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是志願軍全體女戰士的代表”

說起電影《上甘嶺》,人們並不陌生。電影中,在坑道里用悅耳的歌聲唱著“一條大河波浪寬……”的女衛生員王蘭讓人印象深刻。1954年,編劇林杉在這部電影劇本最後的頁碼上註明:衛生員王清珍就是王蘭的原型。

王清珍,是林杉在編寫劇本時看到的一篇關於上甘嶺戰役報道中的志願軍女戰士。在那血與火的日日夜夜裡,王清珍堅守在坑道里護理傷員,用女性特有的溫柔細緻給他們帶去關懷,用微笑和歌聲給他們帶去希望。林杉被王清珍的事蹟深深打動,特意以她為原型,在《上甘嶺》這部充滿陽剛之氣的電影劇本中加入王蘭這個柔美又堅韌的女性角色,讓故事更加豐滿鮮活。

如今,王清珍已滿頭銀絲,是湖北省軍區孝感離職幹部休養所一名老幹部。雖已是耄耋之年,但老人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在她的記憶裡,那段崢嶸歲月,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去。

王清珍出生在湖北武漢,武漢淪陷後,不滿6歲的她隨父母來到貴州威寧縣城定居。新中國成立前夕,雲貴一帶匪患嚴重,老百姓深受其害,十幾歲的王清珍就經常遭到土匪惡霸登門“搶親”的糾纏。1950年,解放軍15軍第45師奉命圍剿盤踞在威寧地區的國民黨殘部和土匪,他們守紀律、不擾民的良好形象,給王清珍留下深刻印象,讓她產生了參加解放軍的想法。因為年齡太小,剛開始部隊拒絕了14歲的王清珍,後來在她家人的堅持下,部隊領導決定讓她去當衛生員。

王清珍剛到部隊不久,朝鮮戰爭爆發。1951年3月,王清珍隨第三批入朝部隊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在戰場上,王清珍主要在前線救護所負責傷病員的救治和護理,“我第一次接受的任務是護理3個血肉模糊的傷員,這是我第一次直面戰爭的殘酷。”

隨著朝鮮戰場形勢的發展,戰爭越來越激烈,志願軍傷員也越來越多。設置在坑道山洞裡的救護所,大山洞要住六七個傷員,小山洞住四五個傷員。尤其在上甘嶺戰役最困難的時候,王清珍一個人要負責四五個山洞,需要照顧20多個傷員,給他們清洗傷口,喂藥餵飯,擦洗身體。有的傷員燒傷嚴重,嘴巴腫得無法張開,她就把藥片嚼碎,用嘴給傷員喂藥。

採訪中,王清珍給我們講述了那個廣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一天深夜,從前線抬下來一位腹部受傷、腸子被炸出來的曹排長。他的受傷部位特殊,排尿異常困難。王清珍在床前想盡辦法給他導尿,這位排長卻不願在女衛生員面前解開褲子。

“‘你連死都不拍,還怕什麼羞?’見他不讓我給他導尿,我一下子就著急了。”當時的情景,王清珍記憶猶新。

在王清珍的強烈要求下,曹排長聽從了安排。王清珍先是插上導尿管,可是曹排長費了好大勁兒還是排不出尿。怎麼辦?

在前線救護所裡,王清珍聽說過有男衛生員給傷員插上導尿管,再用嘴吸導尿管幫助排尿的方法。“可我畢竟還只是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啊!”王清珍當時有些顧慮。

傷口的疼痛加上膀胱憋脹,讓曹排長的頭上直冒汗珠。為了減輕傷員的痛苦,王清珍顧不上那麼多……

排尿終於成功了。導完尿,曹排長熱淚盈眶,一個勁兒地感謝王清珍。

“當時從前線抬下來的傷員都作出了巨大犧牲,身體上承受許多痛苦。救死扶傷是我們前線衛生員的職責。戰場上,女衛生員都和我一樣!”至今想起來,王清珍仍很坦然。

除了照顧和護理傷病員,一有空閒時間,王清珍就到山洞裡給傷病員唱歌、教歌,愉悅他們的心情。那時,唱得最多的是《南泥灣》《翻身道情》等歌曲。王清珍說,雖然她唱得不是那麼標準,但對傷病員來說,也算是一種撫慰。

採訪中,我們多次提起《上甘嶺》中的王蘭是以她為原型,可王清珍總是說:“王蘭是志願軍全體女戰士的代表。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還有許多像王蘭一樣優秀的女衛生員。”

因為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王清珍榮立了二等功,獲頒二級戰士榮譽勳章。但在王清珍看來,“那些長眠在朝鮮的戰友更配得上至高無上的榮譽,他們是最高尚、最偉大的人。”

上圖:1954年,王清珍(前排右二)等志願軍官兵和朝鮮的同志合影留念,共慶“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下圖:王清珍給小學生們講述革命傳統和戰鬥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