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是這樣寫成的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是這樣寫成的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是這樣寫成的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首紅遍全國,人們耳熟能詳,久唱不衰的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是怎樣誕生的呢?

1955年,詞作家喬羽正在江西體驗生活,撰寫《紅孩子》的電影劇本。大約在夏秋之交的一天,他接到長春電影製片廠的電報,要他火速到長春,為《上甘嶺》寫一首歌。《上甘嶺》是長影的重點片,邀請了當時名聲赫赫的作曲家劉熾寫歌。喬羽是劉熾的“最佳搭檔”,歌詞自然由他“操刀”。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是這樣寫成的

▲ 著名作曲家劉熾

喬羽立即趕回長春電影製片廠,看完了樣片和攝影棚裡搭的“上甘嶺坑道”後,導演沙蒙對喬羽說,“你的歌就在這洞裡唱。”喬羽問沙蒙,“你想要我寫什麼樣的歌?”沙蒙說,“寫一首將來我的電影沒人看的時候,但歌還能被大家記住的那種。”

喬羽不敢隨便寫,他把自己關在房子裡悶了幾天。他對沙蒙說,“在這洞裡,一群大兵唱,不好寫。”沙蒙就說,“那就寫一個女戰士,帶著大家來個大合唱。”當時時間很緊張,因為最後要補拍唱歌的鏡頭,攝製組一個演員都不能走,大家都在等他的歌寫出來。最後,喬羽索性不再想《上甘嶺》,就寫自己印象最深的東西。

那時,喬羽去江西蘇區第一次見到長江,心想,怎麼會有那麼大的河,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上都有一種完全不同於黃河的感受,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水稻……忽然間,他就有了第一句,“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那天,沙蒙又來了,喬羽拿著歌詞給他看,沙蒙看了半個鐘頭沒吭聲,最後說了一句,“好!就是它了!”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是這樣寫成的

▲ 歌曲《我的祖國》創作手稿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是這樣寫成的

▲ 電影《上甘嶺》片段

歌詞寫就的第二天,沙蒙又來找喬羽,問道,“這一條大河,我怎麼看著是長江呢?”喬羽說,“可不是,我寫的就是對長江的印象。”“那又為什麼要用一條大河呢?乾脆就用萬里長江或是長江萬里波浪寬不好嗎?”喬羽答道,“長江萬里有氣勢,可以作這樣的修改。但我考慮,長江雖然很長,但畢竟不是每個中國人都住在長江邊上。如果直接點出長江,會不會使許多不住在長江邊上的人認為這歌裡唱的和我沒什麼關係呢。而如果是一條大河,那就可以讓每個人都想到自己的家鄉。”說完便是長時間的沉默。最後,沙蒙站起身來,“好,就是一條大河。”

詞審定後,歌名按慣例(如《讓我們蕩起雙槳》《人說山西好風光》《難忘今宵》等,都是歌詞第一句作為歌名。)“一條大河波浪寬”就定為《一條大河》,可劉熾作完曲後認為叫《我的祖國》更好,喬羽贊同。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是這樣寫成的

▲ 晚年和藹可親的喬老

《我的祖國》歌曲成功誕生後,長影請來當時有名氣的歌手試唱,可劉熾對誰都不滿意。後來喬羽說,為什麼不請我們中央實驗歌劇院的郭蘭英來唱?這一建議立刻被採納,長影到北京找到郭蘭英。劇院那時有很好的人才意識,提出需要電影攝製組按每分鐘100元的規格給劇院付錢。當時最好的錄音棚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我們現在看電影聽到的這首歌就是那時在電臺錄製的(而效果最好的是1958年錄製的唱片)。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是這樣寫成的

▲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

郭蘭英飽含深情的演唱賦予這首歌以激情滿懷的生命,加上人們對影片《上甘嶺》的喜愛,這首大氣優美的歌曲家喻戶曉、風靡全國。後來,《我的祖國》成為郭蘭英最有代表性的演唱作品。

選自趙愛平《〈我的祖國〉背後的故事》,文章略作刪節。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是這樣寫成的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是這樣寫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