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海疆系列之旅大級驅逐艦

旅大級驅逐艦(中國稱為051型驅逐艦)是中國在二十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末期建造的一級驅逐艦,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級驅逐艦。051型導彈驅逐艦共建成了17艘。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主力艦種。

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型,是中國人民擁有的第一種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水面作戰艦艇。由於當時中國缺乏大型艦隻的設計經驗,051型的設計參照了前蘇聯"科特林"級和"快速"級驅逐艦的佈局(,中國得到了轉讓的56型"科特林"級的部分圖紙、技術資料)。

051型導彈驅逐艦採用,艦艏舷弧線從距艏部約1/3甲板處開始上升至艦艏。上層建築分為3段,前部的艦橋,舯部和艉部各有一處甲板室。動力裝置採用、作為主機,具有良好的高速性能。

051型導彈驅逐艦是一種以制海作戰為主要目的水面艦艇。051型導彈驅逐艦擁有強大的反艦火力,最有力的武器是其裝備的6枚"海鷹"反艦導彈。但該型艦的防空和反潛火力相當薄弱,防空依靠57毫米或37毫米口徑(部分艦隻曾配置57毫米炮,後配置37毫米炮)以及25毫米口徑高射炮,反潛手段只有反潛火箭彈(射程2000米)和深水炸彈。由於海軍裝備研製滯後,艦上的部分裝備服役多年後方才通過定型驗收。

最初的051型設計只是比較成功地解決了佈局,而結構設計整個艦體的少。此外,051型的排水量對於用於遠海作戰的驅逐艦而言也顯得偏低,在1980年南太平洋火箭試驗和多次出訪中,顯現出噸位較小及適航性不好等問題。艦上的生活設施簡陋,就餐需要在露天上進行,淡水櫃容量也不足。最初建造的缺乏綜合的指揮和控制系統。051G型艦是在051型基礎上改裝和加裝設備的新造艦(舷號165/166),以提高其作戰性能和改善居住性。

051型導彈驅逐艦首制艦"濟南"號(舷號105)於開工建造,下水,交付中國人民海軍使用。後繼的艦艇在大連造船廠、中華造船廠和廣州造船廠建造。1975年設計定型。051型共建成了十七艘。其中在北海艦隊服役的6艘(舷號105-110);在東海艦隊服役的4艘(舷號131-134);在南艦隊服役的7艘(舷號160-166)。

,中國首次向進行運載火箭飛行試驗。到南太平洋執行試驗任務的海上特種混合編隊由6艘051型驅逐艦擔任護航與警戒。

051型導彈驅逐艦成為20世紀80、90年代乃至21世紀初在中國海軍裝備的驅逐艦中數量最多的一型。本來計劃在1980 年代末用替代051型,052型直到1994年才建成,老舊的051型不但沒有退役,而且還進行了多次的改進。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濟南號,第一次在艦上運用直升機)、(,第一個加裝"海響尾蛇"導彈,又改裝了16枚"鷹擊"反艦導彈)。在2010年以前051型仍將會在中國海軍艦艇陣容中擔負重要角色。

參數

標準排水量3250噸,滿載排水量3670噸,艦長132米,艦寬12。8米,吃水4。6米

主機功率7200馬力,航速32節,續航力2970海里/18節,艦員280人(其中有45名軍官)

武器裝備

艦對艦導彈:2座三聯裝HY-2型導彈發射裝置(I、II型)。該型導彈為主動雷達制導或紅外,射程95千米,射速0。9馬赫,戰鬥部重513千克;4座雙聯裝YJ-1導彈發射裝置(III型)。該型導彈為主動雷達制導,射程40千米,速度0。9馬赫,戰鬥部165千克,可掠海飛行。

艦對空導彈:八聯裝"響尾蛇"導彈發射裝置(裝備於"開封"號),裝在艉部,射程3千米,射程13千米,射速2。4馬赫,戰鬥部重14千克。

反潛導彈:"珠海"號後面組導彈發射架也可用來發射CY-1反潛導彈,射程8~15千米,戰鬥部為反潛魚雷。

火炮:2門(I型)或1門(II型)130毫米火炮,雙管,俯仰角85度,射速17發/分,射程29千米,彈重33。4千克。

4門57毫米炮,俯仰角85度,射速120發/分,射程12千米,彈重6。31千克。這種炮裝備於某些艦,另外一引起裝備37毫米炮。

4門37毫米炮,俯仰角85度,射速180發/分,射程8。5千米,彈重1。42千克,裝備於"旅大"II型和某些"旅大"I型艦上。

4門25毫米防空火炮,俯仰角85度,射速270發/分,射程3千米,彈重1。42千克。

魚雷:2座3管324毫米反潛魚雷發射裝置,裝備於III型和某些I型艦上。

反潛火箭:2座FQF25 00 十二管反潛火簡明發射裝置,備120枚火箭,射程1200米,戰鬥部重34千克。

深彈:2個或4個發射器。

水雷:38枚。

直升機:2架Z-9A("海豚")直升機,裝於"旅大"II型艦上。

電子裝置

對空搜索雷達: "刀架"或"十字槽"雷達;RICESCREEN雷達,3座標,G波段,類似於SPS-39A.

對海搜索雷達: "眼罩"(E波段)或"海虎"雷達(E/F)波段;有些船上帶有"方結"雷達(I波段)。

導航雷達: FINCURVE,I波段。

火控雷達: "黃蜂頭"或343型"遮陽",G/H波段;2座RICELAMP,I波段;2座347型;I波段。

敵我識別雷達: 高杆雷達。

戰術數據系統: "塔維塔克"戰術數據處理系統和"織火星"火控系統。

聲納: "飛馬座"2M和TAMIR2艦殼聲納,主動搜索和攻擊

高頻:變深聲納(裝備於"旅大"III型),主動攻擊聲納

由於該型艦不能完全滿足的需要,因此在該型艦建造期間,對其不斷進行改裝,升級,其武器裝備上亦有極大的差別。下面為該型艦的全家族型號:

051型

濟南(105) 西安(106) 銀川(107) 南京(131) 廣州(160) 長沙(161) 南寧(162)

祖國海疆系列之旅大級驅逐艦

祖國海疆系列之旅大級驅逐艦

051D型

西寧(108)- 開封(109)- 重慶(133)- 遵義(134)- 南昌(163)- 桂林(164) 051D最主要的改動,是以代替了。原76式雙57毫米,在試驗中始終無法過關,最終由於技術和資金問題而被放棄,自108艦起,開始裝備雙37毫米炮。051D型艦先後共建造6艘,而之前建造的051型艦,在後來的返廠維修中,也拆除了雙57毫米艦炮,改裝37毫米炮。除艦炮之外,051D型的改變有40多項,包括反潛電子指揮系統,無線電通訊系統,衛星導航系統和海上補給系統等。

祖國海疆系列之旅大級驅逐艦

祖國海疆系列之旅大級驅逐艦

祖國海疆系列之旅大級驅逐艦

051Z型

合肥(132)- 大連(110) 1977年,為配合將於1980年進行的代號"718"的洲際導彈飛行試驗遠洋測量任務,海軍決定研製051型指揮艦,以對測量船隊和護航編隊實施同一指揮。主要增加了編隊指揮室,具有多路、超短波通訊能力。又於1983年4-10月的改裝中加裝了以及637-Ⅱ型情報中心——這構成了中國驅逐艦的第一代作戰指揮系統。

祖國海疆系列之旅大級驅逐艦

祖國海疆系列之旅大級驅逐艦

051DT型

開封(109)

中國於1987年與法國簽署協議,購進了兩套"海響尾蛇"系統系統。1989年12月至1990年12月其間,109艦在大連造船廠接受改裝,在艦尾原76式雙37mm艦炮處加裝了其中的一套"海響尾蛇"以進行試驗。作為配套設施,109艦同時改裝了湯姆遜的作戰指揮系統(TAVITAC)、"海虎"雷達等設備。近年來,幾艘艦況較好的051型驅逐艦,均按這個標準升級、改造。

祖國海疆系列之旅大級驅逐艦

051G1 G2型

G1型:湛江(165)- G2型:珠海(166) 在051S計劃失敗後,於1983年11月確定051G設計方案,重點改善近距防空能力,提高反艦能力,改進指揮系統的自動化和雷達、無線電設備的電磁兼容性,總體作戰效能較051D有大幅度提升。051G1/G2型相比與老艦最大的區別在於使用了封閉式艦橋,以"海鷹"-1甲反艦導彈替換了原來的"海鷹"-1導彈(現在統一更換成鷹擊-802反艦導彈),安裝了381甲對空警戒雷達,和347型快速反應雷達系統,仿製的RM-1290雷達取代了751型雷達,具有捷變頻體制的352丙雷達則取代了352甲雷達,並加裝了825電子對抗系統,電子設備整體達到西方70年代後期水平。

祖國海疆系列之旅大級驅逐艦

祖國海疆系列之旅大級驅逐艦

051S型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曾有意購買英國的,並進行仿製,因為預算問題放棄。後兩國協商後將改裝051S工程列為雙方軍事技術合作的重點。中國海軍最初設想只是為現役的6艘051型驅逐艦進行全面的現代化改裝,主要覆蓋了艦載武器、火控雷達、指揮、電子對抗設備和作戰指揮中心,重點在於提高艦隊和單艦的防空作戰能力。

然而進入談判以後,英方根據中方提供的051型驅逐艦設計資料以後,發現051艦的設計理念還停留在二戰的水平,在現有基礎上,必須對艦體進行較大的改建設計,包括增加設置現代化作戰指揮中心專用艙室等,這樣中英雙方對051型驅逐艦進行必要的重新設計達成了共識,這就是051S的來歷。該艦的具體設想是:採用高幹舷甲板船型,正常排水量達到了4100噸,裝備英制"海標槍"區域防空導彈,使051S型艦具有一定的海上編隊區域防空和較強的單艦防空作戰能力。該計劃中,中國考慮改裝兩艘051型艦,並新建6艘同型艦。並在後繼艦上,陸續安裝國產化的"海標槍"導彈,燃氣輪機,"海豚"直升機,A324魚雷,以及"鷹擊"-8導彈等。但是在1982年期間,42型艦沉沒兩艘,重傷一艘,中國內部出現不滿意42型驅逐艦的聲音,所需要費用超出預算,再加上中英兩國關係出現反覆,該計劃被擱淺。總體而言,如果051S型能夠及時服役,能夠解決當時中國海軍缺乏區域防空能力的局面。該局面直到計劃出臺20年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從俄羅斯引進現代級驅逐艦,才開始得到緩解。

各艦資料

祖國海疆系列之旅大級驅逐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