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商学院——菜农为什么讲“大虫好治,小虫难防”

随着设施蔬菜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茬口紧密,生产周期长。白粉虱、灰飞虱、烟粉虱,叶蝉、蚜虫、茶黄螨、红蜘蛛、斑潜蝇等小型害虫,逐渐上升为设施蔬菜的主要虫害,危害日益猖獗。菜农称为“大虫好治,小虫难防”。

红日商学院——菜农为什么讲“大虫好治,小虫难防”

这些害虫数量多,分布广,危害方式多样。一是直接刺吸蔬菜汁液,造成蔬菜养分损失;二是造成植株生长衰弱、矮化,茎节短缩,植株生长缓慢,叶片扭曲、黄化、变形,花果脱落,幼果皱缩,失去利用价值;三是分泌的蜜露,堆积于叶片、果实上,诱发煤污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叶片萎蔫,严重时变黄枯死;四是携带传播多种病毒,导致蔬菜病毒病发生,直接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

红日商学院——菜农为什么讲“大虫好治,小虫难防”

小型害虫危害重的原因有:

1、 越冬场所增多和食料充足。保护地规模逐年扩大,为小型害虫的安全越冬提供了优越的栖息繁殖场所,为周年发生提供了大量虫源基数;同时,随着种植作物种类增多、复种指数提高和多种作物的周年种植,为小型害虫发生提供了充足食物和养料,满足了营养需求。

2、害虫个体小,隐蔽性强,繁殖力强,周期短,世代重叠严重,各种虫态重合为害。农户缺乏预防意识,往往不见虫不打药,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广谱性农药的超量使用,瓢虫、草蛉、花蝽、丽蚜小蜂、蚜茧蜂天敌昆虫数量锐减,生物控制能力减弱。随着广谱性农药的超量使用,害虫天敌也随之被毁灭,自然生态调控能力微弱,加重了小型害虫的肆虐。

红日商学院——菜农为什么讲“大虫好治,小虫难防”

3、随着南北方果品、花卉和苗的大量调运,外来有害生物随植物产品及包装材料携带输入,为本地传输了大量外来有害生物,造成设施蔬菜小型害虫种类增加,种群数量增多,发生危害日趋加重。

4 、防治措施不当,防效低。由于长期依靠杀虫剂防治,尤其是农民零星分散防治,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害虫耐药抗药性增强,严重影响了防治效果;特别是新传入的小型害虫,缺乏针对性防治措施,对设施蔬菜的危害加重。还加重了环境污染,蔬菜农残超标。

5、小型害虫及其携带的病毒、病菌,不断出现新的生物型变种,其寄主范围更广、取食量更大、分泌蜜露更多、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强;病毒、病菌类型和危害情况更复杂,对其控制减害的难度更大,设施蔬菜的危害更严重。

红日商学院——菜农为什么讲“大虫好治,小虫难防”

综合防治措施:

1、首先,清理棚室,降低虫口基数。小型害虫的农业防治措施非常重要,不同种类的蔬菜轮作,改变小型害虫的生存条件, 减少田间虫口密度。每次换茬期应集中彻底处理棚室。杂草、枯枝落叶等都是害虫有利的藏身场所,应及时铲除棚内的杂草,清除枯枝烂叶,切断传染源。另外,蔬菜歇茬期棚中没有蔬菜,正是害虫杀卵的有利时机,可利用歇茬期对棚室(土壤、立柱、夹缝边角等)进行消毒处理。夏季歇茬期可利用高温闷棚,杀灭立柱、地表的害虫及卵。

红日商学院——菜农为什么讲“大虫好治,小虫难防”

2、阻虫、驱虫。在放风口处早设防虫网。为了防止害虫进入大棚,建议菜农在放风口处及早设置防虫网。防虫网的目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太密不利于通风降温,太疏则小虫容易进入,起不到防虫作用。一般情况下,以40—60目的白色防虫网为宜,一定要设置严密,不留缝隙,期间也要尽量少揭网,以免成虫飞入,并及时查看棚膜破损情况,及时修补,不给害虫可乘之机。趋避烟粉虱、蚜虫可悬挂银灰色膜。在设施棚通风口、门窗,间隔悬挂10~15 cm宽银灰条膜,可驱避烟粉虱、蚜虫等小型害虫,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3、利用趋性诱杀害虫。粉虱、蚜虫等害虫对黄色具有较强的趋性,蓟马具有趋蓝色的习性,可以通过在棚室内设置黄板粘杀粉虱和蚜虫,设置蓝板诱杀蓟马。

红日商学院——菜农为什么讲“大虫好治,小虫难防”

4、最后,合理选择杀虫药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