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闽江|文商双脉 独特的福州二元格局

千载闽江|文商双脉 独特的福州二元格局

汉武帝至三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几次汉族南迁,

开始了与闽越人同化的过程,福州人由此逐渐形成。

福州的人文脉络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二元特征:

性格平和舒缓,士习儒雅尚文,好修饰、重礼仪;

另外一方面,福州面临大海,海洋文化千百年来的熏陶,

造就了福州人冒险、进取的海洋精神。

福州三坊七巷与上下杭,分别代表中原文化与商业精神,构成福州最特别的文脉基因——文商双脉。

融信·海月江潮地处闽江苍霞,承接福州二元文化特性,地域优势加上蕴藏丰厚的文化基因,使其拥有成为中华建筑孤品的强势背景。

千载闽江|文商双脉 独特的福州二元格局

◄◁福州夜景

千载闽江|文商双脉 独特的福州二元格局

城市是中国历代的统治中心、主流文化的传播中心。从汉代开始,福州城内一直是统治中心与政治文化中心。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福州城内达官贵人的居住所在地,最早接受中原北方文化的影响,儒雅、崇尚礼仪自然成风。至今,福州城内三坊七巷,就是这种官宦文化精神的活化石。

千载闽江|文商双脉 独特的福州二元格局

◄◁三坊七巷实景图

同时,闽江所带来的中原文明更是影响着福州的城区格局。唐天复元年,王审知在晋“子城”之外环筑不规则圆弧形罗城,共设八城门、九便门、三水门,形成周围约40 华里新城,并以钱纹砖分段建设围墙为砖城。建成后原居于城外的百姓开始搬迁到城中居住,新兴建的坊巷民居开始以中轴线分置于街道两旁,坊巷之间根据惯例以高墙相互分割,成福州“三坊七巷”之始。

千载闽江|文商双脉 独特的福州二元格局

“无诸建国古蛮洲,城下长江水漫流。”——王恭《冶城怀古》

千载闽江|文商双脉 独特的福州二元格局

◄◁上下杭实景图

福州城外,江水横流。生活在此的居民一直以来时刻关注不断浮起的沙丘,聚集而居。城外一带一出现沙丘浮起,立刻成为居民竞相居住之地。上下杭商业区,就是宋元时期浮起的沙丘,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从事商业贩运,讲义气、拼搏、自然竞争意识强烈。如果说三坊七巷是福州官宦儒雅之风的代表,那么上下杭滋养出的勇敢、开拓、重义的商业精神,则是福州人的另一面。

福州的二元人文特征,体现在福州三坊七巷的人文儒雅与上下杭的商业进取,是福州人文精神的最完整写照。千载闽江,浩浩江水带给福州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地域特性,也赋予福州人融于中原、拼搏向海的二元精神。文化与商业的结合,造就福州的发展脉络,也成为闽商纵横天下的传奇。一江闽水,福泽四海。

距离闽江最近的苍霞,跟三坊七巷和上下杭同出一脉,这里不仅保留着“三坊七巷”的历史文脉,而且承载上下杭繁盛的商贸文明。商业旺地,沿承福州文商双脉的独特基因,具备独特的地脉价值。融信第一事业部,在海丝之路的原点,以海月江潮致敬历史,焕新上下杭苍霞,打造城市地标,再现苍霞的盛世风华。

千载闽江|文商双脉 独特的福州二元格局

融信·海月江潮

上宾热线:0591-88300000

千载闽江|文商双脉 独特的福州二元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