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省冠名高校知多少(实力层次+地域简介)

我国大学不同于高中,分什么省重点,市重点等。而是按照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个学科门类。一般来说,以某个领域著称的特色院校在名字中或有体现,比如以工科见长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农学见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但很多院校多学科齐头并进,我们习惯性称之为综合性大学。中国有这样一批学校,非常霸气地冠以当地省份的名称,它们多数属于综合性大学一类。就像我们不能拿猪会不会上树来评判猪的实力一样,不能把非学科领域的二个院校加以评说优劣。这是前提。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还有2个特别行政区,基本上都有直接以该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省份、自治区冠名的大学,如:

直辖市(4个):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

特别行政区(2个):香港大学、澳门大学

省份(18个):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大学、台湾大学

自治区(5个):广西大学、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

可是,我国还有5个省没有直接以省命名的大学,即以下这些大学目前并不存在:广东大学(民国时期曾经有,即著名的中山大学最初的校名);江西大学(已经并入南昌大学);福建大学(今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前身之一);陕西大学;甘肃大学(今兰州大学前身旧称之一)。

我们在细数我国部分冠以省份头衔大学们的实力和地域特点之前先说说院校实力和层次划分。说到院校实力,就应该有个判别标准,但如何判断一个院校的综合实力,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当选择的标准不同的时候,得到的结果自然而然就会不同。我们能够找到的多数是各种各样的排行榜。世面上有很多大学排行榜,国内的:武大版、山东教育厅版、人大版、校友会版、上交版、武书连版(武书连2个版本,1个是是综合实力版,一个一流大学版本)等。国际的:QS、泰晤士报(英联邦体系)、USnews版本还有上交国际版(上海交通大学搞了国际版+国内版本)。QS、泰晤士报是一家之前,这就是世界上比较著名的3大排行榜,国际上还有 土耳其版本、莱顿大学版本,这2个版本,是100%数论文,纯客观指标,只不过影响力不够大。就国内版看,各有所侧重,我们在百度上查找的结果多数都是校友会版本的结论。这些眼花缭乱的排行榜多数时候让我们晕头转向,也很难解读。但是,众所周知的是,目前国内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在短期内缩小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只能是通过财政扶持和重点建设,让一部分高校先发展起来,985工程和211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985工程”是我国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江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九所,被称九校联盟,截至2011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清北+华东五校(复旦、上交、中科大、浙大、南大)+西交大+哈工大=c9.

其它30所院校名单为;理工类;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综合类: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专属类: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所有的985院校皆是211。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央和地方的各方面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简单说“211”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两个100,即百个重点学校百个重点学科。由于没有标准的层次划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小编在这里只给出院校名单。至于好与不好看你的用心吧!(如下图)

层次由此生!

以省冠名高校知多少(实力层次+地域简介)

教育部虽不搞大学排名,但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科排名,他能让家长,迅速知道大学的各个学科在领域内的情况。大学学科评估,这是教育部搞的大学学科排名,5年一次,目前一共经历了4次,02年 07年 12年,17年,这个数据非常具有权威性,体现在1:具有最完善的数据,这个评估的数据,是各个大学主动呈报,并且公示,各个大学互相揭短监督(任何第三方,都不具有让大学主动呈报数据能力!教育部既是大学的爹也是大学的投资人,投资人要求大学才听话)。2:评估的专家最靠谱,各个领域的评估人,都是本领域专家,不会出现一个做机床的专家,评估人家做石墨烯水平的事情。3:参与范围最广,因为是投资人教育部评估花钱的,并且,以后要靠这个获取投资人的持续投资。所以,有点实力的,能获得教育部投资的,都基本参与(省属高校不归教育部管理,归省属,一般没这个必要)4:体系最科学,把一个学科分为4个模块:师资队伍和资源(这里的资源就是科研硬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学研究水平(这里评估的是大学老师探索知识的能力。大学老师的2个任务:探索和传播知识)。人才培养质量(就是传播 传授知识能力)。学科声誉,这个其实是社会影响力,你为这个行业做多大贡献,我去调查这个领域企业用人单位即可,例如,你在石油领域(大庆是石油城市,这个例子容易理解),我就去中石化中石油,问问哪个学校校友比较好,这4个指标,做的很好(和任意民间第三方比)。关于一流学科具体排名大学可以查官网或者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关于学科评估的那些事”,在这里小编只是把985、211、双一流院校关系粘贴过来供参考。

以省冠名高校知多少(实力层次+地域简介)

读懂了上面的缘由你就知道了大学实力的由来,下面,我们就来细数一下我国部分冠以省份头衔大学们的实力和地域特点。

直辖市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北京,简称“京”。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北京辖16个区,共147个街道、38个乡和144个镇。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截至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2017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000.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12.899万元人民币。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0.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10.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9.3亿元。北京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城市第二位 。2017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23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5.4亿元 。北京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第一 。2017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183家。 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排第3位。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11计划”、“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上海,简称“沪”或“申”,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市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辖16个市辖区。至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9.70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9.50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0.20万人。2017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133.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9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251.4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783.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0%。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2.46万元。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3年,全市平均气温17.6℃。

上海GDP居中国城市第一位,亚洲城市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东京。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上海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2017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642家。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排第一位。 上海市与安徽、江苏、浙江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沿用至今。

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截至2016年底,天津有16个市辖区(其中1个副省级区),共有乡镇级区划数为245个。市辖区分为中心城区、环城区和远郊区。中心城区是天津的发祥地,也是政治文化教育经济商业中心。按照服务业功能,中心城区按照“金融和平”、“商务河西”、“科技南开”、“金贸河东”、“创意河北”、“商贸红桥”的功能定位。滨海新区是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由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整合而成。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2014年12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设立。

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7月最热,月平均温度28℃;历史最高温度是41.6℃。1月最冷,月平均温度-2℃。历史最低温度是-17.8℃。

截至2017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556.87万人,2017年,天津生产总值(GDP)18595.3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590.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786.7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40.8:5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9.67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2元,高新技术企业达4093家。 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5位。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简称重大(CQU),位于中央直辖市重庆,是中共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31所中管高校之一,由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同建设。重大早在民国时期就是中国最杰出的国立大学之一;现是国家“双一流”A类世界一流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设有研究生院。

重庆,简称渝或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 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 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12月31日,重庆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万,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500.27亿元。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596.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564.0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44.1:49.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689元。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其江北机场居中国内陆“十大”空港之一,果园港为渝新欧大通道的起点。

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重庆在地形和气候双重作用下,多雾,素有“雾重庆”“雾都”之称。

省份大学985层次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九校联盟” “世界大学联盟”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也是中国学科最齐全、学生创业率最高的大学。

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1%。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7.4℃

2017年,全省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657万。

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17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4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279亿元,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2︰44.8︰51.0调整为3.9︰43.4︰52.7。人均GDP为92057元。

浙江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浙江是中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实际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浙江属于长江经济带南翼,与安徽、江苏、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 “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 “珠峰计划” “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1个副省级市、17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其中包括53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09个县、4个自治县。2016年底,常住人口8262万。四川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川西南山地区2013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川西北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

2017年末常住人口8302万人,2017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98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294.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403.4亿元。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40.8%和5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651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9:40.8:47.3调整为11.6:38.7:49.7。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简称“湖大”,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同建设,位列“211工程” “985工程”,入选“111计划” “2011计划” “千人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PACE计划”,建有中国书院博物馆、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一所历史悠久、蜚声中外的综合类研究型大学,亦是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金砖国家网络大学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也称潇湘,省会驻东北部的长沙市。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 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说,因此又有“芙蓉国”之称。

湖南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第二,气候年内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6~19℃,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都在4℃以上,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天数平均每年不到10天。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大多在16~19℃之间,秋温略高于春温。夏季平均气温大多在26~29℃之间,衡阳一带可高达30℃左右。

湖南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在各省市区面积中居第10位。下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 2016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31244.7亿元。截至2016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822.0万人。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459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14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755.1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563元。2017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0.9∶48.4。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简称“山大”,坐落在中国山东省境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32所副部级大学之一。属于“111计划” “珠峰计划” “20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高等院校,也是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西部为黄淮海平原,连接中原,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毗邻,南及东南分别与安徽、江苏两省相望;中部为鲁中山区,地势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为山东半岛,伸入黄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畿,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均临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

截至2014年1月,山东省有17个地级市,以下分为137个县级行政区,包括55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和55个县。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

2017年末常住人口10005.83万人。201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2678.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7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92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876.3亿元。三次产业构成为6.7:45.3:48.0。人均生产总值72851元。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Jilin University),简称“吉大”,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始建于194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 “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著名学府,入选“珠峰计划” “111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21世纪学术联盟” “中俄交通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吉林,地处中国东北中部,因清初建吉林乌拉城而得名,简称“吉”,省会长春,原省会吉林市。土地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2%。吉林省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

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吉林省气温年较差在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

2017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717.43万人,全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5288.9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9.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012.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846.8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102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3:45.9:4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36.9%和56.2%。

省份大学211层次

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Liaoning University)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主管的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院校,是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十三所高校之一。

辽宁,简称“辽”,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中国最北端的沿海省份,也是东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辽宁省辖14个地级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沈阳、大连),省会城市为沈阳。总面积14.8万平方千米。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368.9万人。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最高气温零上30℃,极端最高可达40℃以上,最低气温零下30℃。

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准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沈阳、大连、营口三市设立片区,标志着辽宁成为国家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6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22037.88亿元。201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3942.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97.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362.1亿元。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745元。

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Qinghai university),简称“青大”,是位于青海省省会——“夏都”西宁市北郊,始建于1958年,是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对口支援,教育部和青海省共同建设的“211工程”大学,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本高知大学、新西兰澳克兰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协作关系。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理事单位之一,“西部计算机教育提升计划”高校之一。

青海,简称青,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青海省面积为72.10万平方公里。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辖西宁市、海东市两个地级市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等6个民族自治州,共48县级行政单位。全省常住人口593.46万(2016年)。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各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青海地处中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

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98.38万人,2016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642.80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8.4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80.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24.0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348元。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是教育部与云南省省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 “111计划” “千人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入选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联盟”的重要成员。

云南,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国境线长4060千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 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云南国土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总人口4770.5万人(2016年),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下辖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积33.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4%。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年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点海拔6740米,在滇藏交界处德钦县境内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点海拔76.4米,在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

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全省平均气温,最热(七月)月均温在19°C~22°C之间,最冷(一月)月均温在6°C~8°C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10°C~12°C。同日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C~20°C。

2016年,云南生产总值达14869.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95.0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799.3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875.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8∶39.0∶46.2。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31265元。

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龙雪山、洱海、滇池、抚仙湖、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噶丹松赞林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旅游景点。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Hainan University),简称“海大”,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南省会海口市,是海南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海南省、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是“中西部高校联盟”主要成员。

海南,简称“琼”,省会海口。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对望, 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下辖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截至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25.76万人。

海南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海南省是中国国土面积(含海域)第一大省。 海南别称琼崖、琼州,西元前110年,中央政府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属交州刺史管辖,标志着海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1988年4月13日,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独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

初步核算,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462.5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9.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97.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86.07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0:22.3:55.7。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Guizhou University),简称“贵大”,创始于1902年,位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为贵州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 2012年成为教育部“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成为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辖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毕节、铜仁6个地级市,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 1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9个县级市和79个县(区、特区),其中少数民族自治县11个。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2016年末常住人口3555.00万人。2016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1734.43亿元。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简称“安大”,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由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安徽下辖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安庆、芜湖、铜陵、宣城、池州、黄山等16个地级市。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过,与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山东、河南接壤,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

安徽省在气候上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

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017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254.8万人,2017年,安徽全年全省生产总值2751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48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420.4亿元。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5:49:41.5,人均GDP44206元。

省部共建大学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Heilongjiang University),简称“黑大”,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和“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入选高校,首批“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主要成员,全国17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所在高校之一。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因省境北面有黑龙江而得名。黑龙江东部和北部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河与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吉林省。面积47.3万平方公里。黑龙江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2个省辖县级市。共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

黑龙江省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5℃~5℃之间。年平均风速多为2~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

2017年末常住总人口为3788.7万人,2016年,黑龙江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386.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44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274.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7.4:28.9:53.7。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432元。

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Hubei University),简称“湖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格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接收高校,是教育部和英国大使馆批准设立的湖北省唯一的雅思(IELTS)考试考点单位。

湖北,简称“鄂”,省会武汉,因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处中国中部,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末,湖北共下辖13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103个县级行政区 。常住人口590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22.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59.6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259.8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503.40亿元。三次产业占比为10.3:44.5:45.2。

湖北省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科实力方面,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湖北高校共有2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三名,其中10个学科排在全国第一名(含并列第一名),全国第一的学科数量仅次于北京和江苏,位居第三。全国前三的学科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江苏,位居第四。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Shanxi University)是中西部十四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重点建设的省部共建综合研究型大学 ,是我国最早一批省部共建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大学,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发起者及成员,“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拥有研究生院和“推荐免试研究生” “教授评审”资格。

山西,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山西又称“三晋”,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截至2016年,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单位 。全省11个地级市中,辖区最大的是忻州市,最小的是阳泉。截至2017年,山西省常住总人口3702.3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497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18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013.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557元。

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位居中国第一,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著名的有恒山悬空寺、太原晋祠、芮城永乐宫、解州关帝庙、祁县乔家大院等。

不在省会的大学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Jiangsu University),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以工科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设有研究生院;是全国74所“特色重点项目”高校之一和全国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

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得名。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长江下游,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北接山东。江苏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的1.12%。下辖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江苏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7月份为最热月,沿海部分地区和里下河腹地最热月在8月份,平均气温26~28.8℃。

2017年末,江苏常住人口8029.3万人,2017年,江苏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0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7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654.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169.4亿元。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189元。领先的制造业是江苏经济体的主要支柱。江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省份,其治安、教育、经济、科技、文化、创新等实力领衔全国。中国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其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技术水平以及研发工业方面,也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其科研经费投入之大、研究型高校企业之多、科研成果之丰富堪称全国典范。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高居全国各省第一。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Henan University),简称“河大”,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111计划”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和“国防生后备军官”选培资格,为UNAI、IAUP、AUAP成员,是一所综合性河南省属重点大学。

1912年,以林伯襄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河南教育家,在袁世凯与河南都督张镇芳支持下,在清代开封国家贡院旧址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与当时的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河南,简称“豫”,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截至2017年底,河南共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5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5个县,省会郑州市,常住人口9559.13万人,居中国第3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四个及商丘、南阳、许昌、濮阳等古都,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河南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17年,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6项2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3处。

河南属暖温带至亚热带、湿润至半湿润季风气候。全省一般气候特点是春季干燥大风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全省多年平均气温15.7℃,一般一月气温-3℃至3℃,七月气温24℃至29℃。

2017年河南生产总值44988.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9.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449.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198.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6:47.7:42.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7130.00元。2016年12月,国家批复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城市群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Hebei University),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分别共建,入选中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中国中部地区重点支持的五所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首个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拥有研究生院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河北省,简称“冀”,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下辖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等11个地级市,省会为石家庄。北距北京283公里,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全省常住总人口7519.52万(2017年),总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属温带季风气候。 1月平均气温在3℃以下,7月平均气温18℃至27℃,四季分明。

2017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实现生产总值实现35964.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41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039.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8%。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7985元。

河北省拥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清西陵3项世界文化遗产;邯郸、保定、承德、正定、山海关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是万里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省份,境内长城遗存达2000多公里。

河北省高速公路总里程6531公里。 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均跻身亿吨大港行列。全省铁路、公路货物周转量居中国大陆首位。 2013年,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自治区大学

西藏大学

西藏大学(Tibet University),简称“藏大”,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综合性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2013年5月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3年7月成功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通称西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首府拉萨。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2014年末常住人口约317.55万人。

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

西藏的气候,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独特而且复杂多样。气候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1/3;日照时间也是全国最长的。与中国内地相比,西藏多数地区气温偏低,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盛夏8月白天气温仅为10℃左右,夜间气温甚至会降至0℃以下。

201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330.54万人,2016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1150.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9.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15.1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143元。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简称“西大”,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中国南方著名高校,广西办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学府,中国大学百强高校。学校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称广西,简称“桂”,首府南宁,南临北部湾。截至201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838万人,下辖有14个地级市。广西得名于岭南西道、广南西路,是岭南文化传承的主要地区之一,又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而简称“桂”。 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北以贺州——东兰一线为界,此界以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广西壮族自治区喀斯特地貌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全区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201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838万人,广西全年生产总值(GDP)18245.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8.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219.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26.60亿元。

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Xinjiang University),简称“新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是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将全面落实南疆地区14年免费教育政策。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89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2011年5月5日,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为3110280人。2014年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人口2298.47万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64.1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8.6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27.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97.6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607元。

宁夏大学

宁夏大学(Ningxia University),简称“宁大”,学校坐落于贺兰山下有着“塞上湖城”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市,是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以文、理、工、农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是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的招收留学生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高校。

宁夏,简称宁,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自治区首府为银川。宁夏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南部和东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南北相距约456千米,东西相距约250千米,总面积为6.64万多平方千米。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宁夏得黄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黄河文明。 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具有冬寒长,夏暑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点。由于宁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没有酷暑;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8℃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22℃以下。宁夏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地、阿拉善台地与祁连山褶皱之间。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

201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74.90万人。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2565.06亿元,2014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2013年宁夏全区一般贸易出口额24.97亿美元,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697万美元,机电产品出口6.0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8亿美元。羊绒衫出口增长39.4%,钽铌铍及制品出口下降9.6%,机床及铸件出口增长8.7%,羊绒纱线出口增长78.9%。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简称“内大”,是国务院1978年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所列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西里尔蒙古文:Өвөр Монгол) 或“内蒙”,自治区首府为呼和浩特,内蒙古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较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9个地级市;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3个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县级市);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17个县,11个盟(市)辖县级市,23个市辖区。

内蒙古地处欧亚大陆内部,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全国总面积的12.3%;201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全境主要分布有汉族、蒙古族,以及满族、回族、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内蒙古为中国大陆6个步入高收入阶段和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单位之一。 内蒙古与京津冀、东北、西北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密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区,也是是中国八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0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40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047.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0.2:39.8:50.0。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3%、14.8%和74.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3786元。

没有直接以省命名的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简称“兰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大学行列,由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之一,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

甘肃,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省名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南瞰四川、青海,西达新疆,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国接壤,境内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 截止2017年末,甘肃省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幅员面积42.59万平方公里(其中飞地53.22平方公里),总人口2763.65万人(2012年),常住人口2609.95万(2016年)。 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2016年末常住人口2609.95万人。2016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7152.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3.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9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87.0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61∶34.84∶51.5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7458元。2017年,甘肃省GDP达767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62.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50.8亿元。 经过建国以来的开发建设,甘肃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Nancha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 ,是211工程建设高校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并且拥有首批十一所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参与成立“中西部高校联盟”。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学校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昌大学协议。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

江西,简称“赣”,省会南昌。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为干越之地和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江西地处中国东南部,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长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江西辖境面积共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余万,辖11个设区的市、100个县级行政区、1个国家级新区。

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6.3-19.5℃,夏季较长,7月均温,除省境周围山区在26.9-28.0℃外,南北差异很小,都在28.0-29.8℃。

2017年末常住人口4622.1万。2017年,江西省GDP2081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3.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97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892.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5187元 。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中国东南名城——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中国“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面、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面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福建省现辖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县)。省会为福州。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福建以侵蚀海岸为主,岛屿众多,海坛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依山傍海的特点也造就了福建丰富的旅游资源。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

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911万人,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98.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2.4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770.3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085.5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6%。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976元。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简称“中大”,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中山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时也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学校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位居国内高校第2位,其中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33个参评学科有16个学科进入水平排名前5,32个学科进入水平排名前10。

广东,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简称“粤”,省会广州。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下辖21个地级市(其中2个副省级城市),119个县级行政区(6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6个县、3个自治县) 。

广东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由于历史原因,东沙群岛被台湾当局控制),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中国第三位。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广东自秦朝开始就有中原移民不断迁入,逐渐形成广府、客家、闽南三大民系,并形成独特的岭南文化 。广东通行粤语、客家语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 。广东也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 。2010年11月1日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04303132人。2016年广东人均GDP达到72787元,是全国的1.3倍。2017年第一季度,以19438.05亿的地区生产总值,蝉联全国第一;广东珠三角9市将联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广东要形成以珠三角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为引领、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城市带为支撑的世界级沿海都市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