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強 景美 民富——聊城市農村產業振興亮點紛呈

□記者 王培源

產業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是激發鄉村活力的基礎所在。

2017年,全市糧食生產實現“十五連豐”,瓜菜菌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全覆蓋,成功打響“聊·勝一籌!”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旗下區域公用品牌18個、企業產品品牌72個。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460家、1.2萬家、1068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擴大到所有鄉鎮,土地流轉面積275萬畝……全市鄉村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亮點紛呈。

五化引領

——呈現綠色化、規模化、高端化、品牌化、智慧化發展趨勢

高唐縣人和街道劉雙安村村民徐建是一位“80後”,他依託高唐榮達公司從事肉鴨養殖,將種鴨養殖搞得有聲有色,被譽為“鴨司令”。“企業將傳統的‘公司+農戶’模式升級為‘公司+生態農場’模式,綠色生態無汙染,我們種植戶更放心啦。”徐建說。

養殖產業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一直是畜牧企業所面臨的可持續發展難題。高唐榮達公司通過鴨糞腐熟替代化肥施種優質牧草,用牧草餵養螞蚱,實現單元生態農場汙水零排放,既解決了肉鴨養殖汙染問題,又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莘縣與首農集團合作,實施“淨菜進京入戶”工程,每日直供北京、上海、天津等高端市場淨菜60多萬斤;東阿阿膠集團通過“把毛驢當藥材養”、毛驢養殖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全產業鏈深度開發等多種創新探索,構建起覆蓋毛驢良種、交易、深加工、旅遊全產業鏈集群,使毛驢價值增加6.8倍以上;陽穀新鳳祥集團自主研發養殖遠程控制管理系統,實現了養殖全過程的智能化、信息化。

如今,全市現代農業企業著力向高技術含量、生態綠色、標準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為產業興旺奠定了基礎。

內強外引

——增大社會資本投入,涉農類大型上市公司入駐步伐加快

資金,一直是制約鄉村產業振興的問題之一。破解資金問題,必須要在工商資本、扶貧資金、返鄉創業資本等社會資本投入上下功夫。

臨清潤林牧業有限公司集肉羊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生物有機肥加工、綜合飼料加工為一體,成為具有較強生產、研發、帶動能力的農業龍頭企業,年可出欄優質湖羊、魯西黑頭羊30萬隻,生產清真羊肉4000噸。

在產業扶貧上,華盛綠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莘縣王莊集鎮利用扶貧資金合作,投資5億元建設“光伏發電+食用菌養殖一體化”產業扶貧項目,年光伏發電量3000萬度,食用菌產量6000餘噸,帶動周邊2000餘人就業。

社會資本的注入不僅有效緩解了資金問題,更重要的是農業產業項目注入了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領先的專業技術和敏銳佔領市場提高效益的能力,成為撬動農業農村加快發展的槓桿。

內強還需外引。冠縣引進廣東溫氏集團投資8.6億元建設50萬頭生豬一體化項目,預計年銷售收入8.75億元;北京匯源集團在冠縣範寨鎮投資1.8億元,建設3500畝高端矮化自根砧蘋果示範園及苗木繁育基地。

首農集團、溫氏集團、匯源集團、東方集團等一批大型涉農上市公司進駐聊城,在帶來產業、資本和就業的同時,還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理念,成為我市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

三產融合

——產業加速融合,新型化、特色化、精準化產業多點開花

新型化、特色化,是強化鄉村特色定位,實現差異化發展,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發力點。

陽穀縣汽車坐墊產業最初只有10家小型家庭作坊,目前已發展成500餘家生產加工企業的產業集群,從業人員達13萬餘人,形成了“紡線紡繩—手工、機械編織—合成包裝”的完整產業鏈,年生產七大類千餘種汽車坐墊1200萬套,產值達到20億元。

陽穀十五里園鎮牛吳村發揮種藕產荷優勢,與中國美院合作,打造中國“畫荷第一村”。組織60餘名勞動力畫荷花,由對方提供畫荷模板進行培訓,統一收購作品進行加框裝裱,銷售到國內外。

走好鄉村產業振興之路,還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在產業精準化發展上做文章。臨清康莊鎮依託國學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聚力發展旅遊文化產業,打造國學文化小鎮;魏灣鎮打造集紅色旅遊、鄉村休閒體驗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綜合體,實現農村第三產業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