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余”读书与“三味书屋”

三国时候,有个人叫董遇。这个人话平时很少,人老实,但喜欢读书。

即使上山砍柴也会带几本书,一有空就看书。

凭着这种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精神,董遇终于成了一位大学者,并受到了君王的重用。

很多人纷纷慕名来求教,可是董遇说:“想要做好学问,必须多读书啊,你们还是先把书读上百遍再说吧。”求学的人为难的说:“或许您说的有道理,但我们哪来那么多的时间呢?”他听了笑着说:“怎么会没有时间呢?我们都有“三余”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三余”就是冬天的时间,夜里的时间和天阴下雨的时间啊。”

“冬天的时候没有什么农活,这段时间就是一年之中最空闲的时候了。夜晚的时间,不需要下地干活,这个时候就是一天之中空余的时间,天阴下雨的时候,不能够出门干活,难道不是读书人可以充分利用的空余时间吗?”

其实“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这个“三余”就是取自三国时期董遇的故事,取这个名字也是要告诫在书屋里学习的孩子们,要像董遇那样珍惜时间。

等到鲁迅去读书的时候,这书屋早已经改成“三味书屋”了。

苏东坡曾经对董遇的“三余说”非常欣赏,他还曾说“此生有味在三余”。


分享到:


相關文章: