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奚派老生有什麼特色,怎樣看待奚嘯伯的唱腔藝術?

京劇老生行當中的奚派創始人是“後四大鬚生”之一的奚嘯伯,奚嘯伯的藝術概括起來說有“一大基礎,兩大流派”,分別是以老譚(譚鑫培)派為基礎,以言(言菊朋)派和餘(餘叔巖)派為借鑑。

奚嘯伯很善於將其他流派的優秀特色融入到自己的藝術特色中,而且他的路子寬,各派的戲他都演,但又賦予了自己的風格,使觀眾可以得到一些與別家不同的藝術享受。

京劇奚派老生有什麼特色,怎樣看待奚嘯伯的唱腔藝術?

奚嘯伯很講究“嘴裡”“字眼”,又有一套比較系統的演唱理論和方法。例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等。此外,“要板”處理“過門”、“趕板奪字”、運用氣口等等,也很有講究。

再加上他那種浮雲掩月、聲如洞簫的嗓音,雖窄小而能夠達遠,雖幽暗而柔潤。尤其老生所特別需要的“衣齊”“人辰”一類的轍口,是他的特長。所以,集中起來,自然地形成了他那“委婉細膩、清新雅緻”的藝術特色。

京劇奚派老生有什麼特色,怎樣看待奚嘯伯的唱腔藝術?

奚嘯伯的演唱,最早完全是宗法譚派。我們知道,譚派的藝術特點是“規範而優美”,在落落大方中顯示出藝術的技巧,在樸實無華中顯示出醇厚的韻味。

每提起譚派來,奚嘯伯總說:老先生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信手拈來,哪兒都有戲,隨便一個小腔,都可以唱出人物。說的時候就常常以《罵曹》裡“丞相委用恩非小”的這個“非小”為例。

京劇奚派老生有什麼特色,怎樣看待奚嘯伯的唱腔藝術?

他認為這樣唱不只是唱得乾淨明快,主要的是顯出了禰衡這個人物狂傲不羈的性格。他對譚派的這一點體會,可以說是相當深刻的。稍微往後一點的時間,言派、餘派的東西就大量地進入了他的藝術中來。

奚嘯伯和梅蘭芳合作次數最多。最精采的合作戲是《二堂舍子》。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他總是傍著梅蘭芳的。在名家的直接薰陶之下,他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就象《二堂舍子》這樣一出比較“溫”的戲,他卻演得很感人。

京劇奚派老生有什麼特色,怎樣看待奚嘯伯的唱腔藝術?

解放後,他和梅蘭芳又合作演出這出戏。有一次,梅蘭芳滿意而親切地對他說:“嘯伯,你這個戲可真成熟了。演出的當時,我們都不象在演戲,簡直就是自己的事,我們都似乎置身於生活之中了。”

從梅蘭芳的這段話可以想象,他們的合作是非常的精采。只是可惜那時沒有錄象,更遺憾的是連他們合作的錄音也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