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10台發動機 航程16,000千米 20世紀50年代美軍戰略轟炸主力裝備

二戰初期的 1940 年,當時德國已經佔領整個西歐大陸,英國在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下也岌岌可危,這是美國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一旦德國繼續向西擴張,美國如何在英倫三島失陷的情況下與希特勒作戰?為此,美軍需要一種載彈量大、能高空飛行的洲際轟炸機以應對未來的戰爭。

裝10臺發動機 航程16,000千米 20世紀50年代美軍戰略轟炸主力裝備

1941 年 10 月,康維爾、波音和諾思羅普等幾家飛機公司提出設計進行競標,最終美國陸軍航空兵決定採用康維爾(Convair)公司洲際轟炸機設計方案,新飛機編號 B-36,B-36 和平衛士(B-36 Peacemaker)是一款由康維爾(Convair)為美國空軍制造的超長程戰略轟炸機。B-36轟炸機創造了多項記錄:它是歷史上投入批量生產的最大型的活塞引擎飛機,也是翼展最大(70米)的軍用飛機。時至今日,B-36 仍然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尺寸最大的作戰飛機:全長 49.4 米,翼展 70.1 米,高 14.2米,起飛重量150噸

裝10臺發動機 航程16,000千米 20世紀50年代美軍戰略轟炸主力裝備

在當時的飛機當中,B-36 是絕對的“空中巨無霸”,別看這傢伙體態碩大,在 6 臺活塞式發動機(單臺功率高達 3,800 馬力)和 4 臺渦噴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 23 千牛)的全力推動下,它可達到 685-700 千米/小時的最大速度,與二戰時期最快的戰鬥機相差無幾,飛行高度亦可達 13,700 米,自衛用火炮則高達 16 門(其中 6 個活動的遙控炮塔內分別裝有雙管 20 毫米機炮,機頭和尾部炮塔上各裝兩門 20 毫米機炮),在二戰期間,即使是最優秀的轟炸機 B-29,其最大載彈量也僅有 9 噸,而 B-36 可以運載 4 倍於此的彈藥(其中包括當時最重量級的核彈);B-29 的最大航程為 6,400-6,700 千米,而 B-36 則達到了驚人的 16,000 千米——換言之,地球上幾乎沒有任何目標不處於其毀滅範圍以內。

裝10臺發動機 航程16,000千米 20世紀50年代美軍戰略轟炸主力裝備

B-36 造價不菲:每架 B-36 僅採購價就超過 400 萬美元(相當於 20 架 F-86 或 30 架 F-80 戰鬥機的採購費用),這還不包括與之配套的武器、支援設備及維護費用,正因為此B-36 的產量仍然很有限:從 1946 年至 1954 年,康維爾公司先後生產了 384 架 B-36。

裝10臺發動機 航程16,000千米 20世紀50年代美軍戰略轟炸主力裝備

由於航程遠、載彈量大,B-36 轟炸機服役後主要部署在美國本土的埃格林空軍基地(佛羅里達州)和卡斯威爾空軍基地(德克薩斯州)。不過,為了對蘇聯、中國和朝鮮實施核威懾,該機也曾少量部署在英國林肯希思空軍基地和位於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已顯示美國的戰略核力量存在。但在服役期間,B-36 更多地還是作為偵察機使用——據透露,RB-36 曾先後地出現在西伯利亞、堪察加半島以及中國內地等“目標地區”上空,但關於它們的詳細飛行記錄,至今仍然是美國的最高機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