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畜牧田園夢——記方城縣鴻旺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付良

編織畜牧田園夢——記方城縣鴻旺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付良

張松

公司名片:國家級標準化示範養殖場,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河南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示範單位,河南省種養結合生態養殖示範項目,南陽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推薦理由:公司按照“生態化、景區化”的畜牧業發展模式,打造集養殖文化、休閒採摘、濱河溼地、旅遊觀光、農副產品加工於一體的全鏈條農牧生態養殖業,初步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牧遊田園綜合體。年出欄各類種豬、商品豬22萬頭,暢銷山西、河北、湖北等5個省100多個縣。

2002年,王付良從南陽體校畢業後,拒絕了去大城市闖蕩的機會,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方城縣楊集鄉李樓村,一個坐落在大山腳下的小村莊。

起初,他創辦了一座磚瓦窯廠。由於管理得當,產品迅速打開了市場,效益越來越好。然而,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調整,黏土磚廠被取締。在此情況下,王付良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轉行畜牧業。

“楊集崗坡地多,發展畜牧業再合適不過了。”王付良結合本地特徵,多方諮詢討教,最終決定,打造一個養殖業的本土品牌。

從劃定養殖方向到戰略部署,從場址選擇、場區規劃到實施建設,他一個不落,全程參與。隨著設備、豬群、人才等一一到位,方城縣鴻旺牧業有限公司雛形漸現。

養殖廢棄物是制約畜牧業生態發展的最大瓶頸。從企業創建之初,王付良就下決心打破這一桎梏,找出一條“生態化、景區化”的畜牧發展新路徑。

他從種養結合破題,以“企業+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實現養殖廢棄物循環利用。豬場糞便經過沼氣生成、沼糞分離技術處理,由廢變寶。沼渣、沼液用於各種果樹、蔬菜施肥,沼氣免費供周邊村組莊400多戶農戶使用。同時,豬舍照明取暖問題也得到有效解決,實現了糞汙循環無害化處理。

王付良始終認為,要把一個企業做好做強,只有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學習,堅持科技創新,才會有好的出路。

為建立一個學習型的企業,他每年都會邀請省市縣畜牧專家到場指導,不斷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他先後與河南農業大學、鄭州牧業經濟學院、河南科技大學合作,每年安置30~50名在校或應屆畢業大學生實習就業,為企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技術、人才儲備。投資180萬元引進生豬養殖智能化管理系統,實施數字化全程監控,實現生產成本、生產成績、經營利潤等財務指標即時核算,全面提高了豬場現代化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率。他還配套建設了飼料加工廠、汙水處理、沼氣工程等附屬設施,統籌實施標準化、流程化、制度化管理。目前鴻旺牧業現有員工242人,大專以上學歷佔比83.3%。

做好企業的同時,王付良不忘一名人大代表、一名企業家服務社會的責任。2006年至今,他積極參加團縣委組織的“圓夢行動”,捐資幫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2007年, 他捐出5萬元為周圍村莊鋪上了水泥路。2012年8月,他出錢打深水井,讓附近群眾吃上了乾淨放心的自來水……

脫貧攻堅打響後,王付良通過“支部+企業+金融+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涵蓋楊集、小史店、獨樹、四里店、廣陽、柳河等6個鄉鎮2300多農戶。利用金融扶貧,每戶每年分紅3000~6000元;利用“公司+農戶”合作代養模式,帶動30戶貧困農戶實現在家門口創業,每戶增收6000元以上。此外,他在養殖及種植板塊安置人員300餘名,其中帶動貧困戶就業70餘人,其每年收入可達3萬元。

“田園牧歌,我的夢!”王付良說,首期鴻旺牧業高效農業生態示範園已初具成效,山上種植果樹,林內養殖禽畜,水裡養魚養蝦,路邊休閒採摘,山坳度假觀光。他立志以“出欄萬頭精品豬,開發萬畝生態園,帶動萬人創大業”的“三萬工程”造福鄉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⑭4

王付良(右一)在與技術人員商討田園綜合體生產規劃 記者 張松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