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款水下點火潛射反艦飛彈,600公里射程成爲航母真正殺手

世界上有6個國家擁有核潛艇,二十幾個國家的擁有常規潛艇,其中不到一半擁有潛射反艦導彈,但都是進口美國、俄羅斯、法國或中國的導彈,因為目前為止,全球只有四個國家擁有潛射反艦導彈技術。很榮幸,中國就是世界上不多的能夠自行研製潛射反艦導彈的國家之一。

中國第一款水下點火潛射反艦導彈,600公里射程成為航母真正殺手

對現代潛艇來說,雖然魚雷仍然是主戰裝備,但隨著潛艇探測技術和海空反潛技術的進步,使用射程較短速度又慢的魚雷對抗水面戰艦,一般需要突破反潛圈,還存在著易被發現攻擊的弱點,潛射反艦導彈已經在潛艇的武器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由於潛射導彈的發射環境複雜異常,需要計算導彈在海里的運動和出水過程,空氣介質和液體介質的轉換,再加一個分離階段,並由此衍生出什麼海水倒灌,波浪干擾等一些列問題。所以迄今為止,只有美俄中法四國獨立發展了潛射導彈。例如美國的潛射魚叉導彈、潛射戰斧導彈,俄羅斯的SS-N-19“花崗岩”導彈,法國的潛射飛魚等等

中國第一款水下點火潛射反艦導彈,600公里射程成為航母真正殺手

潛射導彈的水下發射總共可以分為水下有動力和無動力發射兩種形式,其主要區別在於導彈在水下段運動的時候是否發動機已經點火且提供動力。比較典型的有兩種,即採用水下有動力發射的“飛魚”反艦導彈和無動力發射的“魚叉”反艦導彈。有動力發射方式的優點在於,發射深度範圍大,能夠實現從潛望鏡深度到工作深度整個範圍內的發射。不僅如此,它還具有出水速度高、能在高海情狀態下發射、環境適應能力強的特點。中國潛射反艦導彈發展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根據國產第2代常規潛艇及攻擊核潛艇配套,航天科工有關單位開展了第1代潛射反艦導彈研製,在研製過程之中,遇到第1個難題就是導彈水下點火和飛行,為了降低研製難度,有關單位選擇了比較簡單和穩妥做法,就是採用水下運載器,這也是西方國家常用做法,它把導彈安裝在一個容器裡面,從潛艇發射管裡面發射,導彈隨容器一起到達水面,然後發動機點火,攻擊目標,水下運載器分為有動力和無動力兩種,前者配備有發動機,可以將導彈帶到空中發射,可以適應更加複雜海況,後者利用浮力上升到水面,然後拋掉口蓋,導彈點火,結構更加簡單,成本也更低,研製難度相對較小,經過考慮,中國採用了無動力運載器。


中國第一款水下點火潛射反艦導彈,600公里射程成為航母真正殺手

隨著鷹擊-18潛射反艦導彈的研製成功,對我國的反航母體系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而除了總體型號的完成,其實還涉及到許許多多的技術突破。在鷹擊-18潛射導彈的研製過程中,共解決100多項關鍵技術,取得300多項發明專利。這之中就包括一種重大的突破,即潛射導彈的水下有動力發射技術。

根據報道的表述,中國最新研製的鷹擊-18反艦導彈射程達到3M-54E導彈3倍,意味著其最大射程可能達到600千米以上,這主要是因為它採用了亞超音速結合的技術。如果將鷹擊-18裝備給093B型潛艇,那麼該艇被發現的概率還會大大降低。再則,093型潛艇的排水量已經達到7000噸左右,主要用於執行遠海作戰任務,更加需要具備在高海況條件下的作戰能力,而採用水下有動力發射方式比無動力方式更加有利。

中國第一款水下點火潛射反艦導彈,600公里射程成為航母真正殺手

此從理論上來講,093B在搭載鷹擊-18反潛導彈之後,就好似擁有了長拳,基本上可以在航母戰鬥群的反潛兵力作用範圍之外發起攻擊。但同時也應當注意到,航母戰鬥群依賴的反潛兵力絕非僅僅是建制內的,而且還包括岸基的P-8A或P-3C等大型遠程反潛巡邏機。再則,093B核潛艇要在這麼遠的距離打擊航母,必須有強大的ISR支援。所以並不存在什麼殺手鐧,現代海戰的對抗是體系的對抗,對手不僅僅依靠建制內兵力,我們攻擊航母的手段也不僅僅只有鷹擊-18潛射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