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雙重奏|勃拉姆斯與約阿希姆,沒有羽翼的愛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鑽石與白雪

友誼是沒有羽翼的愛

——喬治·拜倫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A大調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 第二樂章

圖:勃拉姆斯與約阿希姆

美國商人洛克菲勒曾說:業務上的友誼,勝過友誼上的業務。雖然這話不怎麼入耳,但仔細想想,這位精明的商人說的也對:商場如戰場,你和你的戰友或者和敵人之間的友誼,往往有著更多的惺惺相惜。但是當你把單純的友誼發展成業務時,原本堅固的信任卻很容易被利益的法則破壞。不過,話也要說回來,畢竟,利害關係是友誼的敵人,與戰友或者對手發展友誼,本身就是件危險的事。生意做完了,仗打完了,原本惺惺相惜的基礎,也就蕩然無存——昨天我們還志同道合,今天怎麼看還是各走各的路,比較好。在人心上建立的東西,無論是愛情還是友誼,都有著脆弱的一面。唯有時光,是檢驗一切真金的最終法則。

偉大的音樂家勃拉姆斯與比他大兩歲的傑出小提琴家約阿希姆的友誼,是19世紀音樂史上的一段美談。兩人從年青時代,就為了相同的理想與目標而結為好友,在那個浪漫過頭的時代裡,一起堅守著古典精神的最後陣地。他們都拒絕當時音樂教皇李斯特的召喚,對抗著瓦格納歌劇運動的狂瀾。然而當時過境遷,他們都各自成為自己領域中,最傑出的人物時,原本情比金堅的友誼,也遭受著時光無情的衝擊。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1860s,還沒有發福的勃拉姆斯

人這種動物,最容易記住的,其實是別人的缺點。當人與人相處久了,對方的缺點就會被放大到無法容忍,原本的優點卻越來越無足輕重。比如,在功成名就的勃拉姆斯眼裡,小提琴家約阿希姆就是個無可救藥的臭脾氣,老是喜歡對別人的作品橫挑鼻子豎挑眼。令人蛋痛的是:在約阿希姆的眼中,當年英氣逼人的勃拉姆斯才是天底下最無藥可救的傲慢暴躁男。他特別喜歡提起一件往事:有一次約阿希姆在派對上,準備為賓客演奏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由於是臨時起意,賓客很想請勃拉姆斯演奏鋼琴部分,但又不敢對大師明說。

唯有約阿希姆才有這面子。於是約阿希姆放下身段,笑眯眯的對勃拉姆斯說:“親愛的大師,為了讓我們的朋友們高興,請您和我一起演奏這首曲子吧?”沒想到勃拉姆斯根本不給老朋友面子,還勃然大怒:“我可不是什麼彈伴奏的!”說著,勃拉姆斯邁著大步走到別的房間去了,弄得場面十分尷尬,約阿希姆急忙打圓場:“他煩躁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沒什麼惡意。”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1860s,結婚不久的約阿希姆

可惜,兩人共同的好友、舒曼的妻子——偉大的女鋼琴家克拉拉·舒曼不在場,否則,場面絕不會弄得如此不堪。這件小事大約發生在1876年、或者1877年。勃拉姆斯已經是如日中天的大作曲家,一部接著一部的音樂傑作,震撼了樂壇。越發自信的大師,在發表自己的傑作時,早已不太在意,是否要徵求一下老友約阿希姆的意見。倆人在年青時有一個習慣,就是相互每創作一部作品,都要把手稿寄給對方,認真地徵求意見。當年勃拉姆斯甚至為倆人設立了一個特別賬戶,規定:在收到對方作品的八日後,一定要寄出詳細認真的修改意見、或者自己的新作。如果做不到,就要自願給這個賬戶打一筆錢。

這些事,約阿希姆當然還記得。不過,約阿希姆已經好久沒收到勃拉姆斯的新作了。他還記得,年青時勃拉姆斯曾信誓旦旦地說過,要為自己創作一部輝煌的、可以充分展現他神技與風采的小提琴協奏曲。許多年過去了,除了歌劇和蛋痛的音詩,勃拉姆斯在交響曲、四重奏、三重奏、鋼琴協奏曲,藝術歌曲與宗教音樂上都留下了大量的傑作,唯獨沒有小提琴協奏曲。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C大調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

坐在鋼琴邊的勃拉姆斯

1853年,約阿希姆17歲,已經是名動歐洲的天才小提琴家,他剛剛離開李斯特一手打造的浪漫主義音樂王國——魏瑪,成為漢諾威的首席指揮。約阿希姆是菲迪南·大衛和門德爾松的弟子,他無法認同李斯特推動的標題音樂與恢弘的交響音詩,在他看來,給音樂加上標題與文字說明,其實是讓音樂成為文學的附屬品。那年,15歲的勃拉姆斯,也從李斯特的魏瑪逃出來,兩人共同的古典情結,讓他們在第一次見面時就惺惺相惜。約阿希姆還記得英氣的年青人勃拉姆斯,在他家自說自話地演奏《C大調第一號鋼琴奏鳴曲》時的情境。當音樂從波瀾壯闊的第一樂章快板,來到溫柔纏綿的第二樂章行板時,約阿希姆徹底地被眼前這位有著柔軟金髮和湛藍雙眼的年青人打動了。那輕柔飄蕩著的旋律,來自一首古老的德國民謠,歌中唱道:

月亮悄悄地升上夜空

宛若青春的一朵小花

穿過鑲著銀邊的雲朵

在清冷的夜空中綻放

清冷質樸的旋律,在精緻的變奏與和聲中顫動著,宛若一首無詞的歌,它也許讓約阿希姆想起了自己的恩師——門德爾松。當優美的詩意與音樂相互戀愛時,深深的情義盡在不言中,不需要具體歌詞,也不需要人為的標題,月移花影上欄杆,晶瑩剔透的音符,都幻化成一地的月光。後來約阿西姆曾評論勃拉姆斯的音樂:

純真得像鑽石,柔軟得像白雪

勃拉姆斯將這首編號OP.1的正式處女作,題獻給了約阿希姆。而約阿希姆則寫了一封熱情的推薦信,讓勃拉姆斯帶著去拜訪自己的好友大音樂家舒曼。這是兩人友誼的開始,也是勃拉姆斯輝煌音樂生涯的起飛之地。

1789年的冬雨

友誼就是自由

如果我成了你的負擔

那麼便不好做朋友了

——三毛《夢裡花落知多少》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G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雨點),第三樂章

名畫:約阿希姆與克拉拉·舒曼 門採爾畫

友誼與愛情,如同美麗的相片,隨著時間漸漸地褪去了當初的顏色。它們在你記憶的牆上,悄悄地發黃、斷裂,然後墜落無聲,你甚至經常想不起來,你和她或者他,為何突然不再有激情。

1879年的冬天,勃拉姆斯與約阿西姆最後一次共臺演出,曲目是勃拉姆斯《G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勃拉姆斯演奏鋼琴,約阿西姆演奏小提琴。這部遲到的作品,有一個別名——《雨點奏鳴曲》,原因是,在這支特別為好友創作的曲目中,勃拉姆斯引用了他在一首名叫《雨點之歌》中的旋律。那支歌的詞作者是格羅特。歌中寫道:

屋外雨聲淅瀝

讓我憶起舊時歌

我們坐在門前同唱此歌

伴隨一樣的雨聲

你是否還記得當時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如雨滴般飛舞的鋼琴音符,穿梭在小提琴如泣如訴的主旋律間隙,冰冷而綿密。

1879年,兩人都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26年的友誼,就象是沉默在記憶中的舊相框,蒙著厚厚的時光之塵,卻無人擦拭。那些被冬雨打溼的無聲詩句,映在兩位好友的心中,只剩下一片模糊的印記。這一首遲到作品,它比那年勃拉姆斯發表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冰冷得多,那根藏在倆人友誼中的暗啞琴絃,輕輕一扯就淚如雨滴。

我想那是因為與妻子痛苦的冷戰,傷透了這位天才的心,令他無法穿過鋼琴綿密的雨聲,聽到好友的呼喚,兩人在那場冬天的音樂會後漸行漸遠。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從某種意義上說,《G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也許是勃拉姆斯為了彌補《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給這位多年好友造成的傷害。他年青時就曾許諾為好友創作一支偉大的小協,然而當這支偉大小協終於在26年後,擺到約阿希姆面前時,對約阿希姆而言,更象是某種挑釁。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被後人列為,古典音樂史上四大小協之一,地位崇高。然而,它的確也是一支對小提琴獨奏者,很不友好的曲子。在看到這支名曲的最初手稿時,約阿希姆相當震驚,他發現不僅其中的小提琴獨奏部分極難演奏,更讓人不滿的是,恢宏的樂隊至始至終都在與小提琴競奏,經常壓得小提琴喘不過氣來。雖然如此,約阿希姆仍然為這支提獻給他的偉大作品,認真地寫了小提琴的華彩部分。

就象倆人年青時那樣,約阿希姆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例如,約阿希姆建議,將隊絃樂低音聲部改為撥絃演奏,以此來降低樂隊的整體音量,以獲得與小提琴獨奏聲音更好的平衡。顯然,約阿希姆已經意識到,這支以交響樂思維創作的偉大小協,有意地提高了樂隊的音響與主導性。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中年時的約阿西姆

然而,這次勃拉姆斯似乎並不是很在意老友的意見。他要突破古典小提琴協奏曲一慣突出小提琴華彩獨奏的傳統,將一枝獨秀的小提琴壓制在樂隊的整體音響之中。難怪在看過這支小協的總譜之後,當時最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薩拉薩蒂非常不爽地表示:第二樂章小提琴優美的旋律出現之前,卻被雙簧管毫無保留地提前宣洩了出來,令之後出現的小提琴華彩部分黯然失色。薩拉薩蒂甚至公開表示:他才沒有耐心等待雙簧管冗長的演奏。

薩拉薩蒂可以直言不諱地說出他的不滿,但勃拉姆斯的摯友,這支偉大小協首席獨奏,約阿希姆卻不行。《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雖然不斷地在修改,但仍如期首演於1879年的新年,勃拉姆斯親自指揮,約阿希姆小提琴獨奏。由於曲譜一直到演出前一天都沒能全部寫完,可想而知缺少預先完整的排練,那年的首演並不成功。

更讓約阿希姆糟心的是,自己的意見越來越被當年志同道合的好友忽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當然是一支偉大的名曲,但對勃拉姆斯與約阿希姆的友誼而言,卻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災難。約阿希姆有苦難言,期待26年的小協黯然收場。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約阿希姆與妻子阿瑪利亞

1879年大約是約阿希姆生命中最寒冷的一年。那一年,生性多疑的約阿希姆懷疑心愛的妻子阿瑪利亞,與勃拉姆斯的另一位出版商好友出軌,雖然阿瑪利亞一再否認,周圍的朋友也不斷勸阻,但最終仍無法挽回他們的婚姻,在一場痛苦的離婚官司後,兩人勞燕分飛。

美麗的女低音阿瑪利亞,與勃拉姆斯關係非常密切。勃拉姆斯絕不相信,阿瑪利亞會背叛約阿希姆。在這場讓人糾心的傷害中,勃拉姆斯堅信,所有的錯都是因為約阿希姆糟糕的性格與無端的懷疑。他寫信去質問老友:

兩個怨恨的人勞燕分飛,永遠比重歸於好更加容易,正如同一個人要撿起理智比喪失理智更困難。

約阿希姆當然沒有回信。在那年冬天的最後一次同臺演出之後,這對26年的老友,已經形同陌路。自由與孤獨,是約阿希姆一生最著名的座右銘。1879年的冬天,他算是徹底領教了自由與孤獨的真正滋味。

和解雙重奏

一分鐘的和好抵得過一輩子的友誼

——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徒然小夜曲 / 純鋼琴版

1880年的勃拉姆斯

約阿希姆與妻子阿瑪麗亞之間的悲劇,其實只是一個不願意安份地守在家裡,帶孩子的女歌唱家與丈夫之間的可悲衝突。相比之下,一直支持著舒曼遺孀、女鋼琴家克拉拉·舒曼的勃拉姆斯,顯然更欣賞女人的獨立品格。他曾在約阿希姆與妻子的冷戰中,寫信給阿瑪麗亞,表達了他對阿瑪麗亞的支持。在信中,他還指責了他的老友是一個脾氣讓人無法忍受的傢伙——猜忌心讓他特別喜歡對別人指指點點,自己也受夠了他的性格。

這本來是一封很私人的信件,但勃拉姆斯沒想到:在法庭審理約阿希姆離婚案時,阿瑪麗亞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和丈夫的猜忌,當庭公開了這封信,引來一片譁然。隨即,憤怒的約阿希姆公開宣佈與老友絕交。

從人心上,生長出來的東西都是脆弱的,因為人心本身就是脆弱的。無論真正的事實是什麼,無法挽回的愛情與友誼,就象勃拉姆斯那首著名的《徒然小夜曲》唱的:

我的心已凍僵,我的愛已熄滅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FAE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

蓄鬍子的勃拉姆斯

脆弱的愛情,褪色的友誼,每個人都在生活的巨浪裡沉浮。得到與失去,喧譁與寂寞,相聚與離別,糾纏與解脫,最終獲勝的只有無情的時光。那些失去的,令人心痛。那些褪色的,令人遺憾。然而,生活依然要繼續。

沒有人說得清,是勃拉姆斯脾氣暴躁,還是約阿希姆性格偏執。然而,有意思的是,1879年之後,兩位老朋友,不知不覺地越長越像,不約而同地都蓄起了大鬍子。

時光是一個奇特的東西,它一面破壞著一切,一面又把你生命裡最重要的底色,從紛亂的生活中漸漸沉澱下來。直到有一天,倆人都發現,那些曾經的激烈爭吵其實毫無意義。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蓄鬍子的約阿希姆

1883年,在孤獨與寂寞中,約阿西姆突然收到了一大疊交響樂的手稿,那是勃拉姆斯剛剛創作的第三交響曲。約阿西姆一開始很想退回這些曲譜。然而,當那厚厚的曲譜堆在他書房的桌上時,卻有一種奇異的吸引力,讓約阿西姆混身興奮。就彷彿小孩子面對一大包糖果,又怎能不馬上拆封?

約阿西姆安慰自己:就隨便看看吧,反正看一眼也不會死人。

當約阿西姆打開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的手稿,他很快注意到,這位昔日的老友,在這個樂章裡,玩了一個巧妙的音樂謎語。它的主題動機正好是F-bA-F,勃拉姆斯特別在附帶的信中解釋,這是一個他特別設計的“警句”,意思是“自由而快樂”。約阿西姆當然明白,這個勃拉姆斯式的謎語。1853年,舒曼、勃拉姆斯、迪特里赫三位作曲家,曾合作創作了一首名為“F-A-E”的小提琴奏鳴曲,送給約阿西姆。F-A-E,是這支小提琴奏鳴曲主題動機,也正好就是約阿西姆人生座右銘——自由並孤獨著——的德文首字母縮寫。

約阿希姆當然記得這支奏鳴曲,特別是勃拉姆斯寫的熱情洋溢的第三樂章。這一次,這老傢伙又故伎重施——約阿西姆看著密密麻麻的樂譜,不禁莞爾一笑。

他一邊笑著,一邊輕聲罵著,一邊老淚縱橫。陽光溫暖,約阿西姆仔細地翻閱著樂譜,就如同他們年青時相互約定的,他再一次認真地為了支偉大的交響曲寫下了自己的修改意見。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A小調小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協奏曲,第一樂章

演奏中的老約阿希姆

也許還有一點點矜持,也許還有一點點抹不開的面子問題。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兩人友誼的春天,正悄悄地突破冬天寒冷的封鎖,即將強力歸來。在收到老友回信之後,勃拉姆斯一再把創作中的作品寄給約阿西姆,徵求老友的意見。1886年,勃拉姆斯再次寄來一首小提琴與大提琴的雙重協奏曲。這次不僅僅是請老友指正,也是請老友賞臉,首演這支——A小調小提琴與大提琴雙重協奏曲。

用勃拉姆斯老相好克拉拉·舒曼的說法,這是一支真正的和解之作。音樂以巨大力量,如巨流一般席捲而下,將所有人生的孤獨、不滿與猜忌,統統衝入大海。它的第一樂章,狂亂而糾結,彷彿雨橫風狂三月暮。然而,那潛藏在音浪之後的力量,彷彿在暗示自己的老朋友,那些屬於他們的年青時代,那些曾經的熱血與激情。大提琴就彷彿是勃拉姆斯自己,他用狂想般的色彩,指揮著樂隊,鼓起希望的風帆,召喚著代表著約阿希姆的小提琴加入。緊接著的大、小提琴共同奏出最華彩的樂段,它們時而爭論不休,又時而攜手進退。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A小調小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協奏曲,第三樂章

在經過了第一樂章的強力召喚, 第二樂章的回憶與思念,音樂最後來到了象徵和解的第三樂章。大提琴奏出有力而簡潔的舞曲音型,彷彿是最熱情的邀舞,緊接著小提琴以輕靈舞步作出回應,樂隊雷鳴般的合奏,將雙琴的舞蹈,推向熱烈的高潮,這是一支有著濃烈匈牙利土風舞風格的樂章,匈牙利出身的約阿希姆當然再熟悉不過。整個世界都彷彿在音樂強烈而有力的迴旋往復中一起天旋地轉。勃拉姆斯繼續發揮著,隱而不露的幽默天性,他在樂譜上寫道:

不要太快

這既是對這個樂章速度的提示,也一語雙關。有時寂寞孤獨持續得太長,讓人消磨了意志;有時歡樂又來得太快,讓我們的小心臟承受不起。不要太快,不要忘了欣賞一下人生一路走來的壯麗風景。這是屬於一對老朋友的華麗樂章,帶著春天所有的溫度,帶著一對老朋友33年的全部記憶,讓星月旋轉,讓大地開花,讓河流歡騰,讓歡樂永遠地注入孤獨的心靈。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約阿西姆用過的小提琴特寫

A小調小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協奏曲,是勃拉姆斯最後一部管絃樂作品。他使用了一個A–E–F的主題動機,顯然這位快樂的單身漢,又一次組裝了老朋友的格言。

愛情與友誼,所有長在人心上的東西,都不可能保持永遠的鮮豔。人生多風雨,太多的花兒凋零了。人世間各種利害、衝突與誤解,讓曾經相愛的心相互疏遠;讓曾經相互扶持的臂膀爭鬥不休,然而,任何時候只要你學會了放下,學會了經常地回過頭去,看看那些被你不小心傷害過的心,疏遠過的人,也許,你總能找到一些失而復得的寶貝,或者重新生長出來的希望。正如勃拉姆斯在他一生最偉大的傑作《德意志安魂曲》中引用的聖經箴言:

因為凡有血氣的,都如衰草,所有他的枯榮,都如草上之花。草會凋殘,花會謝落。弟兄們啊,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耐心地等待著地裡寶貴的萌芽,直到它沐到春風和秋雨.....

一位朋友曾經對我說: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因為它本來就不是你的。有些東西你以為失去了,其實它一直都在那,只是被不小心埋了起來。

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用蘋果專用讚賞碼

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和解双重奏|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没有羽翼的爱

期 待

喜歡自由地暢聊音樂與藝術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微信群:黑膠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訊簿添加ID: blacklakers為好友,之後我們會拉您入群。注意:請不要在群裡做生意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