时枋洋境内盛产经月港从吕宋引入的烟叶,品质优良,享有盛誉。精明的蔡长安审时度势,开设了“银山烟丝行”,专门收购当地烟草,加工后再加以包装,产品行销台湾及东南亚各地。他又利用枋洋水路畅通,用船只把枋洋的土特产运抵厦门、石码等地销售;再从外埠装运回棉纱、洋油、洋火等货物销售,结果大获其利,事业兴旺。他在内枋村建了烟丝加工厂,还建了这座泰芳楼,既可屯贮货物,又可居住。而后他又在枋洋的贝口村建了一座与泰芳楼同样规模的大楼,用来收购、加工烟草。可见,泰芳楼的建造与当时的经济贸易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它是清朝中叶长泰商品经济发展的缩影,也是漳州“海丝”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2011年,漳州“海丝”申遗工作曾将泰芳楼列为通商贸易重点史迹之一。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民间传说,名利双收的蔡长安虽然捐得布政官衔,但他为人宽厚,乐施好善,广结朋友。相传,蔡长安不忘桑梓,所建的泰芳楼还免费供给族人居住。他对待所雇工匠少有训斥,善于开导,工人们或娴熟地切烟丝,或勤快地搬货品,无不愿为他效力。据说,泰芳楼精制的烟草芳香醇和,闻之沁心,吸之欲仙,销路极好。蔡长安还捐资修建内枋村至枋洋墟的石路,长12华里,由此得到百姓赞誉。而他长期下南洋各地做生意,运货出洋的商船常在海上受劫。后来,仗义豪爽的他结识了当时海上活动的实权人物蔡牵,因同宗族,遂为好友,蔡长安的烟队因此一直受到蔡牵保护,畅行无阻,生意愈顺。后蔡牵兵败浙江,为避难投奔蔡长安。蔡长安母亲亲自做了一碗卤面请他吃。有趣的是蔡牵竟从怀里淘出一铁架子,扣在耳朵上,他先把满脸的络腮胡架起来,这才呼噜呼噜吃了起来。蔡长安的母亲成了这村里唯一见过蔡牵真面目的人吧。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过台湾,下南洋,闯世界,蔡长安的故事同漳州明清时期的许多商人如出一辙,他们敢拼会赢、乐施好善的精神光照后人。虽然百年风雨侵蚀之下,泰芳楼已是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但今天的蔡氏后裔正重新认识其价值,丈量,测绘,集资,重建。相信不久的将来,泰芳楼一定重焕光彩。

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市民外出防护提示:

要随身携带一次性口罩,人与人之间注意保持距离,逛商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正确佩戴口罩。到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应配合体温检测,不随地吐痰,不随意触摸公共物品,咳嗽、打喷嚏应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外出回家、饭前便后要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至少冲洗20秒。

来源:叶小秋 /文 图片提供:王文强

<table><tbody>

漳州新闻网

值班主任 @罗蓉芳

值班总编 @赖雄伟

【新朋友】 点击顶部蓝色字“漳州新闻网”关注

【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更多人

【爆料邮箱】 [email protected]

/<tbody>/<table><table><tbody>

闽南日报

mnrbwx

漳州新闻网

zznewscn

视觉漳州

sjzz0596

闽南日报车友会

mnrb-cyh

闽南日报小记者

mnrb-xjz

/<tbody>/<table>长泰泰芳楼 | 一个镌刻着“海丝”文明的历史遗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