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告天下的家長:課後輔導作業事件,90%你都理解錯了!

1.

一次路過小時候上過的初中,剛好趕上下午放學。嶄新的教學樓,嶄新的學校大門,學生們統一的校服。

看到這些突然就覺得,國家現在發展地真是越來越好了,教育也比以前好多了。誰知,坐我旁邊的司機突然懟來一句:“好個屁!老師一個個都是白眼狼,把人一天能整死!中國的教育完了!光表面好有個屁用!”

我以為他說的是學校又亂收費之類的,一問才知道,他孩子就在這裡上初一,每天晚上回去做完作業,還要家長親自批改,然後簽名。否則就別來學校,要麼去教室外面罰站。

“你說讓家長批改作業,還要老師幹啥?學校是幹啥的?我們一天天忙的哪有時間整那些。再說了,現在知識更新那麼快,那些咱也不會啊。”

2.

要老師幹啥?學校是幹啥的?

這是很多中國家長的慣性思維,把孩子生下來,自己只管把掙錢夠,至於教育問題,全部外包給學校、外包給老師就可以了。

孩子的所有問題,都是教育問題,都是學校和老師聯手釀造的,都是他們的錯。

彷彿孩子這一生要學的只有學校課本上的知識,一出教室、一出學校,就不存在教育現場。

正告天下的家長:課後輔導作業事件,90%你都理解錯了!

這讓我想起我初三那會的一個同學。這位同學每次考試都是全班墊底的,在班上又經常搗亂,干擾別人學習。在馬上就要中考的時候,他被班主任狂扁了一頓,接著又被他爸狂扁了一頓。我們當時都以為他要麼被帶回家,要麼當兵、要麼子承父業跟著家裡做生意,反正是沒法在學校繼續待下去了。初中三年他基本上沒學,就是玩過來的。

但後來的場景讓我們大跌眼鏡。當我們都在緊張備考的時候,有天突然發現,他竟然在一幫初一新生中間出早操!他的初中重頭再來了。

我們為這位家長和同學的勇氣紛紛豎起大拇指。或許,這位家長相信自己的孩子智商沒問題,他相信學校和老師也沒問題,他更相信這是自己的家教三年來長期缺席造成的。

3.

一般,孩子的教育大概包括四種,家庭教育、興趣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正告天下的家長:課後輔導作業事件,90%你都理解錯了!

家庭教育,從一出生就開始了,在進入學校之前,這個也是孩子接受的主要教育。其中就包括孩子的興趣教育,這個關乎孩子的愛好、特長以及天賦。

進入學校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互補,保證了孩子有一個比較健全的人格和心智。在這個基礎上學好文化課,才是最理想的成長過程。

人的一生都在學習,都在接受各種教育,並不是從學校出來後就不存在教育這個詞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進行的同時,社會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項。因為,最終大家都是社會的一分子。但是,如果家庭教育缺席,那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就會很無奈。

湖南衛視《變形計》裡很多的問題學生,打架、曠課、泡吧、喝酒、滿嘴髒話等等,讓人目瞪口呆。其實說的是問題學生,真正的“罪魁禍首”,歸根結底,反而卻是這些無辜學生背後的“問題家長”。

我聽說一個這樣的事,有個當媽媽的去一個舞蹈機構鬧事,揚言要砸場子。

“開什麼舞蹈機構,我讓你根本就開不下去。”

“簡直就是誤人子弟啊,光收錢不辦事,這怎麼能行?!”

原來她給上小學的女兒報了個舞蹈班,半學期過去了,孩子一個動作都沒學會。於是她找了個星期天下午,這家機構放學的時間過去,那會很多家長都在。

她一到前臺就大聲嚷著要找校長,校長往她跟前一站,她立刻就開始了:“我家孩子在你們這為什麼啥都沒學到,我交過錢幾個月沒在家,你們就這麼欺騙老人和小孩,給我個解釋。”

校長一愣,接著非常淡定地問她:“你們家平時光老人帶孩子吧。”

“我倆經常在外地,老人不帶誰帶?”

“我們這其他孩子都跳得很好,你今天如果來早點的話,也都會看到。你家孩子很聰明,天資沒問題。但我們每次上完課都留有一定量的複習作業,需要家長來配合孩子一起完成,這樣,孩子才會對每次教的內容更加熟悉,也就會跳得更好。不管是舞蹈、美術、主持還是文化課,學校教的只是一部分,回家後複習也很重要,這部分就需要家長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了。孩子的每個成長期都很關鍵。”

這位家長突然想到自己的婆婆平時喜歡打麻將、湊熱鬧,孩子只要一到跟前來,她就會拿出手機迅速讓孩子玩遊戲。她同時又突然想到另一個問題,女兒是不會跳舞,但手機上的遊戲玩得溜啊!這個砸場子事件最後是如何收場的,至今都是未解之謎。

只知道這位媽媽和這家機構的校長最後成了中國好閨蜜,女兒也突飛猛進學會越來越多的舞蹈動作。這個故事還有個結局,那位媽媽辭職了。

正告天下的家長:課後輔導作業事件,90%你都理解錯了!

課後的輔導作業,不是老師偷懶推卸責任,而是讓家長與孩子在一起作業時,彼此面對難題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獲取正確。是家長在培育孩子的自我使命中,在學習與成長中,共同心智的成熟。

4.

家庭教育就是一場修行,對生命負責,對自己負責。

很多時候,家庭教育中父母陪伴的缺失,會讓長大後的孩子,有一個不完整的精神世界和不健全的心智和性格。這將成為他長大成人後要付出的隱形代價,甚至傷痛。

孩子一旦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就會有這樣的套路式社會輿論:要麼就是學校和老師的問題,要麼就是孩子自己有問題,反正沒家長什麼事。因為中國有一句天理“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句話確實沒錯,父母的一切操勞都是為了孩子。我們一開始都是孩子,我們早晚有一天也都會為人父母。

中國的父母只給孩子自己認為孩子會需要的。

中國的父母很少給過孩子他們心裡真正需要的。

最後,小尼祝願天下的父母,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