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印度洋的西南大門:劃分爲14個地區的緬甸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籲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老撾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 [12] 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迴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迴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佈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總面積為3442萬hm2,約佔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緬甸國內河流密佈,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欽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佈全國。其中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湄公河均發源於中國。伊洛瓦底江為緬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

緬甸一共下轄7個省、7個邦和兩個中央直轄市。省是緬族主要聚居地,7邦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