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话变迁》:第一个经济特区

2018年,改革开放的征途走过40年。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一路向前,既改变了中国,也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40年中,有多少个“第一次”让我们终身难忘?又有多少个“第一次”激发出亿万人的活力?40年,40个“第一”,彻底改变了中国!

《40年话变迁》:第一个经济特区

第4期:第一个经济特区

今天,我们一起聚焦新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

首先,要感谢一位伟人

他,堪称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没有他,就没有如今深圳的辉煌

他就是,小平爷爷

《40年话变迁》:第一个经济特区

当年小平同志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40年弹指一挥间

当时成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只有深圳,成为了翘楚

成为我国经济总量第四的城市

与北京、上海、广州并驾齐驱

同时也是四座城市里最年轻

《40年话变迁》:第一个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的成绩有目共睹。

1979年小渔村深圳获批立市,

第二年又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

38年披荆斩棘,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

城市化、现代化等多项奇迹。

《40年话变迁》:第一个经济特区

1979年,深圳建市时GDP不足2亿,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值已经高达2.2万亿元,猛增了1.1万倍(常住人口增加近40倍),同一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了约200倍

《40年话变迁》:第一个经济特区

《2018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显示,深圳已连续三年成为“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2.5岁,其中13.4%为0至14岁的儿童,另外约76%为15至44岁的青壮年,这两个比例在一线城市中均名列首位。同时,深圳在吸引人口方面同样领先全国,城市常住人口大幅增加62万人,远高于其他所有城市。在包容与大气的城市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感召下,全国各路人才“孔雀东南飞”,争相涌入这片热土。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年轻化给深圳带来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潜力和创造力。

这座一直走在时代前列的青春之城,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与抱负。过去几年里,许多关系到深圳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重大规划先后出炉.

一大批高质量的大学、研究所正在建设之中。

深圳政府下决心要迅速补全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目前深圳有高校13所,全日制在校生9.98万人,而到2025年,深圳高校将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这其中包括进步迅速的本地高校如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也包括许多引进的国内外著名高校,如已经开始招生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深圳已经与超过半数的985高校和6所香港高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如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其引进力度之大和建设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成立。

深圳市西南部28.2平方千米的土地被纳入其中,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代表着我国大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堪称二十一世纪的“新经济特区”。该自贸区“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推动以“深港组合港”形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打造自贸试验区新的标杆。

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城市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最为繁荣、最有潜力的湾区之一,经济总量约1.6万亿美元,比韩国或俄罗斯全国还要多。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最积极的促进者,带头探索大湾区都市圈“利益共同体”的体制机制。一方面,深圳将与广州进行功能分工,共同建设广深科技走廊;另一方面与香港深化合作,共建港深都市区;另外,在推动深莞惠的一体化发展的同时,通过“深中走廊”的建设,力争成为联结珠江口西岸和东岸都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40年话变迁》:第一个经济特区
《40年话变迁》:第一个经济特区

不能用美来形容,这叫魅力

这不是新加坡,也不是华盛顿,它叫深圳。

人们在这里承受最大的压力,又享受最大的自由,有人找到了自己,有人失去了自己。

这座城市叫:深圳

一个稍微不努力就可能卷铺盖走人的城市

一个只要你肯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的地方

这里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汗水,付出才会有回报,别让这座城市留下了你的青春,却留不住你的身体。

——————没有梦想,何必深圳!

《40年话变迁》:第一个经济特区

2018年的深圳

这个改革开放出发的地方

将站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

继续扩大改革创新的半径

书写改革开放的传奇

《40年话变迁》:第一个经济特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