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商學院——菜農爲什麼講「大蟲好治,小蟲難防」

隨著設施蔬菜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茬口緊密,生產週期長。白粉蝨、灰飛蝨、煙粉蝨,葉蟬、蚜蟲、茶黃蟎、紅蜘蛛、斑潛蠅等小型害蟲,逐漸上升為設施蔬菜的主要蟲害,危害日益猖獗。菜農稱為“大蟲好治,小蟲難防”。

紅日商學院——菜農為什麼講“大蟲好治,小蟲難防”

這些害蟲數量多,分佈廣,危害方式多樣。一是直接刺吸蔬菜汁液,造成蔬菜養分損失;二是造成植株生長衰弱、矮化,莖節短縮,植株生長緩慢,葉片扭曲、黃化、變形,花果脫落,幼果皺縮,失去利用價值;三是分泌的蜜露,堆積於葉片、果實上,誘發煤汙病,影響葉片光合作用。造成葉片萎蔫,嚴重時變黃枯死;四是攜帶傳播多種病毒,導致蔬菜病毒病發生,直接影響蔬菜產量和品質。

紅日商學院——菜農為什麼講“大蟲好治,小蟲難防”

小型害蟲危害重的原因有:

1、 越冬場所增多和食料充足。保護地規模逐年擴大,為小型害蟲的安全越冬提供了優越的棲息繁殖場所,為週年發生提供了大量蟲源基數;同時,隨著種植作物種類增多、複種指數提高和多種作物的週年種植,為小型害蟲發生提供了充足食物和養料,滿足了營養需求。

2、害蟲個體小,隱蔽性強,繁殖力強,週期短,世代重疊嚴重,各種蟲態重合為害。農戶缺乏預防意識,往往不見蟲不打藥,錯過最佳防治時期; 廣譜性農藥的超量使用,瓢蟲、草蛉、花蝽、麗蚜小蜂、蚜繭蜂天敵昆蟲數量銳減,生物控制能力減弱。隨著廣譜性農藥的超量使用,害蟲天敵也隨之被毀滅,自然生態調控能力微弱,加重了小型害蟲的肆虐。

紅日商學院——菜農為什麼講“大蟲好治,小蟲難防”

3、隨著南北方果品、花卉和苗的大量調運,外來有害生物隨植物產品及包裝材料攜帶輸入,為本地傳輸了大量外來有害生物,造成設施蔬菜小型害蟲種類增加,種群數量增多,發生危害日趨加重。

4 、防治措施不當,防效低。由於長期依靠殺蟲劑防治,尤其是農民零星分散防治,各自為政,缺乏統一協調,長期使用單一藥劑,害蟲耐藥抗藥性增強,嚴重影響了防治效果;特別是新傳入的小型害蟲,缺乏針對性防治措施,對設施蔬菜的危害加重。還加重了環境汙染,蔬菜農殘超標。

5、小型害蟲及其攜帶的病毒、病菌,不斷出現新的生物型變種,其寄主範圍更廣、取食量更大、分泌蜜露更多、繁殖能力和適應能力更強;病毒、病菌類型和危害情況更復雜,對其控制減害的難度更大,設施蔬菜的危害更嚴重。

紅日商學院——菜農為什麼講“大蟲好治,小蟲難防”

綜合防治措施:

1、首先,清理棚室,降低蟲口基數。小型害蟲的農業防治措施非常重要,不同種類的蔬菜輪作,改變小型害蟲的生存條件, 減少田間蟲口密度。每次換茬期應集中徹底處理棚室。雜草、枯枝落葉等都是害蟲有利的藏身場所,應及時剷除棚內的雜草,清除枯枝爛葉,切斷傳染源。另外,蔬菜歇茬期棚中沒有蔬菜,正是害蟲殺卵的有利時機,可利用歇茬期對棚室(土壤、立柱、夾縫邊角等)進行消毒處理。夏季歇茬期可利用高溫悶棚,殺滅立柱、地表的害蟲及卵。

紅日商學院——菜農為什麼講“大蟲好治,小蟲難防”

2、阻蟲、驅蟲。在放風口處早設防蟲網。為了防止害蟲進入大棚,建議菜農在放風口處及早設置防蟲網。防蟲網的目數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太密不利於通風降溫,太疏則小蟲容易進入,起不到防蟲作用。一般情況下,以40—60目的白色防蟲網為宜,一定要設置嚴密,不留縫隙,期間也要儘量少揭網,以免成蟲飛入,並及時查看棚膜破損情況,及時修補,不給害蟲可乘之機。趨避煙粉蝨、蚜蟲可懸掛銀灰色膜。在設施棚通風口、門窗,間隔懸掛10~15 cm寬銀灰條膜,可驅避煙粉蝨、蚜蟲等小型害蟲,有效降低蟲口密度。

3、利用趨性誘殺害蟲。粉蝨、蚜蟲等害蟲對黃色具有較強的趨性,薊馬具有趨藍色的習性,可以通過在棚室內設置黃板粘殺粉蝨和蚜蟲,設置藍板誘殺薊馬。

紅日商學院——菜農為什麼講“大蟲好治,小蟲難防”

4、最後,合理選擇殺蟲藥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