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一般人對廣州的印象是,

西關的東西好吃、 越秀的學位房多、

天河有個CBD、海珠有條珠江、

白雲有白雲山、番禺有好多樓盤、

花都有機場、從化有溫泉、

南沙有天后宮、增城有荔枝、黃埔有軍校。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但其實還有很多連廣州人都不知道,

在廣州,

有多少牌坊

每一段牌坊背後,

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有老人嘆言:

只要牌坊還在,

我們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無論以前村口兩旁商鋪有多亂,

每次回來踏進牌坊內,就安心了。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珠村牌坊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現在的牌坊是越來越少了,

每天都經過牌坊的我們是否會抬頭看看呢

下面看看部分有典故的牌坊歷史吧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1

瀝滘牌坊

“沒有牌坊,找不到入村的路”

地址:海珠區南洲路與瀝滘大道交叉處

建成:2009年

海珠區瀝滘村自建村以來,憑藉靠近珠江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一直都很好,被譽為“水鄉瀝滘”,至今有近900年曆史。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如今的瀝滘牌坊是典型的“三間四柱”

每到晚上,

瀝滘牌坊的彩燈便會亮起來,

街坊遠遠就能看見恢宏的牌坊。

牌坊史話

★★★★★

瀝滘村委書記衛志雄說,目前看見的這個牌坊是2009年前後建成的。最初的瀝滘牌坊並不如現今這般華麗,只是簡單質樸的磚牌坊。

由於以前人們大多走水路,所以舊牌坊建在碼頭邊上。1970年後,牌坊才搬遷至如今的位置。

那時,牌坊是用兩根柱子加一塊橫匾建造的。上世紀70年代建老牌坊時,周邊還都是農田。到了2000年,隨著南洲路的不斷擴建,瀝滘的老牌坊最終被拆掉,之後9年裡,這個位置就只有立柱作為標識。

“沒有牌坊,

外來人員來到瀝滘,

很難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甚至找不到進村的路。”

因此村裡有了重建牌坊的想法。

2009年1月,這座新牌坊應運而生。

★★★★★

2

乙丑進士牌坊

昔日“四牌樓”僅存的記憶

地址:中山大學南校區內

建成:1635年

你們知道廣州曾經有“四牌樓”嗎?

它們是指

豎立於現今北起中山六路、南至惠福路那一段解放中路上的

乙丑進士坊、承恩五代坊、奕世臺光坊、戊辰進士坊

四座石牌坊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網絡資料圖,老廣州四牌樓。

而如今,

四牌樓是廣州市區內已消失的景觀。

牌坊史話

★★★★★

歷史資料顯示,清朝時期,四牌樓兩側已聚集許多商鋪,並發展為一條繁華的商業街,四牌樓也逐漸演變為一個地名。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網絡資料圖,四牌樓是古時買賣點。

彼時有木魚歌《唔好熱》唱道:

“唔好熱住,天啊!

我仲未有換季嘅衣裳,

點及得做官人仔,

服飾計不盡幾多箱?

爛棉衲我僂回,唔想別樣!

若然快熱,我就越覺淒涼,

入不敷支,唔敢去搶,

難捱米貴,分外心傷,

冷就可望冬賑諸公,

來打賞,應原諒,

未必吹唔脹,若然唔系,

我就越發眼眉長。”

顧得肚子時,身卻受煎熬,沒有夏裝,如何出街?

古時窮人常常買不起新衣,知慳識儉者會到故衣市場買舊衫。四牌樓就是其中一個買賣點。明前後,故衣店門前人來人往,生意興隆。四牌樓抗戰前是第一流的故衣市場,後來稍為零落,但四鄉水客尚多,生意還好。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1929年~1930年,在新一輪市政建設中,四牌樓及與其南北相連、相近的街道,被拓展貫通為馬路。抗日戰爭勝利後,廣州市的經濟和社會活動日益頻繁,從四牌樓下通過的汽車日益增多,且常發生碰撞傷人等交通事故,因此市政當局決定拆卸四牌樓,易地安置。據專家考證,當年移建的牌樓先後被拆,目前僅剩當年贈與嶺南大學的“乙丑進士”牌坊。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乙丑進士”牌坊建於明朝崇禎八年(1635年),為表彰天啟五年(1625年)廣東梁士濟、李覺斯、羅亦儒、吳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7位進士所建。1947年,當時的嶺南大學(位於現今中山大學校址康樂園)領遷了這座牌坊,原立於格蘭堂(今稱大鐘樓)西側。“文革”期間,牌坊被毀,1999年由嶺南大學校友會捐資70多萬元重修。

★★★★★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中山大學曾經對外發布招標公告,

將對南校區乙丑進士牌坊進行修繕。

如今走近乙丑進士牌坊,

可發現牌坊已被簡單圍蔽。

說起中大,

就不得不提更廣為人知的中大牌坊了。

這牌坊最近還有個大新聞: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那時候中大決定對

南校園(即校本部,位於海珠區)北門牌坊

東校園(位於番禺區大學城)牌坊正反面文字內容,

按五山老牌坊原有文字進行更換重刻。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3

中大牌坊

老牌坊原貌將在校本部復刻重現

地址:天河區五山路與廣園快線交界

建成:1935年

中大五山老牌坊在哪裡?

牌坊史話

★★★★★

這要從中大建校說起。中山大學原名廣東大學,是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創辦的。上世紀30年代,中大擴大遷往東郊石牌,而五山路上的中大牌坊位置,正是當年中大校區的正門。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網絡資料圖。

1952年,中大遷往原嶺南大學的所在地康樂村,原五山中大校園則被劃歸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使用。文革時期,該牌坊上面的“國立中山大學”六字被水泥覆蓋,轉刻為“為人民服務”。後來,該牌坊基本維持了文革時期的樣貌,前面中間兩條柱子上分別掛上了“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的銅牌。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2001年,中山大學廣州南校區建北門牌坊,就以五山老牌坊為藍本,按1:1.5的比例放大,上刻“國立中山大學”六字。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近日,據校方介紹,南校園北門牌坊和東校園牌坊原來正反兩面均只刻有“國立中山大學”六個字,而恢復原貌的牌坊正面將刻:“國立中山大學”“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二月一日”“鄒魯敬書”;牌坊背面雕刻:“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中華民國二十四年春”“鄒魯敬書”。除了文字上的變更,本次更新改造還對牌坊進行了做工細節方面的更改。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五山原老牌坊上鄒魯校長的題字原樣拓件(天河區文物館專家專業拓印)

★★★★★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4

“樂善好施”牌坊

皇帝表彰慈善家而建

地址:海珠區龍潭村 建成:1891年

位於海珠區龍潭村內的“樂善好施”牌坊,

是三間四柱五樓式的花崗石牌坊,

由正樓、兩次樓、兩夾樓和廡殿頂組成。

正中廡殿頂刻“聖旨”二字,

橫匾刻“樂善好施”四個字。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牌坊史話

★★★★★

這座牌坊是光緒帝用於表彰慈善家白綸生而建。

白綸生為龍潭村人,家貧,15歲到廣州投奔堂舅謀生。在自己勤勞的奮鬥之下有了家業,不僅為本村兒童開辦“興仁書院”,同時廣發善心,救助鄰村村民。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興仁書院一角,網絡資料圖。

光緒16年(1890年),湖南發生大水災,白綸生捐贈一筆可觀的賑災款,光緒17年他被皇帝賜以“樂善好施”四字,所以龍潭村建立了這座牌坊。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網絡資料圖,白綸生。

白綸生成為大慈善家,背後還有一個傳奇的故事。

廣州市海珠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會長何禮謙今年70歲,正是龍潭村人。他說,“因為年輕時得到過別人相助,後來報恩無門,白綸生就一生為大眾做善事報恩”。

生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的白綸生,年少時家道貧寒,一度曾意圖自尋短見。後來傳說得天意報夢,重燃對生活希望。

15歲的一天,白綸生龍潭出發,要到市區(珠江北岸)投靠遠房舅舅謀生。當時,他從龍潭步行經過下渡村來到如今中大碼頭附近的下渡碼頭,因身無分文,無法上船渡江。困窘之下,一位賣葵衣的老伯替他支付了船費。

正是這位老伯,成就了白綸生的世代善名。

經年累月,許多老祠堂、老牌坊被毀,牌坊刻字被抹平修改。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家才將舊牌坊的刻字恢復。在2000年,“樂善好施”牌坊與綸生白公祠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5

華僑新村牌坊

坐落於歸國投資華僑別墅區

地址:越秀區環市東路

建成:2000年前後

位於環市東路的華僑新村,是建國初期政府為了安置歸國投資的華僑而興建的別墅區,有花園式獨立庭院177座,公寓291座,於1958年建成,現已被列為文物保護區。

牌坊史話

★★★★★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堪稱中國近代史上三次大的人類遷徙,而其中以“下南洋”最為壯觀,大量的華人漂洋過海到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等地謀生。

解放後,國內欣欣向榮的景象,吸引了大批“下南洋”的廣州人迴流祖國,華僑新村由此孕育而生。

關於華僑新村的牌坊故事,越秀區華樂街黨政辦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在的這個牌坊並不是伴隨著新村落成而建立的,大約是在2000年前後才興建的,目的是提高這個新村的辨識度。

“華僑新村是一個有錢人住的地方。”

“80後”街坊黃先生說,自己從小就生活在越秀區,對華僑新村的印象就是“高大上”,環境特別優美,新村裡面花很多,有紫荊花、木棉花等。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紫荊花開》,油畫,作者餘本,描繪的就是華僑新村紫荊花開的景色。

★★★★★

廣州關於牌坊的故事還有很多,

像荔灣逢源街,

就是廣州牌坊最密集的街道。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6

逢源街

廣州牌坊最密集的街道

牌坊史話

★★★★★

2010年廣州亞運會前,荔灣區逢源街為傳承傳統文化、營造嶺南牌坊群,建造了多個形式各異的牌坊,成為廣州建造牌坊最多的一條街道。這些牌坊按材質分為石牌坊、磚牌坊和木牌坊等,既傳承傳統牌坊的架構,更融入西關建築元素,勾勒出西關的地方特色。

在逢源街內的老街小巷穿行,可看到逢源花苑和文昌花苑兩個社區的巷口各建有一座牌坊:

文昌花苑牌坊由趟櫳門、小圍牆共同組成,西關味濃郁;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逢源花苑牌坊則使用假麻石建成,具有現代化建築特徵。往北走去,華貴橫街街口所建的是一座木製牌坊,古色古香。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

我們的牌坊

該怎麼救?

1

年久失修

繞著廣州轉一圈,就能發現,設立在街巷路邊的牌坊,已或多或少出現破損現象,石柱上有裂痕、部分字體的顏色已脫落等。

2

道路拓寬,柱子被撞

“早些年,經常有轎車、摩托車撞上牌坊石柱。最嚴重的一次,差點就把整個石柱都撞斷。”何禮謙說,“樂善好施”牌坊幾年前進行過大修繕,如今,牌坊周邊建立8個大石墩,只剩下行車或自行車在牌坊穿行。

瀝滘牌坊所在的位置是進村的主幹道,也時常出現柱子被撞的情況。現在,牌坊旁邊放置了一盆盆花,外圍再擺紅色的防撞護欄進行保護。

3

歷史被遺忘

除了年久失修,牌坊還面臨著“不為人知”的尷尬問題:超過半數的受記者採訪的街坊都不知道這些牌坊的歷史故事。

快被遺忘了,廣州牌坊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對於牌坊的保護,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楊宏烈建議,可將具有文物價值的牌坊移動到一些固定的場所,如博物館、公園、紀念館等,離開交通主幹道,既可以保存,又能觀賞;若牌坊所處的位置比較有特色,也可以結合周邊的環境進行整片的保護,如搭配亭子、河流、騎樓等;若有一些並不具有文物價值但具有標識性或其他作用的牌坊,則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放大縮小。

對於牌坊的文化傳播,楊宏烈認為,可以在建牌坊時在石柱上刻出簡短的介紹,或者在旁邊建立一塊介紹牌坊內容的石碑,供大家閱讀了解。


你還記得身邊的牌坊故事嗎?

留個言,

讓我們都看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