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在維也納旅行,無論是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是典雅的建築藝術,都給人一種恬靜而又神秘的感覺。這裡到處都蘊藏著音樂的源泉,迴盪著動人優雅的旋律。幾乎每一條街道,都有一段涉及音樂的歷史故事,彷彿都有一曲委婉的音樂在流淌。

 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維也納自18世紀以來,誕生了許多著名的世界級音樂家,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等,他們都在這裡度過大部分音樂生涯,譜寫了許多優美的樂章,在維也納的博物館裡,至今還陳列著他們的樂譜和手跡。在維也納,不論是在馬路上還是在公園裡,到處可以看到大音樂家們的銅像或大理石像。為了紀念樂壇大師,維也納的許多街道、公園、禮堂、劇院、會議大廳等,大都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就連一些宮殿與王宮花園的草坪上,也用鮮花組成了一個個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為特色的裝飾。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城市公園

維也納城市公園,位於老城區東部環形大道內側,面積有約65000平方米,是維也納最受遊客歡迎的公園。園區橫跨維也納河兩岸,中間由橋樑連接在一起。每年從四月份復活節到十月底,每天都有免費的約翰·施特勞斯音樂會,並且專業舞蹈演員示範標準的華爾茲舞。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施特勞斯金色雕像位於維也納市立公園內,是維也納的地標性建築之一。這位被世人譽為“圓舞曲之王”的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ß)是奧地利人的驕傲,當地政府在維也納的市立公園中安置了一座施特勞斯拉小提琴的鍍金青銅全身雕像,以示後人的景仰和紀念。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施特勞斯金色雕像

1899年,約翰·施特勞斯逝世時,維也納人民舉行了十萬人的盛大葬禮。在維也納眾多雕塑中,唯獨給小約翰·施特勞斯塑了一尊金像,意味深長。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銅像對面道路兩旁都是茵茵綠草地,右手草坪被命名為約翰·施特勞斯草坪。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公園裡的舒伯特坐像及雕刻。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創作生涯雖然很短暫,卻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600多首委婉動聽的藝術歌曲,為世界音樂寶庫增添了耀眼的光輝,在音樂史上被譽為“歌曲之王”。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舒伯特雕像

雷哈爾並非奧地利人,但自從他1905年在維也納河畔劇院親自指揮自己創作的輕歌劇《風流寡婦》首演之後,從此聲名大振。公園裡除雷哈爾之外的另外四尊雕像的主人都出生於奧地利,只有雷哈爾是匈牙利血統,維也納人民將1902年年末開始在維也納定居的的雷哈爾視為己出,給予了至高的禮遇。↓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雷哈爾雕像

漢斯·馬卡特(Hans Makart,1840-1884)雕像,著名的奧地利畫家,他以色彩絢麗的作品蜚聲國內和國際。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漢斯·馬卡特雕像

小金人右手邊有個花壇作成的時鐘,美麗的花草作錶盤、上方的指針準確地顯示著當時的時間。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城市公園裡的花鐘

花鐘草坪後面有一棟建築物,那就是有名的庫沙龍。1868年,小約翰·施特勞斯曾在這裡舉辦他的第一場音樂會。現在這裡是具音樂廳、咖啡館、餐廳等多功能的建築物。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這個城市給了音樂家以極大的尊重,為諸多世界音樂大師樹起了塑像。此外,還為其他諸多文化名人樹起了塑像。這些文化名人的塑像成為維也納城市雕塑中的一組突出群體,映襯著這個“音樂之都”、“文化名城”的無窮魅力。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莫扎特(Mozart, 1756年1月27日 --- 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 樂作曲家之一。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不僅是古典音樂的傑出大師,更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音樂天才,有“音樂神童”的美譽。在他塑像前的草坪上,用鮮花勾勒出了一個音樂符號,常年盛開。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藝術歌曲與舞曲。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雕像底座周圍雕刻了九個不同造型的天使,據說代表貝多芬一生所創作的九部交響曲。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於漢堡,逝於維也納,德國古典主義最後的作曲家,浪漫主義中期作曲家。他的大部分創作時期是在維也納度過的,是維也納的音樂領袖人物。一些評論家將他與巴赫(Bach)、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稱為三B。勃拉姆斯一生雖然只寫了四首交響曲,但仍被稱為是貝多芬以後最偉大的交響曲作曲家之一。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作為戲劇家、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政治人物,歌德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戲劇、詩歌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是世界文學領域最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之一。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也是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始建於1861年,歷時8年完工,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宮廷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也是"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建築結構富麗堂皇,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奢靡之風。正面高大的門樓有5個拱形大門,樓上有5個拱形窗戶,窗口上立著5尊歌劇女神的青銅雕像。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在靠近主梯的迴廊上端還有海頓、舒伯特、勃拉姆斯、瓦格納、施特勞斯父子等音樂巨匠以及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歷任劇院經理如馬勒、理查德·施特勞斯等人的半身塑像。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劇場正中是舞臺,總面積為1508平方米,包括3部分:前臺、側臺和後臺。舞臺能自動迴旋、升降、橫裡開闔。樂池也很寬大,可容納110人的樂隊。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整個劇院面積有9000平方米,樓上樓下共有1642個座位,567個站位。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音樂協會的大樓與查理教堂隔街相望,這座精緻小樓是舉世聞名的金色大廳所在地,它被稱為“世界五大音樂廳”之一,這裡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年演出場地,世界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此舉行。歷史背景該大樓建於1867年-1869年間,由丹麥設計師特奧費爾·翰森(Theophil Hansen)主持修建,整體樣式仿造了希臘神廟的建築風格,外牆紅、米黃、灰三色相間,正立面由三尊女神像支撐,古典別緻。觀看音樂會這裡常年舉辦各式音樂會演出,票價從十幾歐元到幾百歐元不等,部分站票甚至低於10歐元就可以買到,但每年的新年音樂會門票可謂是一票難求。與柏林愛樂音樂廳、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波士頓交響樂大廳並稱世界五大音樂廳。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音樂協會

金色大廳長48.80米、寬19.10米,高17.75米、總佔地面積932.08平方米。當時“聲學”還未被提倡,但建築師對共鳴與傳聲的獨到研究心得,高臺木製地板下挖空一個空間,仔細計算樓上包廂的分割與牆面女神柱的排列,天花板和牆壁使用防止靜電干擾的建材,令廳內的聽眾不論坐於遠近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樣水平的音樂演奏。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金色大廳金碧輝煌,是世界著名音樂廳之一,經常舉行由高水準樂團、指揮上演的音樂會。演出結束後,全體觀眾起立、熱烈鼓掌向藝術家們致敬。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每當夜幕降臨,絢麗的燈光將金色大廳裝扮的格外迷人。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霍夫堡宮是奧卡爾皇帝為歐根親王建造的。歐根親王原是法國貴族,後來成了率領奧地利軍隊擊退土耳其入侵的民族英雄。在皇宮前的英雄廣場上豎有他躍馬英雄銅像。他是一位深懂建築藝術的武將,建築師按照他的設想建造了一座仿法國凡爾賽宮的古典宮殿。這也是一座富麗堂皇巴洛克式的建築,是歐洲最為壯觀的宮殿之一。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新霍夫堡宮

霍夫堡皇宮城堡的大門,也被稱為英雄紀念碑。為奧地利新古典主義建築家彼得諾比勒設計,並完全是由士兵們動手建造的。以紀念在拿破崙戰爭中犧牲的將士,1933-1934年重建後成為紀念在歷次戰爭中犧牲的奧地利無名烈士墓。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穿過新霍夫堡皇宮的大門,就來到了氣派非凡的英雄廣場。英雄廣場上的兩座銅像分別紀念的是:1.在土耳其人大戰中戰無不勝的歐根親王;2.成功抵禦拿破崙的卡爾大公爵。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英雄廣場

歐根親王的雕像。歐根親王雕像對面,是當年打敗了拿破倫軍隊的卡爾大公爵(奧地利帝國大元帥,1771~1847)的雕塑。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卡爾大公爵雕塑。據說,這兩座遙遙相望的雕塑,是師徒兩人相隔五十年分別建造的。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1938年希特勒就是在這個二樓中間的露臺上,宣告德奧合併。1955年5月有歷史意義的獨立條約也是在這裡簽訂的,奧地利從此宣佈了“永久中立”。真可謂“被佔一露臺,獨立亦露臺”。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霍夫堡皇宮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宮苑,坐落在首都維也納的市中心。自1275年至1913年間,經過多次修建、重建,最終才演化成了現在這個由18個翼、19個庭院和2500個房間構成的迷宮。

皇宮依地勢而建,分上宅、下宅兩部分。上下兩宅各有一個花園。上宅是帝王辦公、迎賓和舉行盛大活動的地方,下宅作為起居接借宿用。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霍夫堡宮

霍夫堡宮前的老城牆遺址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瑪麗亞·特蕾西亞廣場(Maria Theresia Platz),建成於1888年。特蕾西亞女皇是奧地利歷史上很有作為的一位女皇,她的著名格言是“寧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輝煌的戰爭。”她不但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還生了13個女兒和3個兒子,然後把這些女兒都嫁給歐洲各個國家的王公貴族,還把前面所說的茜茜公主娶來做了兒媳婦,使整個歐洲的王室都成了她家的親戚。特蕾西亞女皇也被戲稱為“歐洲丈母孃”。廣場附近的古典建築都曾是當年的宮庭建築,現在是奧地利自然史博物館和藝術史博物館。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藝術博物館

奧地利總理府。沒有森嚴的警衛,滿載著遊客的宮廷馬車隨意地在門前來回行走。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斯蒂芬大教堂,它坐落在維也納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維也納心臟”之稱。教堂始建於公曆十二世紀,最早的建築部分是現在的大門和左右兩側的門牆,為羅馬建築風格。哈布斯王朝統治奧地利後,又對教堂進行了重新擴建,修建了南北兩座高塔。南塔先造,有136.7m之高,具有哥德建築風格。北塔後建,又具有文藝復興的味道。不斷的改、擴、建,

使這座教堂成為世界上一座奇特的混合式建築。斯蒂芬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歐洲三大教堂。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斯蒂芬大教堂

南塔的外牆裝飾極具哥特風格特色,任何細節都精雕細琢。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這座精美雕塑是聖方濟會聖徒約翰尼斯·卡皮斯特拉諾的巴洛克式佈道壇。建於十八世紀。中間的聖人就是聖徒卡皮斯特拉諾,他的腳踩在被擊敗的土耳其入侵者的身上。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每一個走進教堂的人,都會為其建築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兩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放眼望去,從聖壇背後唯一的兩塊免遭摧殘的玻璃窗畫射進了一縷縷五彩繽紛的光線,為巴洛克的聖壇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氣氛。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每逢節日,會有唱詩班在這裡演唱,場面宏大,令人驚歎。我們到的時候不逢節日,未能一睹其風彩。只看到了由信徒們組合的唱詩班在演唱,倒也覺得十分的新奇。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美泉宮(德語:Schloss Schönbrunn ,又音譯作申布倫宮)是坐落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Vienna 西南部的巴洛克藝術建築,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如今是維也納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美泉宮及其花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美泉宮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美泉宮大門口,高大的石柱上是一隻展翅的金色雄鷹。在歐洲許多民族都很崇拜雄鷹。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美泉宮的名字來源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傳說1612年他狩獵至此,飲用此處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為“美泉”,此後“美泉”成為這一地區的名稱。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在花園的盡頭,是一座1780年修建的美麗的噴泉,名曰海神噴泉。水池的中央是一組根據希臘海神的故事塑造的雕塑。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海神噴泉

1765年,奧地利早期古典主義的代表人和建築師約翰·費迪南德·赫岑多夫·馮·霍恩貝格接手皇宮的藝術設計,他在山腳下挖掘了“海神泉”,在山頂美泉宮的最高點建造了凱旋門,凱旋門從視覺上同皇宮花園緊密合一,它用來紀念帶來和平的正義戰爭。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美泉宮凱旋門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凱旋門長廊,這裡是美泉宮的最高處,可以俯視美泉宮和維也納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凱旋門長廊

美泉宮的花園是歐洲園林的典範,花壇和草坪會因季節而變化出不同的優美圖案。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歐洲的皇宮都有很大的後花園,花園非常漂亮,鮮花、草地、鬱鬱蔥蔥的樹木,多姿多彩的雕像當然還有噴泉。美泉宮也不例外,美泉宮的後面是一個規模巨大的花園,裡面林木蒼蒼,百花爭豔。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綠樹隧道,一點也不次於烏克蘭的愛情隧道。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1913年對維也納來說是一個充滿傳奇的一年,那一年,托洛茨基在維也納辦報紙。那一年,斯大林也逃難到了維也納,見到了托洛茨基,寫下了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與國家問題一文,那一年,希特勒還在維也納的街頭上畫畫,那一年,南斯拉夫老大鐵托還在維也納一個車場裡修車。幾年後,這幾個人決定離開維也納回到自己的國家。隨後他們改變了20世紀整個歐洲乃至世界。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1913年斯大林逃難至維也納,在此居住了一段時間,並寫下了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與國家問題的文章。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最近國內熱播的電視劇《最後一張簽證》故事發生地之一,前民國駐維也納領事館。該劇改編自中國駐奧地利外交官何鳳山及其同事無私幫助猶太人逃亡的真實故事,講述了1938年中國駐維也納領事館以普濟州為首的外交官們,頂住重重壓力,冒著巨大風險,為猶太難民辦理簽證的故事。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在給猶太人發放簽證的過程中,何鳳山也是頂著非常大的壓力。納粹當局也以總領事館原屬於猶太人房產為由,將總領事館沒收。而國民政府又拒絕出資租房,於是何鳳山只能自掏腰包在約翰內斯巷22號租下一套小公寓,把總領事館搬到那裡,繼續堅持發放簽證。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城市風光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的有軌電車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城市地鐵站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城區裡的商店與咖啡屋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在維也納,有一種以咖啡館命名的椅子,被人們稱作“維也納咖啡館”。這種圓背木椅沒有扶手,造型修長,一整根圓木料彎曲成一個弧形,一直從椅背連到後部的兩條腿上。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各種各樣的博物館、畫廊,還是大大小小的咖啡館、餐廳、酒吧;上到尊貴無倫的中央咖啡館,下到籍籍無名的街邊排檔,都有這把著名椅子的熟悉身影。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市內街道的建築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夕陽下的維也納,到處泛著一片金色.遠遠望去,那古老的歐式建築,,林間的小道,都披上了一層耀眼的金色,黃澄澄,金燦燦,越發顯得典雅莊重。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古老的路燈,此次歐洲行,隨處看到的路燈都是很美的“藝術品”。

維也納:一座音樂環繞著的城

在歐洲,幾乎沒有一座城市有像維也納這樣熱衷於文化生活。正因為哈布斯堡皇朝的奧地利幾個世紀以來既無政治野心又無軍事行動,從而顯得特別繁榮昌盛,所以那種國家的自豪感也就最強烈地表現在追求藝術的卓越地位上。奧匈帝國的繁榮昌盛,使得維也納長久以來一直是歐洲的文化中心。生活在維也納的人,無論民族信仰,不管是貧是富,都熱愛著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