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這事兒,河南一上市公司3.8億定增縮水四成!背信者今成老賴

为这事儿,河南一上市公司3.8亿定增缩水四成!背信者今成老赖

核心閱讀

2013年,羚銳製藥“滿心歡喜”地公佈了非公開發行預案,並且得到了5家機構的認籌,就在投資者認為定增將順利進行時,其中兩家機構卻“不告而別”,隨後羚銳製藥將這兩家公司告上法庭。8月22日晚間,在非公開發行被兩家機構放鴿子5年之後,羚銳製藥終於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

時隔多年,羚銳製藥被“放鴿子”一事終於有了說法

8月22日晚間,羚銳製藥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新縣人民法院送達的執行裁定書,就京裕(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京裕投資)、北京京富融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富融源)、銀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高投資)關於羚銳製藥非公開發行股票股份認購協議糾紛一案的執行情況進行了披露。

为这事儿,河南一上市公司3.8亿定增缩水四成!背信者今成老赖

根據公告,在2017年9月訴訟進入執行階段之後,新縣人民法院經向全國網絡查控系統、房地產管理部門、車管部門查詢被執行人京裕投資、京富融源名下財產,發現京裕投資和京富融源名下無存款、無房產、無車輛。向被執行人居住地周邊群眾調查瞭解被執行人的財產狀況或財產線索,發現上述兩家公司已經沒有經營且無經營場所,確認其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新縣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執行人京裕(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北京京富融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法定代表人納入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對其法定代表人採用信用懲戒、限制高消費,並在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上公開。

此外,新縣人民法院對銀高投資的執行情況與京裕投資和京富融源的情況如出一轍:無存款、無房產、無車輛。同樣,新縣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執行人銀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法定代表人納入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對其法定代表人採用信用懲戒、限制高消費,並在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上公開。

羚銳製藥定增,卻被兩機構放鴿子

事情的起因要從2011年說起。

早在2011年9月19日,羚銳製藥對外發布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稱公司將向控股股東羚銳發展及其他4名非關聯方,共5名法人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認購金額為人民幣3.86億元,將用於羚銳製藥口服藥生產基地異地擴建工程項目。

此後,由於該版本的定增方案出現股價倒掛而最終流產。隨後,在2012年2月29日,羚銳製藥再度拿出了新版本的定增方案。

對比先後兩個版本,除了增發價格從10.8元/股下調到7.82元/股,增發數量由3575.93萬股增加到4938.62萬股,而發行對象、募集資金總額和募投項目均無變化。

值得關注的是,羚銳製藥在第二次公佈發定增方案中,特意公佈了投資者名單,除了控股股東信陽羚銳發展有限公司外,還有京裕投資、百瑞信託、上海證券、銀高投資等4家機構。

據瞭解,羚銳製藥在推出新版定增方案前三天,也就是2012年2月26日,公司與京裕投資及銀高投資分別簽署了《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協議》。其中,京裕投資擬認購股票1519.18萬股,認購金額1.19億元;銀高投資擬認購股票640萬股,認購金額5004.8萬元。

其後,由於羚銳製藥實施2011年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公司定增發行股票數量調整為5035.2萬股。京裕投資及銀高投資的認購數量也分別作相應調整,但認購金額相比變化不大。

2012年的11月1日,羚銳製藥的定增方案獲得證監會核准,發行價格為7.67元/股。羚銳製藥與京裕投資和銀高投資之前簽署的《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協議》也正式生效。

在定增方案獲批之後,2012年12月28日,羚銳製藥分別向京裕投資、銀高投資發出繳款通知書,通知繳納認股款的截止時間為2013年1月6日16點。

可讓羚銳製藥感到驚詫的是,京裕投資和銀高投資雙雙爽約,均沒有按時繳納認購款。這使得羚銳製藥2013年1月份才實施完畢的定增募資,只完成了其他三家投資者認購的2.17億元,相比預期募資的3.86億元,募資總額大幅縮水逾四成。

鑑於上述情況,羚銳製藥認為京裕投資、銀高投資的行為已經構成違約,遂決定將昔日的“小夥伴”告上法庭。訴請判令被告京裕投資支付違約金1782萬元,判令被告銀高投資支付違約金750.72萬元。

同時,羚銳製藥認為,作為京裕投資的普通合夥人,京富融源曾出具書面保證,擔保其足額認購,京富融源應對京裕投資違約金的支付承擔無限連帶支付義務。

爽約背後:兩機構到底是“不差錢”還是“不願出”

事實上,在羚銳製藥將兩機構告上法庭之前,曾多次嘗試與對方聯繫。

據羚銳製藥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當年採訪時表示,羚銳製藥發給京裕投資和銀高投資的繳款通知書,並不是只有傳真一種方式,還包括掛號信、EMS等方式,然而結果收到的卻是被“涮”。

其還透露,京裕投資向羚銳回了函,稱其無能力繳納認購款。而銀高投資更是沒有結果,甚至自始至終就沒有聯繫上。

據悉,在定增預案公佈的時候,擬出資約1.2億元認購羚銳製藥1519.2萬股的京裕投資表示:“看好中國中藥市場及羚銳製藥的未來發展,近年來一直尋求通過適度的投資,分享中國醫藥市場的高速發展,實現良好的投資回報。”

然而,京裕投資前後表現的巨大差距,禁不住讓業界大跌眼鏡。

公開資料顯示,京裕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成立於2011年7月,註冊資金為3000萬元。在參與羚銳製藥定向增發前,並沒有開展業務。

銀高投資則成立於2007年10月,註冊資本金為1億元。銀高投資先後與深國投和上國投合作,相繼發行了多款私募基金理財產品,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不難看出,京裕投資和銀高投資雖說不是像其他定增認購機構一樣財大氣粗,可還是有一定實力的,但是,在此次羚銳製藥定增的過程中卻表現得“很差錢”。

兩法人上老賴名單,錯過了“金疙瘩”

如今,隨著新縣人民法院的執行情況進行披露之後,當時的兩家機構以及擔保人的公司法人均登上“老賴”名單。

事實上,銀高投資和京裕投資兩家機構“爽約”的卻是一塊寶貝疙瘩。

就在2012年12月28日羚銳製藥向京裕投資、銀高投資催款至公司定增完成期間,羚銳製藥的公司股價持續上漲,股價維持在10元以上。經簡單估算,該期間浮盈至少超過30%。在定增完成後,公司股價又出現一波較大幅度的上漲,股價一度觸及15.46元。

需要說明的是,在此次定增實施之後,羚銳製藥的股價一路走高,儘管在2013年羚銳製藥還實施了10轉5派1(含稅)的分紅,但其股價在2015年達到17.18元的高位。

除了在股價上的損失之外,兩家機構錯過的羚銳製藥當時定增的募投項目——口服劑業務。

根據羚銳製藥2017年的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羚銳製藥的口服片劑營業收入7876萬元,營業成本3191萬元,毛利率59.48%;膠囊劑營業收入42507萬元,營業成本11648萬元,毛利率72.60%。

为这事儿,河南一上市公司3.8亿定增缩水四成!背信者今成老赖

換言之,京裕投資和銀高投資的爽約離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另類“打眼”。

附公告全文:

为这事儿,河南一上市公司3.8亿定增缩水四成!背信者今成老赖
为这事儿,河南一上市公司3.8亿定增缩水四成!背信者今成老赖为这事儿,河南一上市公司3.8亿定增缩水四成!背信者今成老赖

【來源:大河報·大河財立方 記者 唐朝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