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新酷潮品極速開箱,真機上手一驗便知,解疑釋惑你問我答。

上一次自己購入的 windows 筆記本還是 Surface Pro 2,當然如果你不把它當做是一個平板的話。幾年時間過去,我認為最好的 Windows 筆記本還是 Surface 系列,只不過現在的我更喜歡 Surface Laptop。

但早期 Surface 帶給我的還有糟心的細節設計和永遠更新錯誤的系統,以至於後來我終於下定決心換了 MacBook Pro。但從小用到大的平臺不能說絲毫沒有感情,所以在小米筆記本 Pro GTX 來到愛範兒辦公室後,突然有一種想重溫舊夢的感覺。

設計撞臉,但更重更糙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在設計上和之前的小米筆記本 Pro 是一樣的,同樣的深空灰配色和無 Logo 設計。不過相比前幾天愛範兒寫過的小米遊戲本則更加「鐵板一塊」,不像遊戲本上還有分隔設計,整體也顯得更加修長一些。

更多的時候我還是願意用「貌不驚人」來形容小米的設計,既不會讓人感到優雅驚豔,倒也不至於讓人覺得老氣笨重。但考慮到目標人群,自行使用貼紙填滿 A 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但說實話 15.6 英寸的筆記本還是比想象中要沉重一些(2.0kg),單手托起感覺明顯吃力,男生都需要準備一下發力的動作,基本上可以說告別女生群體了,此外這樣重量也不太適合通勤了。

A 面實在是過於素淨以至於沒什麼好說的,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有手汗的話還是非常容易留下痕跡的。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先不揭開看屏幕,我們觀察一下機身四周的接口。官方表示這款產品有 7 大接口「滿足全場景需求」。左側有四個接口,兩個傳統 USB 3.0 接口、HDMI 與 3.5mm 耳麥插口。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右側靠上的是全功能 USB-C,也是用來充電的接口,靠下的是 USB-C 數據接口,不能用來充電,第一次充電時我就插錯搞得一頭霧水。剩下還有一個 UHS-II 讀卡器插槽。這個全功能 USB-C 通過轉接器是可以接網線的,以及用作 Mini DP 等接口使用。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將筆記本打開後,可以看到 B 面採用了窄邊框設計,相比遊戲本的霧面屏來說,這塊鏡面屏看起來就要清爽很多,邊框只有 6.52mm,屏佔比按照小米的算法達到了 81.5%,當然對於這個數字我是沒什麼感覺。色域為 72% NTSC 色域,玻璃是第三代大猩猩。

屏幕分辨率為 1920 x 1080,PPI 是 142(自己目前用的筆記本 PPI 是 227),對於我來說感覺有點低了,當然屏幕規格還是受限於價位,這樣的細膩程度我也還能接受吧,只是配合其 Windows 那糟心的渲染來說,心理上還是有落差。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C 面的設計真得很像 MacBook Pro 的感覺,黑色的浮島式鍵盤很有既視感,包括在觸控板面積的大小比例上,整體都很接近蘋果的設計,常用的鍵帽做了雙曲面弧度處理,但是一上手就能感覺出鍵盤手感的差異,這個稍後再具體說。

另外感覺鍵盤字體印刷像是用了類似等線字體,有點過於纖細,而且略微有點怪異。鍵盤燈方面自然就不像遊戲本那樣追求跑馬燈了,漏光控制不錯,但是沒有檔位調節(雖然很少用到)。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右下角有英特爾和英偉達的貼紙,標誌這是一臺內在有著八代酷睿和 Geforce GTX 的筆記本,突然有點兩大門神的感覺。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觸控板的面積挺大,上面還有一個指紋識別區域,雖然很遺憾破壞了觸控板的一體性,但是指紋識別的效果不錯,實際體驗也是秒開的級別,息屏時直接放上去就好。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背面的設計顯然要比遊戲本剋制多了,有兩道橫向排列的排風口,還能夠看到隱藏在金屬網罩下面的兩個散熱風扇。只是左右位置不太對稱,一個偏上一個偏下。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此外背面還有五個硬橡膠腳墊,前面兩個後面三個,大概因為平常使用的時候有一些弧度會比較舒服,所以後面的腳墊要稍微高一些。

顯卡性能提升,屏幕略顯短板

雖然不是多年的 MacBook 老用戶,但自從 2015 年購入 MacBook Pro 之後,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的確也逐漸習慣了 macOS 操作邏輯並已經處於舒適區,所以在回到 Windows 後還是要忍住吐槽系統操作習慣不同,主要還是說說小米筆記本 Pro GTX 硬件本身吧。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首先談談小米筆記本 Pro GTX 的屏幕和鍵盤。剛開始用的時候覺得屏幕有點不夠亮,但是仔細對比我的 15 early 款 MacBook Pro 發現兩者的亮度在觀感上是差不多的,不過小米筆記本這邊的屏幕較冷,有點發青綠色。

後來查了一下亮度,果然都是 300 nits。

可惜小米筆記本 Pro GTX 的屏幕並不支持觸摸,實際上在和用 SurfaceBook 的朋友一起的參加活動時,被他 Diss 最多的地方就是我的 MacBook Pro 不支持觸控。習慣了用手指在屏幕上點來點去的他已然受不了沒有觸控屏的筆記本。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另外小米筆記本 Pro GTX 的邊框控制的還不錯,手機這幾年一直在進行屏佔比大戰,而筆記本目前也進入了窄邊框時代,小米筆記本 Pro GTX 在這方面做的不算頂尖,但大概也有 80 分這樣。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的鍵盤手感還可以,但對於我來說還是覺得回彈方面稍顯綿軟了一點(儘管官網表示回彈很生脆)。按壓的感覺又更「鈍」,需要更用力一點,雖然感覺沒那麼鬆散但是打字久了會比較累。

不過在使用中右 Shift 鍵出現了多次誤觸,主要因為相比左側要小一半左右,習慣用右 Shift 鍵的同學可能會比較痛苦。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觸控板的面積很大,表面採用了玻璃材質,手指在上面移動是非常舒服的,算是我用過的筆記本中觸感最順滑的那一檔,但可惜這塊觸控板在 windows 下發揮不了最大的作用。

和所有的 Windows 筆記本一樣,觸控板的按壓非常硬,並且上部是不能按下去的,越到下邊越容易按。這是我不是很理解的一個設計,按壓作為常用操作應該是在整個觸控板上體驗是一致的,但實際上卻是一個線性變化的體驗。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其他硬件配置方面,最重點的是更換了 Gefore GTX 1050 Max-Q 顯卡,官方數據顯示相比上一代 MX150 提升 72%。遊戲示例圖是 1080p 最高效果下的 Dota 2,沒有《絕地求生:大逃殺》果然還是因為藍洞的「黑洞」優化吧。

性能直接跑 3DMark 11 最具說服力,Extreme 模式下得分為 2461,我覺得打打《守望先鋒》什麼的還是不錯的。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電池方面,採用「更好的電池」檔位,最高亮度設置,兩個小時後從 99% 下降到 68%,但是使用過程中比較安靜沒有風扇轉動,基本上日常輕度使用可以達到 6 個小時左右,如果環境光線不亮的話適當調低屏幕亮度可以獲得更久的使用時間。

最後附送上官方的配置表,價格 6299/7599 元。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TA 們說

作為愛範兒全新的輕評測欄目,「驗貨」欄目重在分享我們對產品的初步感受。為求全面,我們特別加入了 TA 們說環節,邀請大眾用戶談談他們對產品的第一印象。

小米筆記本 Pro GTX 體驗:我更重了,也更強了

董車會老司機:

這一次小米將 GTX 的顯卡放到了 15.6 的小米筆記本 Pro 裡,實在是讓人有些詫異。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是很喜歡這樣的硬件組合,因為有了 GTX 的加持下,能讓我在工作的同時偶爾玩玩遊戲放鬆一下。畢竟 Pro 比小米遊戲本的顏值和重量都要更勝一籌,所以我更喜歡這一款。

顏控的我不太喜歡它,感覺有點灰沉沉,還給我一種木訥的印象,像是「實驗室裡走出來的電腦」… 另外有點沉,我的小肩膀無法承受之重,不適合通勤。

你問我答 ifanrQ

Q:屏幕刷新率是多少?

A: 想啥呢,當然是 60Hz,小米遊戲本都沒 144Hz。

Q:能自己加內存嗎?

A:不行,焊在主板上的,真要動手能力無敵的可以試試……

Q:散熱怎麼樣?風扇聲音大嗎?

A:風扇聲音不小,不過普通看看網頁打打字的話不會轉

Q:真想要一臺繪圖用,不知道屏幕怎麼樣?

A:色域參數啥的不差,就是色溫感覺有點冷

Q:比小米筆記本 Pro 變沉了?

A:重了一點點,變 2.0kg 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