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你知道吗?一大拨“南京系”机器人正在逐渐影响我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南京全市涉及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企业和院校有70多家。为了让机器人越来越聪明,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南京更是在布局庞大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初步规划了“两中心、三片区、一示范”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南京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1

这些机器人都是“南京系”

外形可爱、聪慧能干的“熊猫”服务机器人——俻俻,它能客串主持,也能当送餐服务员,是个多面手。它来自南京熊猫电子。

机器人小艾,是个卖得了萌、干得动活的机器人,它来自江苏南大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机器人从类型上分,有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

紫金山记者了解到,南京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有亿嘉和、南大电子等骨干企业; 工业机器人领域有苏美达、埃斯顿、科远等国内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2017年度,南京市机器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20%;2018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全市涉及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企业和院校有70多家。

2

人工智能还有N种打开方式

另外,你发现了吗?最近几年,机器人正“越来越聪明”,比如原来只会一个指令一个动作的服务机器人,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那是因为机器人借助人工智能有了聪明的脑袋。南京正在布局庞大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目前,全市有150余家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比如,在教育培训领域,金智教育研发了全国领先的智慧校园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平台; 词酷网络研发了英语作文在线写作智能训练平台; 蓝舰信息研发了国内领先的数学作业平台“悠数学”,用人工智能对作业过程数据进行分析。

在交通物流领域,江苏满运公司研发并运营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整车运力调度平台APP“运满满”。

3

新型研发机构加速布局

随着创新名城建设的深入推进,一批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大公共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也在加速布局南京。

比如,图灵奖唯一华裔获得者姚期智院士领衔的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上半年在南京落户。南京大学与经济开发区联合打造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还有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南邮信息产业研究院、南京机器人研究院、麒麟科技创新园中科协海智计划机器人研发基地、中科院自动化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苏美达服务机器人、亿嘉和电路巡检机器人等工程中心等等。

相关新闻

到2020年

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2017年12月底,南京市出台了《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以来,《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8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与《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出台。

到2020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1000亿元。培育行业领军型企业30家以上,建成30家左右的智能工厂。

目前,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涉及集成电路(芯片、传感器)、软件(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智能系统)等多个领域。从总体上看,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有以下特点:

产业基础较好。我市拥有较为厚实的新一代信息系统、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基础,随着部分企业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并开发出自主配套产品,逐渐形成了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雨花台区软件产业、江宁区信息通信设备产业三个人工智能产业重要集聚区。

具有一定技术优势。我市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专利(含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版图等知识产权)近5000项,在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基础数据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集成电路方面,我市拥有全产业链,在芯片设计方面拥有中国电科14所、55所等科研院所。在智能机器人方面,服务机器人领域有亿嘉和、南大电子等骨干企业,工业机器人领域有苏美达、埃斯顿、科远等国内龙头企业。

科研水平国内一流。我市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拥有众多的顶尖专家、高端人才,在宁高校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是目前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在图像检索、人脸识别、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等方面拥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今年5月南京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东南大学2015年就设置了全国第一个机器人专业学科,开展智能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